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科院的一位专家对记者说,旱灾使得该地区的玉米和大豆减产已成定局。在旱灾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粮食市场又进入了新一轮的上涨通道,至今持续一月有余。
包括旱灾、政府调控在内的多种因素让分析师们相信,上涨的趋势可能要长期持续。考虑到粮价对其他商品价格的影响力,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可能会因此被推高。
不过,这次意外的干旱却为此前一直陷入僵局的国储玉米顺价拍卖创造了条件。上周的一次玉米拍卖,无论从成交率还是成交价来看,都是历次拍卖最高的。
秋粮减产几成定局
其实不仅仅是东北,包括华北、西北在内的大片地区都在遭受旱灾炙烤。农业部上周发布的统计数据称,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91亿亩,比多年同期均值多4900万亩,其中重旱7221万亩,干枯2019万亩。
在中国最大的玉米产区吉林省,60%以上的耕地已经受灾,面积达4200多万亩。截至17日,该省已连续28天无有效降雨,比常年同期少76%,居历史同期少雨第一位。
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旱情通报称,由于玉米和大豆等主要夏粮作物正处于关键生长期,日益严重的干旱可能影响产量。尤其在东北四省区,由于大豆、玉米正处于授粉灌浆的关键生长期,受旱灾影响较为明显。
“我们省的情况比较严重,今年的农业气候先涝后旱,危害都很大。就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一些地区的玉米可能要大幅减产至60%左右。”黑龙江省农科院的一位专家在电话中对记者说。吉林省一位贸易商也估计该省减产部分地区减产幅度达到40%左右。
农业部农情调度信息显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五省区是此次大旱的重灾区。这五个省区作为中国秋粮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粮食的30%左右。
来自官方和市场机构的多份调研报告都认为,秋粮减产不可避免,进而使得中国今年的粮食增产计划遭受挑战。
旱灾已经引起中央政府的重视。多位国务院负责人过问了灾情,主管农业的副总理也已经亲赴东北地区指挥抗灾。
玉米价格两月狂飙
受旱讯影响,以玉米为代表的粮食价格自7月份以来不断高企,进入了新的上涨周期。
2008年东北地区的商品玉米几乎全部被国家储备系统收入囊中,自从今年春天以来国内玉米市场就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从5、6月份开始,我们就不断提价加大原料采购,但农户和贸易商手里基本没有粮源。”吉林省一位玉米深加工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由于原料供应紧张,该企业的开工率只能维持在60%左右。
不仅仅是吉林,山东、河北等地的饲料企业等用粮大户也出现了原料供应紧张问题。他们抱怨,政府储备系统收购了大量的玉米,却没有能够及时投放市场。
2008年中国玉米产量创下了新的历史纪录。中国官方为了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指派中央储备粮总公司在东北四省区按照政府保护价临时收储了3000多万吨新玉米。这相当于该地区玉米总产量的50%以上,或商品玉米量的80%以上。
这项举措彻底改写了国内玉米市场的基本格局,大量用粮企业为争夺粮源,不断抬高玉米价格。在东北地区,玉米收购价格已经由年初的1200元/吨提升到目前的每吨1500元以上;在山东,玉米价格由年初的每吨1300元左右提升至目前的每吨1860元,接近2008年的历史高点。
尽管从7月21日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向市场投放临时储备玉米。但由于投放市场的价格较高,反而进一步拉动市场价格走高。
旱灾更成为绝佳炒作题材,投资机构纷纷唱多。仅仅从7月20日至8月20日,各地玉米价格就上涨数十元。增长最快的山东地区,一个月间玉米价格每吨增长了150多元。
业内人士分析,再考虑到需求回升等因素,今年内玉米价格还会保持涨势。
需求的增加主要来自畜牧业的回暖,尤其是养猪行业正在从5、6月份的低谷中恢复,在中秋、国庆两节前还会维持相对快的发展速度。由此带来的饲料需求必然会进一步拉动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涨。
“我们前几个月的开工率还只有60%,现在已经恢复满负荷生产了。”六和饲料在山东的一家加工厂原料经理对记者说。
粮价走高考验CPI
对于中国的粮食主管部门来说,粮价上涨是一个好消息。此前,粮食局、发改委等机构一直在为扭转粮价不断下滑的势头绞尽脑汁。
上周二第五批国储玉米竞拍结果揭晓之后,国家粮食局的一位官员对记者表示,“目前的市场形势还是非常有利的,基本上达到了我们预期的调控目的。”
当天,官方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四地拍卖国家临时储存玉米200.07万吨,经过数小时竞价之后,实际成交100.19万吨,成交率50.07%,成交均价1584元/吨。无论从成交率还是成交价来看,都是历次拍卖最高的。
在粮食局官员看来,国储玉米顺利解套,堪比疏通了官方头上的一个巨大“堰塞湖”。此前由于拍卖价格高于市场价,一方面用粮企业原料告急,另一方面政府手中3000多万吨玉米无法顺价入市,可能变成沉重的财政包袱,甚至影响新的政府调控计划。不过,当政府如愿以偿把粮价托高之后,能否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则是一个新的考验。
吉林省一位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负责人认为,“政府应该重新评估国储玉米投放策略,如果继续一味求高价,对企业不是什么好事,对于经济也不是什么好事。”他表示,自从原材料价格上涨以来,终端产品价格却没有相应提高,公司承受了很大的财务压力。
这源于市场机制的扭曲。“在原材料环节我们要接受政府垄断的垄断价格,但在终端产品市场上却要接受市场竞争。”因此,“为了扭转眼下的亏损状态,加工企业肯定是要提高产品价格的。”
这就意味着,当粮价上涨到一定程度时,将不可避免地往下游传导。从食品、原材料开始,一直传导到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使各种社会消费品承受涨价压力。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