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粮食全面下跌或将影响2012年粮食种植

       内容提示:随着粮食今年再次获得大丰收,农民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担心出现。测算发现,尽管水稻全国的平均市场收购价为每斤1.18元,比去年的1.12元/斤价格有所上升,但是鉴于种植成本的增加,实际去掉化肥、农药、种子、人工的纯收益,今年每亩只有309元,比去年的324元有所下降。

       作为黑龙江甘南兴塔水稻合作社负责人,朱海昌发现很多农民的粳米还压在家里,而价格却在下跌。

  比如目前稻谷(水分为60%)价格为每斤1元3毛,比11月初的每斤1.4元多左右的价格有所下降。这种价格高开低走的情况,与去年低开高走的情形相反。

  去年稻谷收购时,是每斤1元1毛,后来涨价到了每斤1元4毛多。“但是农民因为现在价格低不卖并不是好事,搞不好后期的价格还要低。”朱海昌对记者说,“奇怪的是,今年前来收购稻谷的贩子也不多。”

  记者获悉,近1个月左右,包括全国的小麦、玉米,以及部分地区稻谷(粳米)价格,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与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实现8年增产有关。

  湖北襄阳粮食局副局长龚锡强发布报告称,自今年10月下旬以来,中国粮食市场价格急转直下,稻谷、小麦、玉米价格都在下跌,几乎所有的粮食品种市场收购价格都下跌,平均跌幅在5%以上。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10年增长4.5%。全国粮食产量增加,使得供求关系出现过剩的可能出现。

  国家统计局还将在12月9日公布11月物价数字。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判断,粮食丰收会使得粮食价格短期内波动,11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4.3%,大大低于今年10月5.5%的水平。

  粮价罕见下跌

  “目前前来收购的企业也不多,粮食流通不足,大家对卖粮持观望态度。”朱海昌说。

  而记者获悉,目前粮价下跌的情况不仅仅有稻谷,玉米和小麦的情况也类似。

  数据显示,从11月以来,除了南方的籼稻价格仍在上升外,全国的小麦和玉米价格,以及东北的粳稻价格有所下跌。

  比如11月10日全国主产区的玉米平均收购价格为每吨2187元,12月1日跌到2077元,每吨降价10元。小麦主产区在11月17日的价格是每吨2110元,12月1日跌倒2107元。

  把水稻、玉米、小麦整合在一起的粮食价格指数,也有类似的变化。比如以2008年为100计算,今年9月底中华粮网原粮价格指数是139.98,12月1日跌至136.86。

  中华粮网高级研究员张智先认为,今年粮食丰收,新粮上市的开秤价格比较高,此后出现季节性回落,比较正常。但是与去年粮价开秤后仍继续上升,的确有点不一样。

  导致如此的原因,与去年的收储情况还不同。去年此时政府的收储在进行,一些贸易商也在收粮食。“今年是一些贸易商看到粮食丰收的压力,不愿更多地购进粮食,加上吃进粮食存储也有成本,目前只有深加工企业对于收购农民的粮食有意愿。”张智先说。

  湖北襄阳粮食局副局长龚锡强认为,市场价高于最低收购价,使得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不启动,这使得最低收购价执行主体以及委托收购企业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得不到政策性贷款,没有大量的信贷资金,这些企业就无力收购。加工企业难以为继收购不积极。

  “粮食加工企业利润微乎其微,很多加工企业勉强维持。”他在一份分析报告中说。

          农民种粮积极性或受影响

  随着粮食今年再次获得大丰收,农民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担心出现。

  测算发现,尽管水稻全国的平均市场收购价为每斤1.18元,比去年的1.12元/斤价格有所上升,但是鉴于种植成本的增加,实际去掉化肥、农药、种子、人工的纯收益,今年每亩只有309元,比去年的324元有所下降。

  同样小麦价格去年的收购价格是每斤0.99元,今年为每斤1.02元。但是去年收购的小麦是前年产的,由此测算去掉各种成本后的纯收益是每亩133元。去年产的小麦,到今年出售,其纯收益是每亩140元,比去年有所增加。

  但是如果以目前每斤1.05元的小麦价格测算,明年仍维持此价格,明年每亩小麦的纯收益是113元,低于今年和去年。

  玉米情况好一点。去年全国玉米的收购价格是每斤0.93元,全国每亩玉米纯收益是240元。目前尽管玉米价格有些下跌,但是平均价格为每斤1.06元左右,按此价格测算的每亩玉米纯收益是275元,高于去年。

  “玉米收购价格如果再稍微低一点,比如低于每斤1元的水平,则每亩的纯收益将只有189元,可见导致是否增收的根本,是价格要提上去。同时水稻的价格提升了,但是价格提升的幅度要高于成本,才有可能增加收入。”马文峰说。

  根据了解,目前农民种植的成本在快速增加,其中人工为最厉害。比如朱海昌表示,以15亩地测算,需要插秧、晒谷、翻地等成本2100元,但是去年这些成本不到2000元。

  尽管水稻播种面积大,主要采用机器插播,但是也需要人工补插。人工补插每人每天今年是200元,去年才100元。

  湖南株洲大丰水稻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谭晚生告诉记者,目前湖南水稻种植请人的成本是每人每天80元,还需要管一餐饭。而去年1人1天的成本是60元。而像田间管理等无法用机器来代替。

  谭晚生和朱海昌一致认为,即使粮食丰产了,但若其他成本仍然高企,种粮的积极性就难以保证。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水产品市场成交活跃 出口和进口均量增额减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水产品市场成交活跃 出口和进口均量增额减

11月5日,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市场成交活跃,价格涨跌互现,出口和进口均量增额减,贸易逆差同比收窄,全国渔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为“菜篮子”产品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11月06日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24年预计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24年预计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

10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4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在会上表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今年预计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

2024年10月26日
生猪价格稳步上行 8月多家生猪养殖上市企业销量及收入实现环比增长

生猪价格稳步上行 8月多家生猪养殖上市企业销量及收入实现环比增长

近日,A股市场多家生猪养殖上市公司相继披露了8月份销售数据。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公司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延续了7月份的增长态势,实现环比增长。

2024年09月11日
2024年上半年四川农产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49.9% 其中柠檬额出口同比增长125.4%

2024年上半年四川农产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49.9% 其中柠檬额出口同比增长125.4%

根据成都海关消息数据显示,在2024年上半年四川实现农产品进出口128.8亿元,同比增长49.9%,增速位列全国第三。其中,进口87亿元,增长62.7%;出口41.8亿元,增长28.9%。2024年上半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均保持增长态势。

2024年08月08日
2024年我国夏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 夏粮产量比上年增加362.7万吨

2024年我国夏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 夏粮产量比上年增加362.7万吨

2024年7月12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消息,2024年夏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单产有所增加,夏粮产量14977.9万吨(2995.6亿斤),比上年增加362.7万吨(72.5亿斤),增长2.5%。

2024年07月16日
我国海参食品行业:逐渐从高端向大众迈进 线上电商平台成主要销售渠道之一

我国海参食品行业:逐渐从高端向大众迈进 线上电商平台成主要销售渠道之一

海参为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动物的统称,为圆筒状,营养和食疗价值较高。近些年我国海参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养殖面积面积不断扩大,在2022年我国海参养殖面积为25.04万公顷,同比增长1.19%。同时市场规模也是在不断增长,在2023年我国海参全产业链市场规模为1326.0亿元。

2024年03月01日
我国为全球最大水产品种苗生产基地 行业开始向高效益、规模化等方向发展

我国为全球最大水产品种苗生产基地 行业开始向高效益、规模化等方向发展

水产苗种是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基础,支撑着水产养殖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品种苗生产基地,拥有的水产苗种品种世界最多,水产苗种企业最多。从鱼苗产量来看,根据《2023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2年我国鱼苗总产量为13896.83亿尾,同比增长3.3%。

2024年02月04日
我国水产养殖行业:深远海养殖发展潜力较大 智慧养殖模式也将成为重点方向

我国水产养殖行业:深远海养殖发展潜力较大 智慧养殖模式也将成为重点方向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国,受益于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产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水产养殖产量5565.46万吨,同比增长3.17%。其中,海水养殖2275.7万吨,同比增长2.92%;淡水养殖3289.76万吨

2024年02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