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网讯:
更多行业市场情报,详情可参考《2013年中国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机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作用,主要是打造四大农机基础工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物质基础作用。
1、农机水平提升工程。提高农机化装备总量、提升农机化装备质量、改善农机化装备结构,实现农机化装备水平质和量的突破,是实现农机发展目标的基本保障工程。要切实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节能降耗、低碳环保”的要求,采取政策扶持、示范引导、市场驱动、规范管理、协调发展等综合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力度。要在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金土地工程、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等涉农项目中广泛采用农业机械化技术,特别要把机耕道、田间道路、提灌站、机库等农机基础设施列入建设内容,规范设计和建设标准。以提高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提高农机化资源的有效利用。
2、农机化示范工程。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的特点,大力开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节本增效机械化技术、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的示范推广,加大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力度。通过现代农机化技术的普及应用,实现农机与农艺技术的有机结合,把现有的农机资源整合起来,发展农机化示范基地,增强农机化示范基地的农机装备综合实力,提高农机化示范基地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农机化示范基地的内在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力争将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成为试验、引进、展示、示范、推广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创新农机经营服务方式、引导农机化结构调整和农机人才培训基地,并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示范性和导向性工程。同时要切实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改善粮食品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增加粮食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因此,要围绕耕、种、收三大基本环节,以强化服务和推广普及先进农机具和农机化新技术为手段,全力推进粮食生产作业全过程机械化。继续保持强劲的推广力度,增加耕作机械的拥有量,以发展专业服务组织和服务大户为依托,稳步提高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与质量,降低生产作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3、农机服务体系培育工程。大力培育农机服务体系,在发展思路上,要按照“政策扶持、部门指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坚持量力而行、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推动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规模化,是农村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农机发展的方向。因此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按照“典型培育、示范带动、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的工作思路,以增加作业面积和收入为目标,大力培育新型专业化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积极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全方位、系列化服务。鼓励发展经营性的基层农机化服务组织,按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专业化、形式多样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扶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服务内容的农机化合作社,大力推广全程式、土地托管式、承包服务式、菜单式、自助式等服务模式。逐步拓展农机作业服务范围,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从种植业向畜牧业、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加工拓展,主动参与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地综合开发以及其他机械化工程项目中去,拉长农机化服务链,提高农机化作业效益。开展畜牧养殖业种养、农产品加工产运销等“一条龙”作业服务。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体系,从改善教育基本设施入手,以增加投入为基础,依托"阳光培训"、"再就业培训"、劳务培训等培训项目,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维修等从业人员的培训,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以技能培训、推广技术培训、农机服务组织营运培训为手段,以培养一批作业能手、一批维修熟手、一批中介高手和培育一批新型农机化作业服务、农机维修服务、农机经营服务和农机中介服务组织为目标,坚持农机技术培训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努力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经营管理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转化。
4、“平安农机”建设工程。以“平安农机”建设为主线,从宣传教育入手,以专项治理为手段,以增强农民安全生产意识为目标,全面提升农机化安全监管水平,依法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建立科学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和健全的农机安全管理网络,切身实现农机化生产高效、经济、低碳、环保、安全和谐发展。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