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专家表示 我国基因种植规模达到全球第六

导读:专家表示,我国基因种植规模达到全球第六。报告称,中国有5亿头猪和130亿只鸡、鸭和其他家禽需要饲养,考虑到对玉米的巨大需求和进口的不断增加,“转基因玉米作为一种饲料作物将来可能是中国最先商业化的作物。”

  近日,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在《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刊登总结去年全球转基因商业化趋势的报告,报告显示,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420万公顷,全球排名第六,主要作物为棉花、木瓜等。此外,报告称转基因玉米作为饲料作物将来可能是中国最先商业化的作物。

  国际非营利组织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中心每年对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其最新在《中国生物工程杂志》上刊登的《2013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显示,2013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继续增加,超过1.75亿公顷,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根据报告,2013年中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420万公顷,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为棉花、木瓜、白杨、番茄、甜椒。

  在全球27个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中,19个为发展中国家,8个为发达国家,从种植面积看,中国排名第六,前五位分别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度、加拿大。

  根据该组织的此前报告,至少从2007年之后,在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上,中国始终处在全球第六的位置。

  报告称,中国有5亿头猪和130亿只鸡、鸭和其他家禽需要饲养,考虑到对玉米的巨大需求和进口的不断增加,“转基因玉米作为一种饲料作物将来可能是中国最先商业化的作物。”

  ■ 对话

  报告参与者:做顾问无报酬,不是“代理人”

  新京报记者对话报告参与者,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黄大昉,他表示,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排行第六,比起其他国家看起来还比较靠前,但实际上我们已经落后了,我觉得这并不光彩。

  “数据是自己调查、统计后的估计数”

  新京报:这份报告的数据是否可靠?

  黄大昉: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中心是国际上非营利组织,到现在已经15年了,来中国介绍全球转基因的发展信息也有10年了,基本上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企业都比较认可它。它每年做转基因信息的统计,相对来说比较客观,我们国家的农业部、发改委等部门的一些年鉴、文件也都引用它的数据。

  我是作为专家身份做他们的顾问,帮助做这个年度报告的中国的调查。我们参与他们的工作是没有薪酬的,不是像网上说的所谓的“代理人”。

  新京报:报告中中国转基因种植面积的数据来自哪儿?

  黄大昉:我们官方并没有专门的统计,我们的数据是自己调查、统计后的一个估计数。

  我们国家主要种的是棉花和木瓜。420万公顷中主要是棉花,现在三大棉区中,华北和长江流域基本是100%种植转基因抗虫棉了,所以这些地方的棉花种植面积就可以直接统计进去。新疆棉区原来抗虫棉是比较少的,现在也越来越多。事实上,我们国家转基因种植面积去年和过去几年略增,增加的就是新疆棉区的抗虫棉种植面积。

  木瓜的数据主要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它是转基因木瓜的原发单位,广东和海南也有一些种植,但总的面积不是很大,很容易通过调研得到数据。

  杨树的数据来自林业科学院,有具体的研发者和数字,白杨的面积也不是很大,就几万公顷。

  番茄、甜椒等市场上基本没有种植,所以我们统计数据中没有算进去。

  新京报:报告中说我国批准的转基因作物事件是55个,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黄大昉:基因转到不同的作物,不同的位置,最后表现怎样,这都是不同的,每转一次基因,就属于一次“事件”,也就是说,基因可能只有一个,但可以有不同的“事件”。

  上世纪90年代,转基因批复主要看品种,现在做得越来越规范、细致了,现在国际上和我们国家包括进口转基因作物都是按照“事件”来下发批文,它就像一个标示一样,可以进行追溯,可以跟踪检测,它的科学性和质量是有保障的,是非常重要的审批制度。

  “我们转基因步子走得很慢”

  新京报:报告称玉米作为饲料可能是我国最先进行商业化的作物,这是为什么?

  黄大昉:我和很多国内的专家也是这个判断。我们国家现在大豆已经是80%进口了,就这样了,国家已经基本把进口大豆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了。小麦水稻这几年也有进口,但总的来说生产能力还比较强。

  但玉米的矛盾就很突出。我们国家现在动物饲养的主要饲料是玉米,我们吃很多的鸡、鸡蛋、猪肉等,饲料都是要加玉米的,此外,玉米还有一个重大需求,就是用在淀粉、氨基酸等加工原料上。我们国家玉米中80%都用在饲料和加工商,真正人吃的不到20%。

  现在我们国家对肉蛋奶的需求大大超过我们一般的水稻小麦。玉米这几年虽然产量也在增长,可赶不上需求增长的速度,而且,国际玉米价格一旦波动,就会严重影响粮食安全。

  转基因作物要商业化需要通过两个关,首先安全关要过,而现在玉米在我国已经拿到安全证书了,它的安全性问题是很清楚的了。第二个关是品种要审定,规定知识产权、品种产量、品质保障等,经过审定后才能正式承认你是一个品种,现在就一直在等这个过程。

  之前60多位院士写信呼吁,也是出于这个原因,现在既然法规认为安全性没有问题了,就应该往前推进,尽快完成品种的审定程序,但这几年我们的步子走得很慢。

  新京报:你如何看我国转基因作物面积排名全球第六的位置?

  黄大昉:其实我们已经落后了。2000年左右的时候,我们曾经排在第四,那个时候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没有那么多,我们有了抗虫棉,一下子就达到了两三百万公顷,很突出了。但这几年,我们还是只有抗虫棉,其他国家像巴西、印度,本来都排在我们后面,但他们能种植的品种越来越多,面积一下就赶上来了,像巴西都已经几千万公顷了,我们是巴西的十分之一。

  所以实际上我们已经落后了,我觉得这并不光彩。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工信部与林草局联合推进“宽带林草”建设: 到2027年全国林区网络覆盖率将达90%

工信部与林草局联合推进“宽带林草”建设: 到2027年全国林区网络覆盖率将达90%

9月2日,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工信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宽带林草”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实现全国林场(所)驻地4G/5G网络通达率达到90%,显著提升人口聚居区、重点防火瞭望塔等关键点位的网络覆盖水平,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内的核心区域基本实现宽带网络覆盖,穿越林区和草原

2025年09月05日
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我国耕地保护将进入法治化、精细化新阶段

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我国耕地保护将进入法治化、精细化新阶段

9月1日,自然资源部与农业农村部近日联合公布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部备受关注的部门规章已正式对外发布,并确定自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入法治化、精细化管理的新阶段。

2025年09月02日
2025年全国早稻产量实现增长 单产首次突破400公斤/亩大关

2025年全国早稻产量实现增长 单产首次突破400公斤/亩大关

8月22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早稻生产呈现面积稳中略减、单产提高、总产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国早稻总产量达到570.3亿斤,比上年增加6.8亿斤,增长1.2%,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08月27日
聚焦高质量发展 我国辣椒产业转型升级研讨会在遵义成功举办

聚焦高质量发展 我国辣椒产业转型升级研讨会在遵义成功举办

8月19日,以“黔椒兴业·辣享世界”为主题的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贵州遵义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旨在汇聚政府、产业、学术、研究及企业多方力量,构建高效交流平台,共同推动我国辣椒产业加速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5年08月21日
全球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在我国问世育种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

全球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在我国问世育种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

8月12日,中国科学家在智能育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操研究员领衔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GEAIR),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1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

2025年08月13日
工信部三举措推动食品工业升级 助力农产品消费提质扩容

工信部三举措推动食品工业升级 助力农产品消费提质扩容

7月29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农产品消费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李强在会上表示,工信部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和要素支持,推动食品工业提质升级,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

2025年07月3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