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玉米收获机产销大幅下滑。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上半年骨干企业的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产量仅为14046台,累计增幅下降了42.7%。
参考《2016-2022年中国玉米种植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今年上半年,受去年国际市场玉米购销价格大跌,国内玉米收购价格首次下调,国家对玉米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和农业装备行业动力排放标准切换国三等因素影响,我国玉米收获机市场出现断崖式下跌局面,市场需求与产品销售均比业内人士年初预计的差了一大截。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上半年骨干企业的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产量仅为14046台,累计增幅下降了42.7%。加上补贴资金严重短缺因素的困扰,业界对下半年的玉米收获机市场预期也是哀鸿一片,整个2016年玉米收获机市场疲软甚至大幅滑落已成必然之势。
尽管如此,进入到七八月,伴随着销售旺季的到来,众多玉米收获机企业为抢抓机遇,赢得市场,在玉米收获季之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展示演示活动,力求通过精心安排新款经典产品登台亮相,让用户近距离地感受产品性能,扭转玉米收获机产销大幅下滑的局面。
奏响玉米收获季“序曲”
7月25~27日,山东国丰机械有限公司在济宁市兖州区举办2016国丰新产品作业演示会,来自山东省内及河北、河南、江苏、安徽、陕西、山西、东北三省一区等地的经销商、终端用户共计600余人参加了现场考察与实地作业观摩活动。
在活动现场,国丰公司精心安排了两行机、大三行、简三行、中四行、大四行、大五行以及三行履带式、籽粒型、穗茎兼收一体机等11款新品依次登台展示“绝活”,为与会代表和国丰用户奉献了一场活灵活现的视觉“盛宴”。
记者注意到,这些新产品一如既往的高品质、高效率的收获能力,以及“一机多用”的完美演示成为国丰交给客户最亮眼的成绩单,受到与会用户的广泛好评。
在国丰举办新产品作业演示会的同时,7月27日,山东常林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其玉米种植基地举办了谷丰系列收获机械及高端用户田间体验日活动;而时风集团与勇猛机械等企业也在当日携性能俱佳的自走式玉米收割机新品在石家庄市藁城区召开的“2016年河北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暨保护性耕作推广演示会”上精彩亮相。
在体验日活动中及演示会上,常林旗下多个型号的“沭河•谷丰”牌玉米收获机械以及时风集团与勇猛机械的自走式玉米收割机新品分别进行了现场演示,并受到了众多用户的热捧。
记者注意到,随着销售旺季的到来,山东国丰、雷沃谷神、勇猛机械等企业的玉米机呈现出产销两旺之势,车间内到处一片繁忙景象,一辆辆经过检测的玉米机正驶出厂区发往全国各地。
着力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在行业发展低迷、不少企业被淘汰出局之际,山东国丰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技术引领战略,打好国二升国三的关键之役,其玉米收获机正稳步向着高端化、智能化、复合型的目标迈进。
山东国丰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继立告诉记者,国丰的玉米机始于1995年,其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目前我们企业的玉米机发展状况还不错,这主要得益于走专业化道路。“前不久在山东省发布的2016年度农机装备技术创新项目中,山东国丰再次位列其中,这已经是国丰公司连续第2年担纲全省农业装备科技研发项目;2015年国丰作为惟一的玉米收获机企业承担了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第一批《智能化专项——智能化车间项目》;今年5月27日农业部发布了2015年度全国玉米收获机产品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国丰玉米收获机位居行业第二名。”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国丰能够连续高密度承担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在全国行业排序中名列前茅,这在山东全省乃至全国也十分罕见。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农机市场跌入低谷的大背景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国丰在此次产品演示活动中所展出的系列产品,就几乎全是个性化十足和具备前瞻性产品,而且多款机型还紧扣未来农机化发展脉络,穗茎兼收机、履带式玉米收获机和玉米籽粒收获机等已成为引领行业的标志性产品。
而勇猛机械作为玉米收获机械专家,则一直致力于玉米收获机械的前沿科技研究。2000年,公司针对东北市场率先自主研发了第一台勇猛牌4YZ-3型自走式新型玉米收割机,经国家农业部农机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他们通过秉承“玉米收获专家”的使命,坚持“科技提升品质,创新引领发展”的经营理念,专注于玉米收获机械的研发制造,不仅使勇猛机械发展更上了一个新台阶,具有良好性能与质量的勇猛玉米机备受用户青睐,还进一步巩固了其大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行业冠军地位。
为实现持续跨越、做专做精、打造极致精品的目标,争取在未来几年追上国外先进企业的产品。勇猛机械董事长王世秀向记者表示,我们准备在6年之内,使企业达到《中国制造2025》国家制造业战略规划要求,把我们的工厂建设成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工厂。
挑战前所未有亟须政策支持
山东国丰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振华向记者介绍道,伴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农机行业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2016年我国农机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农机企业去库存任务相当艰巨。而且国二与国三排放标准的农机产品销售并行,加上农机用户投资收益的递减拉低了农民购买农机产品的积极性等因素,均对农机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农机市场在经历了“十年黄金发展期”之后,已由刚性需求为主向结构性刚需和更新改善性需求并存转变,农业装备行业也由原先的
“跨越式”、“超常规”发展逐渐回归“理性化”和“常态化”。这种转型突出表现为传统产能过剩与大型、高端、个性化产品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总之,2016年的农机市场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农机企业所肩负的任务之艰巨也将是前所未有的。
郑继立进一步向记者介绍道,实际上玉米收获机械市场下滑我们在2011年就感到有苗头了,主要是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前期炒作的过热。从我们的实践来看,在背负机阶段还是比较健康的,企业都慢慢得到了发展,机手也都赚到了钱。而从2011年开始推小自走机(小两行),2013年开始推小三行这类不够成熟、相对简陋的机械后,到2015年则是比较失败的5年。由于一些企业未遵循开发一代、试验一代、推广一代的规律,而是一年一更新、一年一换代,产品未经熟化,品质不过关就仓促上市,对玉米收获机械市场产生了一些影响。我们2014年在调研走访中发现,不少5年前生产的背负机用户都还在用,而很多小自走机产品用户使个两三年尚未收回投资就基本淘汰了。为此,在发现这一问题后我们马上就把小两行、小三行机给砍了。
山东国丰市场部总监刘振德对此不无忧虑地表示,可以说,一些企业的急于求成不仅令很多农民未赚到钱,对不少企业而言也是得不偿失,等于是自己把自己的市场砸了。而且砸的不仅是单个企业的品牌,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整个行业的。他认为,要重塑企业的形象及重树用户的信心,企业必须在产品的稳定性上着力,大力发展高端化、智能化、复合型的产品,才能再造一个新市场。
记者注意到,为优化玉米种植结构,缓解玉米产量过剩带来的压力,今年以来,国家对超过3000万亩的玉米种植面积进行了调减。而玉米收购价格与购机补贴额度的降低,以及购机补贴在部分地区实施兑现时间的相对滞后等因素,也直接导致了用户购买新机积极性的下降与市场需求的缩水,使玉米机市场从去年下半年起由热转冷。
在回答记者如何看待新常态下各种因素对玉米收获机市场与企业的影响时王世秀分析说,从整体上来讲,玉米收获机市场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玉米种植结构的调整、粮食收购价格的变化等,对玉米机市场还是会有一定影响的。但就勇猛自身而言,这种影响却不是很大。之所以这样讲,一是基于勇猛良好的品牌,二是基于勇猛不断改进提升的产品质量。
在谈及玉米收获机市场的发展趋势与热点时,刘振德表示,预计未来两三年内玉米收获机市场仍缺乏绝地反弹的支撑要素。但就玉米收获机行业细分来看,供求总量失衡的格局之下仍难以掩盖供求结构性矛盾,随着玉米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的纵深推进,玉米籽粒收获机械或将成为未来玉米收获机械行业乃至整个农业装备行业的一朵“阆苑仙葩”。在这个难得一见的市场新机遇即将来临之际,它既充满希冀的美好前景无限看好,又前途堪忧。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玉米机收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市场需求依然存在,特别是针对山区丘陵地带的质量可靠的玉米收获机产品依然不多,市场前景充满想象。
而行业咨询机构“非常农机”则评论称,今年的玉米收获机市场面临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整、镰刀湾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减少、玉米价格下降、农机产品可靠性不高等四重利空因素影响,市场增长面临极大挑战,很多厂商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问题。
刘振德坦言,前几年这个行业好,大家都一拥而上,如今需求不足了,优胜劣汰也是自然规律。他介绍说,仅近3年,平均每年就有近一半的企业倒闭,真正批量生产玉米机的企业已由3年前的200多家减少到了目前的不足50家。而今年市场的下滑与洗牌还会使一些企业消失。
刘振德告诉记者,目前国丰在玉米收获机技术上已取得突破,尤其是穗茎兼收机、履带式玉米收获机和籽粒收获机等属行业独创。不过一个困扰我们的现实问题却是:尽管履带式玉米收获机与自走式玉米穗茎兼收与秸秆打捆一体机的性能前景非常好,也备受各方好评,但因穗茎兼收机的售价高(40多万元/台)、补贴又未落实,用户就难以接受。而在市场上的克拉斯青贮机产品却可以卖到200万元。鉴于此,亟须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开辟先进适用产品的绿色通道,为企业排忧解难。部分农产品安全标准低 影响国际话语权
农产品标准体系、行业规则的缺位使中国农产品贸易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
今年1月,国务院专题研究部署“十三五”期间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以来,加快既有标准清理整合的同时,也加快了新标准的制定公布。截至目前,已发布68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共涵盖1.2万余项指标,初步构建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农残管理更强化
《中国企业报》记者在走访中看到,超市柜台上的鸡肉类别的系列产品,始终常年在做着促销。
“所有畜产品的安全设计都要有一定的标准,同时要有严格精密的管理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孙宝忠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业部对于允许在饲料当中的添加剂、维生素,对剂量都有严格的规定。
除了畜产品安全管理体系被强化,在农兽药残留问题上,2015年,食药总局加大管理力度,共抽检相关食品4万多批次,抽检量占所有食品的1/4,此后发布农兽药残留不合格产品有225批次。
数据显示,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每年生产的农药约200多种,加工制剂500多种,原药生产40万吨,居世界第二。
伪劣药肥时有滋生
对于新兴的药肥产品,登记和监管的缺失是客观存在,也是药肥发展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记者了解到,由于农药、化肥由两个部门分别登记、分别监管,这让药肥这个特殊产品处境尴尬。药肥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产品,不具备相当技术和设备的企业,无法生产有质量保障的产品。
截至2015年底,全国登记农药产品34315个,涉及企业2232家。药肥符合农业发展现状和农村劳动力稀缺的刚性需求,是未来农药发展方向,也是农资企业的一片蓝海。然而,现实中药肥产品缺少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部分药肥产品有效成分含量较低。加上市场管理交叉,很难对产品进行分类和检测,给假劣产品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鉴于农药和化肥的登记各有主管部门,是否将登记事务交由这两方面的主管部门协同负责,目前尚无定论。在药肥标签上,既要标示药,也要标示肥;既要实行农药登记,也要实行肥料登记。药肥行业内缺乏标准,亟须政府部门、行业专家、企业一起努力,共同推进药肥的健康发展。
农产品标准化服务落后
我国是全球农产品进口第一大国,但由于缺少系统化农产品标准体系、行业规则,导致国内农产品市场流通标准不同、价格波动大,市场处于无序状态。在对外贸易中更是只能被动接受国外行业标准和价格,被动采用第三方货币结算,导致中国在国际农产品定价及贸易中没有话语权,中国农产品安全也受到一定威胁。
农产品已有生产、加工、品质等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但是,农产品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总体看缺乏系统性、主动性和统一性,各标准之间交叉重复,指标要求不统一,缺乏系统的农产品单品包装、细分品质、安全追溯、仓储物流、量化交易、市场销售的标准体系及行业规则。
阳光乔远程农业服务平台董事长孔緐钧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为了更好地保障我国农产品生产安全,对接国际农产品市场,应结合国情,建立中国农产品金融标准化研究体系,尽快制定农产品单品可量化交易和具有金融属性的标准化体系以及行业规则,为农产品交易、仓储物流、贸易结算等各个环节提供标准和依据。
农产品标准体系、行业规则的缺位,导致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随意性大。
“农产品品质涉及全产业链,是十几个相关产业的融合。”民天优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岩向记者表示,食品的安全是全产业链协同工作的结果。
业内人士建议,能够依法明确国家、行业(团体)、地方和企业四级标准的功能。国家负责制定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行业(团体)地方和企业则可以制定选择性、非强制性标准;取消地方性强制标准,防止市场分割,上下不一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标准缺失、标准落后的问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来源 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