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江西:政府筹集10亿元专项资金 新增耕地10万亩


  新华社南昌8月14日电:产粮大省江西在加速工业化的同时想方设法使其粮食生产能力不削弱,为此政府筹集10亿元专项资金,计划用5年时间在吉泰盆地和鄱阳湖平原新开发宜耕未耕土地10万亩。

  江西省财政厅负责人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脆弱性和近年来农民种粮收益的不断提高,促使江西下决心启动“造田增粮富民”工程。全省从今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集中10亿元财力,在美丽富饶的吉泰盆地、鄱阳湖平原,新开发宜耕未耕土地10万亩,用于增加粮食生产。

  据介绍,这一“造田增粮富民”工程将分年度实施,所需资金由省级财政统一安排,原则上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亿元,5年累计完成总投资10亿元。今年第一批实施省级“造田增粮”工程的县区主要为鄱阳湖畔的余干县大湖管理局和康山垦殖场、鄱阳县的饶丰镇以及吉泰盆地的吉安县大冲乡、横江镇。通过专项改造,这3个项目县当年将新增耕地分别达到13500亩、9000亩和750亩。

  江西要求在“造田增粮富民”工程具体实施中做到不填湖、不填河、不占林地、不改变当地生态环境。“造田”方式主要以现有低产农田整理、土地复垦、宜耕未耕土地开发利用为主。“造田”过程中将按照规划对当地的田、水、路、林、村等实施综合整治,以改善这一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真正做到实施一项工程,实现“六个增加”,即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农民收入、森林覆盖率和发展后劲的增加。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提出推动种业自主创新突破等多项重点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提出推动种业自主创新突破等多项重点任务

4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规划》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全面推动农业现代化,并提出加快种业自主创新突破等多项重点任务,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2025年04月09日
再生稻产业发展迎来明确方向 行业政策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再生稻产业发展迎来明确方向 行业政策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促进再生稻发展重点工作导引(2025—2030年)》(以下简称《导引》),为再生稻产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导引》提出,将围绕品种、农机、技术、基础保障、政策支撑等方面制定再生稻全产业链问题清单,指导各地进一步抓好再生稻生产,力争到2030年全国再生稻面积新增1000万亩左右,进一步增强我国水稻生

2025年03月15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水产品市场成交活跃 出口和进口均量增额减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水产品市场成交活跃 出口和进口均量增额减

11月5日,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市场成交活跃,价格涨跌互现,出口和进口均量增额减,贸易逆差同比收窄,全国渔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为“菜篮子”产品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11月06日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24年预计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24年预计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

10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4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在会上表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今年预计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

2024年10月26日
生猪价格稳步上行 8月多家生猪养殖上市企业销量及收入实现环比增长

生猪价格稳步上行 8月多家生猪养殖上市企业销量及收入实现环比增长

近日,A股市场多家生猪养殖上市公司相继披露了8月份销售数据。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公司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延续了7月份的增长态势,实现环比增长。

2024年09月11日
2024年上半年四川农产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49.9% 其中柠檬额出口同比增长125.4%

2024年上半年四川农产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49.9% 其中柠檬额出口同比增长125.4%

根据成都海关消息数据显示,在2024年上半年四川实现农产品进出口128.8亿元,同比增长49.9%,增速位列全国第三。其中,进口87亿元,增长62.7%;出口41.8亿元,增长28.9%。2024年上半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均保持增长态势。

2024年08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