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金融投资和实体投资关系本末倒置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资市场专项调研及十三五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解决金融深层次矛盾需回归服务实体本源 2017第五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召开

  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杜冰

  “过去的5年间,金融体制改革进展值得肯定。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金融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改革难题依然需要认真研究,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在7月19日举行的2017第五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表示。

  会上,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中小企业的创业创新发展,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目前,我国亟须解决过度金融化问题,防止资金“脱实向虚”。

  “我国经济过度金融化倾向已经出现,一方面表现为社会上出现一哄而起泛金融的现象,各类新金融、类金融等金融机构遍地开花,全民泛金融倾向堪忧;另一方面,部分金融机构存在体内循环、‘脱实向虚’的倾向。此外,金融投资和实体投资关系本末倒置,给实体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负面效应。” 顾秀莲认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李朴民也认为,近年来,针对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中央作出了完善金融服务、减税降费等一系列重要的决策部署,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然而,我国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问题依然存在,实体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矛盾,特别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非常明显,国民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潜在风险。其中,金融‘脱实向虚’,高杠杆、高覆盖现象蕴含着较高的经济、金融风险。”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表示。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秦志辉表示,中小企业承载着创业创新、转型升级的使命,是催生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生力军,如何更好地满足这些创业型、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企业创新、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对于金融如何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业内专家认为,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则是提高金融服务重点能力,强化对金融机构的政策和引导,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努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坚持依靠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负担和成本,让做实业的企业有利可图,引导资金和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聚集。

  对此,业内人士分享了相关探索经验。

  “我们一方面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今年,工信部与邮储银行签订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金额达到27.5万亿元,贷款户数1362.95万户;另一方面,创新适合小融企业的信贷模式,工信部会同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制定了小微企业应收账款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在全国开展为期3年的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行动,提高中小企业融资可获得性,降低融资成本,这项工作应该说已经开始。” 秦志辉表示。

  他同时透露,工信部还加大了融资担保力度,同时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加快组建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推动基金投入运营,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目前已完成四只子基金的组建工作,完成投资项目60个,投资额达到15.06亿元,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突破11000家,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近两万家,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

  建行副行长黄毅介绍称,该行近十几年来一直在探索建立一种独立的资源配置机制,在中小企业服务方面探索出一些创新办法,创造了400多个服务产品,与有关政府部门、中小企业协会以及社会科研机构联盟,打造了很多创新产品,比如,与国家税务局整合小微企业纳税信用等级,搭建了2000多个合作平台。近5年来,建行累计向100万家小企业客户发放了5万多亿元贷款。

  除此之外,对于金融业如何回归服务实体经济主业的问题,李子彬建议,要加强监管和宏观调控,要求各商业银行调整信贷存量结构,规范地方政府借贷行为;建立完善发达的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发展融资租赁业;加强金融创新,发展金融科技,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金融行业,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此外,他还建议,要促进创业投资基金持续快速发展。“这对高科技企业、高成长性企业都非常有用,将有效弥补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融资缺口,可提供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基金等。”李子彬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7月14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截至2024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总量达1067.01万台套,其中,国产仪器设备992.51万台套,国产仪器设备替代率创新高,数量占比突破93%,显示国产仪器设备在检验检测领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2025年07月16日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7月10日,民政部、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惠老助老、品质生活”为主题,将持续至12月,旨在通过系列惠民举措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2025年07月11日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7月1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微信消息显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降低征信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668号),自2025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的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2025年07月02日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6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2025年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蒋彤介绍,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专利授权质量保持稳定,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审查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5年06月30日
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居民可实时跨境汇款

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居民可实时跨境汇款

6月22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共同推动下,“跨境支付通”系统于6月22日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实现全面互联互通。今后两地居民可通过手机银行实时完成跨境汇款,并可自主选择人民币或港币作为到账币种。

2025年06月24日
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在天津落地 助力能源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

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在天津落地 助力能源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

6月10日,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获悉,中海油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近日成功发行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发行规模达8亿元,期限2年。这是天津市在“两新”债券领域的首次突破。

2025年06月12日
我国标准物质批准数量大幅增长 国际计量互认能力持续位居国际第一梯队

我国标准物质批准数量大幅增长 国际计量互认能力持续位居国际第一梯队

6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5月,我国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468项,同比增长65.9%。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达18926项,标准物质国际计量互认能力持续位居国际第一梯队。标准物质作为化学、生物等领域检测的“标尺”和“砝码”,是国家计量能力建设的重要支撑。

2025年06月11日
银发经济带动适老化产品高速增长 2025年1-4月全国适老化产品新增量同比激增255.2%

银发经济带动适老化产品高速增长 2025年1-4月全国适老化产品新增量同比激增255.2%

5月26日,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在政策支持和老龄化加速的双重推动下,中国适老化产品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1-4月,全国适老化产品新增2.87万种,同比增长255.2%,展现出银发经济的强劲潜力。截至4月底,全国消费品品种总量为21860.4万种,其中适老化产品总量21.6万种,涉及近1万家企业。

2025年05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