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生鲜电商,或许只是想象中的美好

       导读:最后一公里配送也是横亘在生鲜电商面前的一道坎。各大生鲜电商喊出的“全程冷链”,到最后的配送环节却成为了“冰块冷链”。

       生鲜电商被业内称为电商的最后一片蓝海,2015年的交易量仅占整个农产品交易规模的1%,不管是巨头还是创业者,纷纷进入。在被称为中国生鲜电商元年的2012年有4000家生鲜电商,但其中仅1%实现了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生鲜电商简直成了资金黑洞。进入2016年,形势更不容乐观,随着美味七七倒闭、多点商城开启近50%规模的裁员、爱鲜蜂大面积“劝退”员工、天天果园大规模进行门店调整、本来生活关闭“本来便利店”、青年菜君做资产拆分等负面新闻接二连三被爆出,看上去很美好的线上生鲜电商却并没有做好。与此同时,线下生鲜商店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门店数量不减反增,以常见的水果店为例,杭州、武汉、郑州等地均有新闻报道当地街头水果店越来越多的现象。其中不乏一些品牌连锁店,比如来自深圳的百果园,它从2010年起每年开200家店,到2016年7月,已经在全国各地开设了近1500家门店。



       在这个言必称“互联网+”、动不动就“线上颠覆线下”的时代,生鲜行业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无疑给热情高涨的创业者、资本方倒了一盆冷水。当街头水果店遍地开花,消费者依然愿意选择进店购买的时候,生鲜电商们是时候该冷静反思一下了。

       “成本高,盈利难”成生鲜电商行业的普遍现状

       非标属性、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获客成本高是导致生鲜电商整体成本高的四大主要因素。“成本高,盈利难”成生鲜电商行业的普遍现状。

       中国是小农作业,产品标准和品质很难把控,加上生鲜品类本身的非标属性将直接导致总运营成本过高,和标准化商品不同,水果、蔬菜等生鲜非标商品,很多时候只能依靠人工逐一分拣挑选。没有标准化就意味着难以规模化,边际成本就没法下降。这也是传统电商难以快速复制到生鲜领域的根本原因。

       其次,生鲜品类对于冷链要求非常高,而我国的实际状况是冷链基础建设相对落后,肉禽类尚不能做到百分之百,更不要说蔬果类,果蔬损耗率高达25%到30%。生鲜类产品本身的保质期都很短,并且不同的生鲜需要的冷库仓储条件也都不一样。大部分生鲜农产品都需要冷链配送,若借助于第三方,成本太高,且过程损耗不能保证,若自建冷链物流,又需要巨额的资本支撑,模式变得太重,成本太高,许多中小型生鲜电商根本玩不起。

       最后一公里配送也是横亘在生鲜电商面前的一道坎。各大生鲜电商喊出的“全程冷链”,到最后的配送环节却成为了“冰块冷链”。出于成本考虑,部分配送站点甚至舍弃了加冰块保温的环节,直接使用泡沫箱在高温下配送冷鲜食品。这无疑拉低了用户的消费体验。尽管商家在产品源头、冷链运输过程中都把控得很好,但仍可能因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失去了用户的信赖。

       另外,生鲜电商的获客成本高也是造成难以盈利的原因之一。线上电商不仅要跟线下商家竞争,花大量的钱补贴用户,培育用户消费习惯,还要面对同行的“烧钱大战”,烧钱补贴大战成了近年来中国互联网行业竞争的一个常态,生鲜电商也不例外,这种无奈或非理性的竞争最终拖垮了不少玩家,如果投资机构的钱没及时跟上,很可能造成创业公司的现金流断裂。

       生鲜电商,或许只是想象中的美好

       生鲜是高频刚需,确实如此,但这个“高频”行为转移到电商平台上可能只是电商们的过于自信,盲目乐观而已。目前生鲜的主要消费渠道仍是线下农贸市场、超市、社区店、地边摊等,目前的高频大多是靠补贴刺激出来的。一个消费者会从电商平台购买生鲜产品无非两个理由:性价比高、能节省时间。电商平台商品的价格对于线下实体店不一定有竞争力,由于成本更大,反而更高。对于品质的把控,线上电商也不见得做得更好。若是没有补贴,线上电商的性价比优势便很难持续。其次,节省消费者时间也只是针对部分时间观念较强的年轻人群。对于中国大多数中老年人来讲,每天逛超市买菜是他们晚年生活的一大乐趣,而这些中老年人是生鲜购买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居民以及农村居民来说,生鲜电商对他们的吸引力也可想而知。

       不可否认,生鲜电商向社会传达了一种高品质的消费理念,也满足了部分消费者高品质、及时性的需求。生鲜电商市场潜力巨大,看上去很光鲜,或许只是想象中的美好,创业者一旦进入这个行业才发现坑不少,毕竟线上流量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整体成本居高导致盈利困难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相比而言,传统的线下商家经过多年摸索,线下供应链形成了壁垒,且很多已经探寻出成熟稳定的盈利模式,通过门店复制迅速在全国占领市场。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工信部与林草局联合推进“宽带林草”建设: 到2027年全国林区网络覆盖率将达90%

工信部与林草局联合推进“宽带林草”建设: 到2027年全国林区网络覆盖率将达90%

9月2日,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工信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宽带林草”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实现全国林场(所)驻地4G/5G网络通达率达到90%,显著提升人口聚居区、重点防火瞭望塔等关键点位的网络覆盖水平,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内的核心区域基本实现宽带网络覆盖,穿越林区和草原

2025年09月05日
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我国耕地保护将进入法治化、精细化新阶段

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我国耕地保护将进入法治化、精细化新阶段

9月1日,自然资源部与农业农村部近日联合公布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部备受关注的部门规章已正式对外发布,并确定自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入法治化、精细化管理的新阶段。

2025年09月02日
2025年全国早稻产量实现增长 单产首次突破400公斤/亩大关

2025年全国早稻产量实现增长 单产首次突破400公斤/亩大关

8月22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早稻生产呈现面积稳中略减、单产提高、总产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国早稻总产量达到570.3亿斤,比上年增加6.8亿斤,增长1.2%,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08月27日
聚焦高质量发展 我国辣椒产业转型升级研讨会在遵义成功举办

聚焦高质量发展 我国辣椒产业转型升级研讨会在遵义成功举办

8月19日,以“黔椒兴业·辣享世界”为主题的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贵州遵义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旨在汇聚政府、产业、学术、研究及企业多方力量,构建高效交流平台,共同推动我国辣椒产业加速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5年08月21日
全球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在我国问世育种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

全球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在我国问世育种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

8月12日,中国科学家在智能育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操研究员领衔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GEAIR),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1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

2025年08月13日
工信部三举措推动食品工业升级 助力农产品消费提质扩容

工信部三举措推动食品工业升级 助力农产品消费提质扩容

7月29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农产品消费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李强在会上表示,工信部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和要素支持,推动食品工业提质升级,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

2025年07月31日
我国奶牛养殖降本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果 政策红利和市场调节作用下行业迎新机遇

我国奶牛养殖降本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果 政策红利和市场调节作用下行业迎新机遇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保续就我国肉牛奶牛养殖业最新发展态势进行权威解读。数据显示,在经历近一年的养殖亏损后,当前我国肉牛养殖已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奶业纾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5年07月19日
农业农村部启动三年专项行动 严控农作物品种同质化

农业农村部启动三年专项行动 严控农作物品种同质化

6月16日,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农作物品种全链条管理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决定自2025年起开展为期三年的品种全链条管理专项行动,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农作物品种同质化问题,培育具有突破性的新品种,为保障国家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种业支撑。

2025年06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