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评价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了后评价的工作质量,而且制约了后评价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后评价是投资项目全过程评价或者周期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整个项目评价体系中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首次对投资项目后评价在我国投资管理体制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正式确认,将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视为加强政府投资全过程监管的重要工作,对推动后评价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自上世纪90年代从国外引进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来,我国的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逐步开展,并且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步,不仅在理论方法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在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并获得丰硕的成果。各类咨询公司等专业工程咨询机构和人员完成了许多政府投资项目或企业投资项目的后评价工作,达到了较高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审视过去的成果,不难发现在后评价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了后评价的工作质量,而且制约了后评价作用的进一步发挥。针对当前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评价理念、评价方法、管理体制和信息资料几个方面进行相关分析,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以进一步推动后评价工作的开展。
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综合性分析和评价
后评价工作实践中,这一方面的问题突出体现在评价范围过于狭小,分析评价的重心通常落在项目内部或者项目本身,忽视了项目的外部影响以及外部因素对项目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评价人员往往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对项目自身的分析方面,对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分析十分透彻,从项目的策划、决策、准备、实施以及完工的全过程到项目的投资效益等内部因素的分析都十分清晰。但是,在整个分析评价中,项目对外部产生的影响以及外部因素对项目的作用等方面的分析,却明显不足,使得对项目的认知只能局限于项目本身。这种情况下,从后评价的结论来看,项目似乎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各种社会、经济、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外部因素与项目的建设实施基本没有关系,项目对外部没有影响,外部因素对项目也没有产生相关的作用。事实上,任何一个投资项目,都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管理和制度条件下进行的,仅仅把后评价的工作重心放在项目内部或项目本身,是不全面的,缺少了在大的背景下对项目的全面、综合分析评价。
2.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缺乏双向性分析和评价
这一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后评价的分析过程中仅仅单方面、单向地关注投资项目产生的各种投入、产出、效益和影响,忽视了受项目影响的群体对项目的作用。在实践中,后评价人员注意到了项目通过各种投入获得相应的产出并产生相关效益和影响的过程,但是,分析评价的重心仅仅放在了项目发挥主动作用形成的后果方面,忽视了投资项目建设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与外部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后评价人员往往把受到项目影响的各个群体视为在项目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的状况,被动接受项目带来的影响,没有主动发生作用并影响到项目的能力,忽视了受项目影响群体的主动性及其对项目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这种单向性分析评价的存在,说明后评价人员没有把握住项目全过程中项目与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双向性特征,使得后评价缺少了重要的一半,分析评价的结论片面、单薄且无法让人信服。
3.只有罗列没有比较,缺乏对比性分析和评价
缺乏对比分析和评价,是后评价实践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后评价报告的一大特点是对项目全过程每一个环节的分析平铺直叙,事实的描述十分清晰,但是,评价的过程却缺乏必要的对比分析,看不到项目前后的变化,也看不到有无项目的变化。缺乏对比,后评价的分析评价毫无意义。从项目自身的分析评价出发,缺乏项目前后的对比分析,就看不到项目是否按照预期计划进行了建设实施、是否按照预期目标形成了必要的能力、是否实现了预期的功能和效益、项目的决策是否正确,等等;缺乏有无项目的对比,就看不到项目建设实施所产生的真实作用和影响。
4.只有前因没有后果,缺乏逻辑性分析和评价
5.只说事实不说后果,缺乏针对性分析和评价
6.只看过去不看未来,缺乏预测性分析和评价
在大量的后评价工作中,存在一个普遍的认知问题,即进行后评价工作时,评价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大部分情况下,评价人员往往把具体项目的评价作为最终目的。以下是在后评价中所遇的具体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许就能大大改观。
1.对后评价方法的应用,还有一定的欠缺,在思路、理念上,在具体方法的应用上,还有不足。
如,对比、逻辑框架以及利益群体分析方法的应用,没有体现出后评价的基本要求。原来是什么?现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后果是什么?如何改进?什么措施?
2.对项目的具体分析,如投资控制、项目设计变更、财务效益分析、工期控制等,缺乏对比,合理工期是几年?缺少对项目未来发展的预测分析。
3.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的把握有欠缺。如内容与结论,如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与环境污染排放不达标。
4.相关利益群体的分析,缺乏对观众及周边居民、机构的分析
5.缺乏综合性和大局观。就项目而项目,对项目本身的分析较为深入,但对相关的管理、政策、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分析不足。
6.评价的胆量不够。对一些问题,不敢提出,分析不深入,得出结论出现失误。
7.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的分析,应当具体,如财政支持的可能性、力度、实际的需要等。
8.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后评价方法及应用的总结。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