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山东省沂南县了解到,该县目前已建设良种肉鸭繁育场11处,年可提供商品良种鸭苗6000多万只;存栏肉鸭已超过1200万只,规模以上肉鸭加工企业达29家,年可加工肉鸭1.2亿只。
据悉,沂南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畜牧业基础较好。近年来,沂南抓住南方肉鸭产量下降和肉鸭饲养北移的机遇,着力调整畜牧业结构,把发展肉鸭产业作为第一选择,坚持“放水养鱼”,以加工带产业,千方百计促进肉鸭产业发展。
据沂南县副县长王伟庆介绍,该县研究制定了扶植引导肉鸭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农民养殖肉鸭。制定了肉鸭养殖土地调配规划;设立“专项小额贷款项目”,积极为养殖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取消肉鸭养殖收费,减轻养殖户经济负担;下大气力抓好疫病防控,实施强制免疫和消毒灭源等措施;坚持“抓加工带养殖”,积极扶持肉鸭加工企业发展。
沂南肉鸭加工龙头企业对肉鸭养殖的迅速发展起到了“火车头”牵引作用。肉鸭加工企业从5年前的1家、年加工能力不足500万只,已发展到29家、年加工肉鸭1.2亿只。众诚、龙海、众祥等规模较大的肉鸭加工企业带起了120个肉鸭养殖专业村、4000多个肉鸭养殖专业户,养殖户年人均收入3000多元。众诚鸭业等企业通过签订养殖购销合同,实行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价格、统一收购等“六统一”经营模式,与养殖户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产业链条关系。
沂南县畜牧办任重存介绍,肉鸭养殖大户的示范带动,使肉鸭养殖呈现出了明显的规模化趋势。蒲汪镇石香炉村秦其信,2003年从2000多只肉鸭起步,现已发展到年出栏6万多只肉鸭,年收入达6万元。目前,沂南万只以上规模的肉鸭养殖场已达178个,10万只以上规模的已达27个。
同时,伴随着肉鸭养殖规模的壮大,肉鸭产业合作社也应运而生,形成了“加工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社员)”的经营模式。鸭苗由合作社直接供应,饲料由合作社统一配送,疫病防治由合作社技术人员统一实施,甚至卖鸭都不用出家门,一个电话合作社的车就拉走了。2003年成立的“沂南县众诚鸭业合作社”,依托日屠宰肉鸭6万只的众诚鸭业有限公司,社员已发展到1200多人,肉鸭存栏已达680多万只,总资产6400多万元,社员年均收入12000多元,提高了养殖收益,降低了经营风险。
王伟庆说,到2009年,沂南肉鸭加工企业将发展到50家,年加工能力突破3亿只,产品总量达到40万吨,养殖收入超过4.5亿元。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