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9年新玉米上市 防范玉米高位调整风险

 

8月份,国内玉米市场延续了前期稳步向上的势头,尤其是关内市场玉米价格再创新高,山东、河南等华北黄淮产区已达到1,900元/吨,而南方销售的采购价格更是突破了2,000元/吨。

    导致此波价格明显上涨的因素既有北方旱情,又有阶段性、区域性供给紧张的现实压力,然而随着2009年新玉米即将全面上市,此波价格上涨或是玉米市场上演的最后一幕,在国家调控和产量尚不明朗的背景下,投资者更多地应该考虑防范价格回落风险,而不是继续追高。

    一、各地灾情陆续出现,引发市场看涨预期

    7 月下旬以来,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五省降水量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少,部分地区基本无有效降水,同时持续高温天气,造成土壤失墒加快。而北方玉米此时正经历孕穗、灌浆时期,旱情的持续会降低受灾地区的单产水平,由其是在辽宁中西部旱情严重的产区,甚至可能出现绝收的情况。但由于2009年东北产区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再加上目前各地正采取积极抗旱措施,2009年总产水平到底如何尚不能下定论。此外,8月中下旬,因遭遇恶劣天气,河南部分地区出现了玉米作物倒伏现象,后期玉米的容重可能要低于常年水平。各地灾情的陆续出现使市场对后期国内玉米产量产生了疑问,尤其是在8月份国内玉米市场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此次灾情无疑成为了此波市场行情的导火索。

    二、需求回暖粮源紧张,推动现货价格走高

    近期农业部发布的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8月上旬,国内猪肉价格已经连续10周上涨,鸡蛋价格也处于上升通道中,在养殖业恢复的带动下,饲料消费需求正在扩大。同时8月份以来玉米深加工产品价格也是稳中有涨,深加工企业利润也在逐步恢复,共同刺激了玉米市场需求回暖。而与市场需求回暖不对称的是,关内粮源相对紧张。由于国内玉米区域性不平衡和东北玉米出关难的存在,即使国家掌握了非常充足的调控资源,仍避免不了区域性和阶段性的供求紧张。一边是东北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成交率较低的竞价交易,另一边是关内玉米价格持续的上涨。汽、船运费的上涨,铁路请车难度增加,造成了关内粮源相对紧张,而需求恢复使得南方饲料等玉米需求企业增加了原粮采购积极性,这是玉米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

    三、临储玉米库存过剩,已成市场主要利空

    从7月21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在东北竞价销售以来,共累计成交了579万吨,目前国储仍有超过3,000万吨的临时存储玉米,这无疑是目前市场上最强的利空因素。如果库存不能得到有效消化,一旦9、10月份秋粮全面上市,国家将面临更大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也采取了相关措施。2009年以来,国家先后下达了两批东北国家临时存储玉米向销区的跨省移库468万吨,目前第一批在5月份已经完成,第二批正在执行中;8月下旬,国家又划转了576.75万吨国家临时存储玉米作为地方临时储备进行定向销售,销售对象为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并且对其进行150元/吨的补贴。然而跨省移库和定向销售并不能直接消化库存,最终仍会投向市场,一旦投放市场很有可能对玉米价格造成利空影响。

    近期又有消息称国家将给予200至300元/吨的补贴出口200万吨玉米。目前,国际玉米价格仍处于较低的价位,如果对国内玉米(以东北玉米1,500元 /吨的价格来算)补贴300元/吨,在价格上仍有一定的竞争力,但200万吨的出口量与剩余的3,000万吨的库存相比,可谓是九牛一毛,只能从心理上支撑市场看涨心理。

    四、面积增加产量待定,或是潜在利空因素

    尽管旱情对部分地区玉米单产水平会有影响,但由于2009年国内玉米播种面积明显增加,2009 年玉米产量最终结果仍然待定。目前东北玉米正处于灌浆和成熟阶段,后期的积温条件将决定2009年玉米产量的最终结果,如果出现早霜,单产会有较大的下降幅度。此外,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山西等关内产区2009年玉米播种面积继续增加,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也给2009年玉米产量丰收打下了基础。国家粮油信息中心8月份的预测数据尚未完全考虑本次北方旱情的影响,2009年中国春播和夏播玉米播种面积为2960万公顷,同比增加45万公顷,增幅为 1.55%。

    在此基础上,其提供的2009年国内玉米产量的预测值为16,650万吨,同比增加59万吨,增幅仍为0.4%。由于国内玉米已经连续5年丰收,如果2009年产量能抵挡住旱情的不利影响,实现产量连续6年丰收,市场供需的紧平衡将进一步被打破。新粮全面上市后,如果到时相关托市政策没有及时出台,玉米价格难以避免下行的压力。

    目前,国内玉米价格已涨至历史高位,后期需要注意价格回落的风险。一方面由于国家仍掌握了非常充足的2008年临时存储玉米,对价格的调控能力仍是主导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上周二(8月25日)已经开始增加了临时存储玉米的投放量,同时针对近期肉、蛋等价格的上涨,发改委要求各地要切实加强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管,这可以视为一个政策信号;另一方面,进入9月份后关内新玉米将陆续上市,尽管在当前市场价格的影响下,关内新玉米有望高开上市,但全面上市后仍会对市场价格产生一定的冲击。此外仍需密切关注后期东北玉米生长情况及产量形成情况。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工信部三举措推动食品工业升级 助力农产品消费提质扩容

工信部三举措推动食品工业升级 助力农产品消费提质扩容

7月29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农产品消费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李强在会上表示,工信部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和要素支持,推动食品工业提质升级,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

2025年07月31日
我国奶牛养殖降本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果 政策红利和市场调节作用下行业迎新机遇

我国奶牛养殖降本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果 政策红利和市场调节作用下行业迎新机遇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保续就我国肉牛奶牛养殖业最新发展态势进行权威解读。数据显示,在经历近一年的养殖亏损后,当前我国肉牛养殖已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奶业纾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5年07月19日
农业农村部启动三年专项行动 严控农作物品种同质化

农业农村部启动三年专项行动 严控农作物品种同质化

6月16日,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农作物品种全链条管理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决定自2025年起开展为期三年的品种全链条管理专项行动,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农作物品种同质化问题,培育具有突破性的新品种,为保障国家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种业支撑。

2025年06月18日
中国首家马铃薯种薯认证机构获批 种业质量管控迈入新阶段

中国首家马铃薯种薯认证机构获批 种业质量管控迈入新阶段

6月13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近日批准成立国内首家专业马铃薯种薯认证机构,标志着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认证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作物种子认证体系,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6月16日
夏粮收购启动 预计2025年新季收购量达2000亿斤 部门提出积极引导市场化收购

夏粮收购启动 预计2025年新季收购量达2000亿斤 部门提出积极引导市场化收购

5月20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随着小麦陆续开镰收割、油菜籽零星上市,全国夏粮收购工作已准备就绪,即将全面展开。作为全年粮食收购的首战,夏粮收购事关农民利益和粮食市场稳定。初步预计,今年新季夏粮收购量将达到2000亿斤左右,其中小麦约1700亿斤,早籼稻约250亿斤。

2025年05月22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提出推动种业自主创新突破等多项重点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提出推动种业自主创新突破等多项重点任务

4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规划》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全面推动农业现代化,并提出加快种业自主创新突破等多项重点任务,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2025年04月09日
再生稻产业发展迎来明确方向 行业政策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再生稻产业发展迎来明确方向 行业政策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促进再生稻发展重点工作导引(2025—2030年)》(以下简称《导引》),为再生稻产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导引》提出,将围绕品种、农机、技术、基础保障、政策支撑等方面制定再生稻全产业链问题清单,指导各地进一步抓好再生稻生产,力争到2030年全国再生稻面积新增1000万亩左右,进一步增强我国水稻生

2025年03月15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水产品市场成交活跃 出口和进口均量增额减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水产品市场成交活跃 出口和进口均量增额减

11月5日,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市场成交活跃,价格涨跌互现,出口和进口均量增额减,贸易逆差同比收窄,全国渔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为“菜篮子”产品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11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