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雄安新区创新投融资模式 或将吸引大量社会资本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民间融资行业发展态势及投资动向研究报告

  雄安新区首个投融资平台——中国雄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雄安建投”)近日注册成立。

  自4月1日党中央决定设立雄安新区以来,各项工作已紧锣密鼓进行,包括编制规划、开展地质调查、为先行启动的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项目做开工准备等。

  雄安建投的成立,无疑是一大标志性事件。据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信息,雄安建投的主要职能包括筹措新区建设资金、开展土地一级开发、承担白洋淀环境综合整治、承担新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参股新区各类园区和重大产业项目开发建设等。

  同时,雄安建投为河北省国有独资公司,初期注册资本100亿元人民币。雄安建投致力于构建新区投融资体系,将创新投融资模式,多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开展PPP项目合作。

  雄安首个投融资平台

  “新区建设,建投先行”的做法很常见。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成立投融资平台,是各个新区、城市发展中,采取的普遍做法。这样的建设投资集团,主要进行基础设施投融资工作,包括融资、一级土地开发整理,通水通电通气、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按雄安建投的职能定位来看,是一个包括了公益性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园区建设等综合性的开发平台。在园区、新区开发中,成立建设投资公司是常见的做法。

  如2008年成立的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注册资本金从1亿元逐渐增加到300亿元,下属多个子公司,业务涉及市政路桥、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区域开发、房地产开发、公共产业、环保产业,以及科技金融、物资贸易、酒店物业等诸多领域。

  参照以往经验,随着新区的发展,新区所属的投融资平台数量也会不断增加。如浦东新区包含上海浦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

  吸引社会资本

  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孕育着巨量投资机会。

  新区规划预计在9月底提交中央审查,但一些方向已经确定。 据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此前对媒体介绍,新区建设的一大亮点,是要建设21世纪地下管廊式的基础设施,城市交通、城市水电煤气供应、灾害防护系统等都要放到地下去,包括到雄安的高铁铁路线、车站都放到地下去,市内交通也到地下去,把地面让给绿化、让给人的行走。

  此外,雄安新区还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

  陈耀表示,白洋淀的生态修复、生态补水工程,以及地下管廊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比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按北京建设成本来算,一公里地铁投资额度在10亿元以上。雄安建投主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后续不少项目估计要用PPP模式来融资,调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雄安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比较大,光靠政府财政投入是不够的,民间有大量资本积累,且缺乏相应投资机会,未来应该更多应用PPP的模式,调动各路资金参与雄安建设。

  中央出台的PPP政策,已经在往雄安新区倾斜。6月份,财政部联合央行、证监会印发的《关于规范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资产证券化有关事宜的通知》中,就表示将重点支持符合包括雄安新区在内的国家战略的PPP项目开展资产证券化。

  创新投融资模式

  根据官方介绍,雄安建投将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原则,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建立“投资、融资、开发、建设、经营”五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创新投融资机制,统筹推进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打造管理规范、决策科学、专业高效、持续发展的全国一流投融资平台。

  随着新预算法的出台,加之近期中央层面要求严控地方新增债务,曾经的政府债务举债主体——地方投融资平台面临更迫切的转型任务。

  赵全厚表示,新预算法实施后,地方政府与地方投融资平台的界限需要划清。雄安新区投融资平台举借的债务,应该会与政府债务严格区分开。实际操作中,雄安建投可以受新区管委会委托,进行资本运作,包括项目招投标、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等,可以向地方政府收取相关手续费。

  雄安建投初始的100亿元资本金,将撬动多大投资量?赵全厚表示,注册资本与实际运用资本没有绝对关系,因为资金可以滚动运作,比如保障房建好后,可以托管出去,剥离资产和负债,资金腾出来可用于下一个项目。

  PPP模式,相较传统银行贷款模式,杠杆率能进一步加大。如银行贷款按1:3的关系投放,100亿元资本金大致可撬动400亿元总投资额,为4倍杠杆。PPP项目中,比如一条投资额约100亿元的收费公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资成立SPV(特殊功能)公司,若项目资本金比例为20%,按照PPP项目中政府不控股的规定,若政府资本金占比约25%,即政府出资5亿元,加上社会资本出资的15亿元资本金,SPV公司20亿元资本金即可到位,SPV公司可以收费公路未来收益向银行贷款80亿元——即政府出资5亿元,可撬动100亿元投资,杠杆放大到20倍。

  创新投融资模式还有很多。赵全厚认为,随着金融市场 的发展,创新融资手段会不断出现。PPP模式是一种,此外,雄安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千年大计,那么一大片土地未来会升值,可以引入资产证券化。

  赵全厚进一步称,随着相关园区的发展,进驻园区的企业可以成立互助基金,补充园区建设资金。另外,白洋淀生态修复、清洁水的利用等,可以发行绿色债券,国家对此的政策比较宽容。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5% 旅行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42.8%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5% 旅行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42.8%

11月5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5181.4亿元,同比增长14.5%;服务出口22733.4亿元,同比增长15.3%;服务进口32448亿元,同比增长14%;服务贸易逆差9714.6亿元。

2024年11月08日
2023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同比增长3%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

2023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同比增长3%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

指数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23.5,比上年增长3.0%,海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2024年11月01日
13部门联合发布《行动方案》 我国气象服务行业发展迎来利好

13部门联合发布《行动方案》 我国气象服务行业发展迎来利好

9月18日,国家疾控局等13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国气候变化与健康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全社会气候变化健康适应的友好环境基本建成。

2024年09月23日
2024年1-8月中国对东盟中间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9.6%

2024年1-8月中国对东盟中间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9.6%

9月20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二十年来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快速扩大,从2004年的8763.8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41万亿元,年均增长11%,占中国外贸总值比重由2004年的9.2%提升至2023年的15.4%。

2024年09月21日
2024年1-8月沪苏浙皖四省进出口总值超10万亿元 其中苏浙皖外贸平均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

2024年1-8月沪苏浙皖四省进出口总值超10万亿元 其中苏浙皖外贸平均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

近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陆续公布前8个月外贸规模数据。沪苏浙皖分别实现进出口总值2.81万亿元、3.65万亿元、3.49万亿元和5529.6亿元,合计达10.5万亿元。其中,苏浙皖三省外贸平均增速达7.8%,超全国平均水平。

2024年09月20日
2024年上半年我国服务消费支出比重达45.6% 扩容升级有望进一步提速

2024年上半年我国服务消费支出比重达45.6% 扩容升级有望进一步提速

首先,2024年上半年我国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45.6%,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从国际经验看,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大关,消费升级进程一般会显著加快,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2万美元。

2024年08月12日
2024年上半年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同比增长19.0% 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1.6倍

2024年上半年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同比增长19.0% 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1.6倍

2024年上半年,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9.0%。其中,城镇居民出游花费2.31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占比为84.62%;农村居民出游花费0.42万亿元,同比增长32.6%,占比为15.38%。

2024年08月01日
截至2024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超过4.6亿吨 我国碳市场建设逐步提速

截至2024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超过4.6亿吨 我国碳市场建设逐步提速

2024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三周年。根据据生态环境部消息显示,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超过4.6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近270亿元。总体运行平稳,促进发电企业绿色转型。

2024年07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