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农业供给侧改革:玉米去库存打头阵 细化“三权分置”

  在钢铁、煤炭等工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农业领域如何表现,值得期待。

  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当前中国农业的基本国情是,尽管总量连年持续增长,但部分农产品却面临阶段性产大于求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尴尬景象,同时农产品的整体质量还难以满足国民消费需求和国际竞争。

  因而,农业供给侧改革需要解答的问题是,怎么样调整农产品结构,提供绿色优质的农产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供的方案,一是去库存,抓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工作;二是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在此之外,还需要增加“制度供给”,通过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等,为农产品结构“转型”营造良性环境。

  玉米去库存打头阵

  种植业与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畜牧业、养殖业不同。要提供绿色、优质的农产品,种植业供给侧改革还要解决更重要的问题:怎么样破除生产量、库存量和进口量“三量齐增”的尴尬现象。

  从2004年到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但是,2011年下半年以来,受临时收储政策“托市”的影响,却出现进口粮价比国内粮价低的持续“倒挂”现象。这造成进口粮食入市,国内粮食入库的尴尬情况,也促使粮食进口量持续增加。

  以玉米为例,随着玉米库存不断增加,东北等核心产区新粮收储矛盾和安全储粮压力也比较突出。而连续8年的临储政策,扭曲了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特别在国际粮食供应过剩环境下,政府需要解决天量的玉米库存。政府收购价格鼓励了国内生产,但同时刺激进口大量增加,因为食品和饲料生产商转向更便宜的进口玉米。另一方面,由于比价因素,农民倾向于选择“托市”更保险的品种,例如选择种玉米而放弃种大豆,造成玉米库存积压而大豆结构性短缺。除了造成大量库存,玉米临储政策还使得市场对价格不再敏感。

  这也是使得“玉米”成为国家高层直接点名要去库存的作物。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及,要抓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工作。其中,被国家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晓山称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成败关键因素的是,当前的玉米去库存。

  与企业主导的市场行为不同,玉米去库存的关键,在于国内受到政策“指挥”的亿万农民。业内普遍认为,“三量齐增”的纠结在于,一大原因在最低价格制度、临时收储政策干扰了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控制着农民的种植意愿。因而,与农产品结构调整相联系的制度改革,是自2014年开始的农产品价格改革,其主要思路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2016年,内蒙古和东北三省将以往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

  张晓山分析,农产品价格改革非常难做。这是因为政策的出发点既要适应市场需求,又不能损害农民的利益,分寸难以拿捏。

  农业部数据目前体现的进展是,玉米产量已经下滑,预计2016年减少约1770万亩;而大豆预计未来10年将有恢复性增长。而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面积、产量双双下降。

  张晓山认为,随着玉米收获季的结束,玉米去库存成效如何,很快就可以显现出来。

  推动“制度供给”

  在价格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要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还需要外部“制度供给”的助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农业供给侧改革至少还设计地、钱、人三大农业生产经营的必要元素。该会议要求,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张晓山认为,还需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改革,有助于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从而推动更多大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优质农产品的出现。

  2016年取得进展的是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获得推进,但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有效”的进一步解析还有待明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而此前较受到关注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被认为是农民融资的必要途径。

  需要强调的是,农业领域之外的“制度供给”也同等重要。湛江国联董事长李忠告诉记者,他的企业出口高速增长的背后,还有政府部门简政放权的功劳。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看,2017年有望推动或影响农业经济的“制度供给”,除了简政放权系列政策外,至少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湖还草等环保政策,还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等配套政策。

  张晓山说,农业的“制度供给”不仅限于农业领域,而是系统政策的整体配合。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工信部三举措推动食品工业升级 助力农产品消费提质扩容

工信部三举措推动食品工业升级 助力农产品消费提质扩容

7月29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农产品消费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李强在会上表示,工信部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和要素支持,推动食品工业提质升级,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

2025年07月31日
我国奶牛养殖降本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果 政策红利和市场调节作用下行业迎新机遇

我国奶牛养殖降本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果 政策红利和市场调节作用下行业迎新机遇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保续就我国肉牛奶牛养殖业最新发展态势进行权威解读。数据显示,在经历近一年的养殖亏损后,当前我国肉牛养殖已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奶业纾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5年07月19日
农业农村部启动三年专项行动 严控农作物品种同质化

农业农村部启动三年专项行动 严控农作物品种同质化

6月16日,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农作物品种全链条管理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决定自2025年起开展为期三年的品种全链条管理专项行动,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农作物品种同质化问题,培育具有突破性的新品种,为保障国家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种业支撑。

2025年06月18日
中国首家马铃薯种薯认证机构获批 种业质量管控迈入新阶段

中国首家马铃薯种薯认证机构获批 种业质量管控迈入新阶段

6月13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近日批准成立国内首家专业马铃薯种薯认证机构,标志着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认证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作物种子认证体系,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6月16日
夏粮收购启动 预计2025年新季收购量达2000亿斤 部门提出积极引导市场化收购

夏粮收购启动 预计2025年新季收购量达2000亿斤 部门提出积极引导市场化收购

5月20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随着小麦陆续开镰收割、油菜籽零星上市,全国夏粮收购工作已准备就绪,即将全面展开。作为全年粮食收购的首战,夏粮收购事关农民利益和粮食市场稳定。初步预计,今年新季夏粮收购量将达到2000亿斤左右,其中小麦约1700亿斤,早籼稻约250亿斤。

2025年05月22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提出推动种业自主创新突破等多项重点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提出推动种业自主创新突破等多项重点任务

4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规划》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全面推动农业现代化,并提出加快种业自主创新突破等多项重点任务,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2025年04月09日
再生稻产业发展迎来明确方向 行业政策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再生稻产业发展迎来明确方向 行业政策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促进再生稻发展重点工作导引(2025—2030年)》(以下简称《导引》),为再生稻产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导引》提出,将围绕品种、农机、技术、基础保障、政策支撑等方面制定再生稻全产业链问题清单,指导各地进一步抓好再生稻生产,力争到2030年全国再生稻面积新增1000万亩左右,进一步增强我国水稻生

2025年03月15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水产品市场成交活跃 出口和进口均量增额减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水产品市场成交活跃 出口和进口均量增额减

11月5日,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市场成交活跃,价格涨跌互现,出口和进口均量增额减,贸易逆差同比收窄,全国渔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为“菜篮子”产品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11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