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投资不是简单的买买买,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要用专业服务,其中包括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按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管理委员会主席陈箭深的估计,采用会计师事务所搭建企业税务框架,可以使交易成本节约50%;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帮助下做跨境贸易的架构安排,可以节约成本大约20%—30%。而在投资时如何选择境外境内不同的投融资渠道,如何进行资金的安排等这些非常专业的工作,最好也由第三方机构来处理。
普华永道上海首席合伙人黄佳认为,在“一带一路”合作中,企业在利用金融机构的支持方面确有巨大的空间,这也说明金融服务在国际产能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潜力无限。在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风险、汇率风险最为突出。中国企业自身的能力建设尚需进一步提升,借助外力成为必然。
美钻石油钻采系统集团总公司财务总监茅冠煜也认为:“理解市场的需求企业需要敏锐的直觉,是勇士,也是斗士。但若没有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的帮助,企业就像没有铠甲的斗士,战斗力降低,也不具备夜视能力。所以,企业应主动将自身需求精确表达给中介机构、金融和保险机构等。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打开了国际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的大局。中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产能合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几年将会是我国从全球的角度化解产能过剩的窗口期。当前,发达经济体制造业海外扩张的节奏有所放缓,中资企业应该抓住这一个空档期,积极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加快海外产业布局,化解我们的过剩产能。”在跨投会期间举行的“国际产能合作”分论坛上,中国银行公司金融部总经理黄党贵提醒,大量“走出去”的企业开展海外经营对于海外融资提出了客观要求,在这其中,中国银行业不能缺席。
众所周知,中资企业“走出去”进行境外融资还存在很多困难,还没有充分利用境外金融市场。这往往给企业带来财务上的压力。
“比如一部分‘走出去’企业,为了能够尽快开辟国际市场,争取投资机会,往往和境外合作方达成比较宽松的商务条件,这样银行融资条件就产生不匹配。”黄党贵说,“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的企业大多是境外重建基础设施或者加工制造项目,建设期和收益期一般都很长,资金需求也较高。商业银行出于外部管理和内部监管的需要,更倾向于提供短期经营性资金,从而会导致资金的供给错配。由于缺少境外的担保机构和保险机构,很多“走出去”的企业国际评级又比较低,所以企业无法从海外金融市场获得强有力的支持。
反观国内,中国银行业发展环境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银行的经营压力日益严峻。适应大国崛起之后的金融需求,建立与经济全球化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正是我们中资银行转型变革的重要途径之一。黄党贵指出,在推进产能合作的过程中,要将全球转移产能与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走出去”、提升我国金融机构全球服务能力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和金融“走出去”的良好互动。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