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发展方式转变;二是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市场转变与定位;四是增长方式的转变。石材产业是集传统型、资源类和外向度较高的产业,30年的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石材产业迅猛发展。面对新形势也提出石材产业新一轮发展的机遇,石材产业要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必须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子。
一、又好又快地发展石材业必须立足于产业结构调罄
改革开放的30年是石材产业蓬勃发展的30年,也是造就石材产业迅速进入国际市场的30年,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但由于石材产业是资源性、劳动密集型、粗放型产业,科技含量低,面临节能减排繁重使命,石材产业自身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体系发育缓慢,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资源瓶颈制约等问题。作为石材产业有识之士要有忧患意识,提高责任感,增强紧迫感,要以科技化、信息化对传统石材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优化结构。
(一)严格执行产业政策。根据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转变石材业发展模式。一是提高石材行业准入门槛,出台相关政策,扶优扶强、推动产业做大做强;二是对新上项目和产品,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原则上不批新项目,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三是对新上项月要求加工、环保、利废实行“三同时"制度,做到同时设计、施工并投入使用;四是企业都要制定利废项目或废料利用的合作协议;五是逐步对年产l0万m2以下的石材加工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拍卖等形式优化资源配量。
(二)扶持行业龙头企业。要发挥大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头羊”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产品结构,扶优扶强。一是强化投资主体。“以大引大、以大联小、强强联合”,积极组建大型集团公司,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依托产品的名牌效应,以产权为纽带,对生产同类产品的小企业实施收购、兼并、联合,壮大企业规模,提升品牌效益;二是通过大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联合组建大的集团公司。三是大力整合资源。要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和利用,以现有的名优特石材品种资源为纽带,形成联合体,组建集团公司,有效合理地开发资源,遏制“小矿之花”的泛滥;四是做强做大产业园区。通过招商,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加盟,引进先进技术、工艺、品牌,发挥品牌、技术、专利等优势整合中小企业;五是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契机,主动对接产业转移,引进国外大企业,发展集矿山开采、加工、科研、承接工程的跨国集团公司,同时,与台湾石材产业合作,通过各种形式拓展闽台石材业的合作空间。
(三)优化、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扶持有实力的进出口公司和拥有进出口权的企业,规范出口行为。一是认真分析出El产品的市场定位以及发展潜力,尤其对部分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后,要对出口产品结构、种类和出口地不断更新调整,加大研发中西合璧的异型材系列、仿古、仿欧式建筑的石制品、新型石材、特种石材等系列产品,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二是注重产品与装饰设计工程安装配套,从单一装饰产品向家居、城雕、园林等产品延伸;三是大力研发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品,利用石材废弃物生产新型墙材;四是加强自主创新。研发有独立的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如人造石、马赛克等产品,注重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产品;五是在国外投资矿山或办厂,利用国外资源加工产品出口,既可享受发展中国家普惠制度等优惠政策,又能规避反倾销及各种技术壁垒。
(四)建立质量提升长效机制。要大力抓好行业基础建设,完善行业的综合服务体系,建立结构调整的平台。一是通过国家石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单位大力抓好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和产品质量的跟踪监督,促进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质量水平提高;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技术和质量管理优势,通过获得国家和省级名牌的大企业,建立企业质量簪理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质量技术、专利技术和市场的支持,指导手中小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效益;三是在行业中全面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环保、安全管理体系,协助企业做好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认证工作。
(五)实施品牌发展战略。要通过打造各类品牌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一是培育区域品牌,以区域经济形成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品牌联动优势,加快传统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要有计划分层次形成品牌梯队,对已获国家级品牌作为重点扶持,做强做大成为国际级品牌;三是对已获得省级名牌企业加快扶持;四是对传统产品品牌也要进行扶持,发展“老字号”独创产品;五是通过品牌效应优化组合企业,有利于对中小企业实施结构调整。
(六)培育产业配套综合机构。结构调整要提高装备水平,依托大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工艺,通过购买专利技术和核心设备,进行合作联合、贴牌等形式提高装备制造技术水平,有效地延伸产业链。一是开发生产石材机械设备、金刚石锯片、磨具磨料、钢砂、锯条,开拓国内外市场;二是建立配套产品的机械维修、防护化学用品、零部件供应和配送中心,搞好配套服务;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外设备制造商、采购商设立分公司和办事机构,及时提供信息及技术,为产品结构调整提供物质基础。
(七)建立产品标准服务体系。加快产品创新和结构调整,完善产品标准体系。一是通过国家石材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材应用及管理分技术委员会设立相关机构,指导做好产业和产品标准工作;二是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鼓励龙头企业、重点骨干企业积极承担或参与石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的制订和起草工作,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大力提升标准化技术水平。三是行业主管部门与协会要制定计划,对一些产品标准统筹考虑,出口产品标准要主动与国际标准对接,掌握和了解国外产品标准及相关的安全、卫生、环保等要求。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八)建立金融担保与融资平台。资金严重制约石材业的结构调整,是一个主要“瓶颈”,要建立银企合作网络,进一步完善银企合作互动机制,通过金融部门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融资服务。一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二是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项目,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多渠道地做好融资工作;三是定期召开银企洽谈会,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建立政银企互动合作机制;四是通过财政税相关部门提供的优惠政策,扶持建立产业的融资服务机构。
十七大报告提出: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着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石材产业是资源加工产业,依赖于资源而存在,在采掘、加工产业中,饰面石材开采最为特殊,它以1:l的代价留下了废弃物,同时,在加工的过程中又产生了约1/4的石粉。石材行业不是高能耗产业,但是作为资源型产业,我们国家绝不允许以牺牲生态和环境获取短期效益,作为石材行业的有识之士应认识到,30年来石材产业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遗留下青山挂白,不少工业园区泥水横流,天上粉尘乱飞,耳边震耳欲聋。社会和人民愿望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我们石材行业要有崇高的责任感,要有责任意识,承担节能减排责无旁贷的义务。同时,要将废物综合利用好,并做为石材产业减排工作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一)引导产业进入良性循环。改变石材加工、业过去经历的“传统模式” (即不考虑环境因素,走资源一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道路)和“过程末端治理模式” (即先污染后治理)引导产业进入“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最终达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石材工业园区要建立完善石粉、废弃物、废水集控处理中心,实现对石粉、碎石进行集中管理、集中处理、集中回收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综合利用石材废弃物。石材工业园区要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来设计循环再利用布局。通过废弃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弃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投人物和原材料,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形成相互依存,类似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工业生态系统,延长石材业产业链,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要支持以石粉为原料生产新型墙体材料。
(三)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认真落实国家、省关于开发整合和清理整顿矿山的有关文件要求,加强对现有矿山的监督与管理。要通过优化整合,堵疏结合,对低水平的小矿山进行整合或关停。对矿山采石场要进行整合规范排土场。矿山企业要做好安全与环保工作,要严格按开采规模进行开采,技术装备和开采工艺要求规范到位。
(四)整治和利用尾矿资源。一是加强矿山整治力度,坚决关闭无证小矿山,严格审批新上矿山:二是对关闭矿山严格执行矿管、环保要求做好环境、植被、复垦等生态保护措施;三是综合利用矿山尾矿废弃物,生产其他地砖、辅路石等建筑用材。
(五)大力发展石材马赛克产品。加工企业废弃的乱毛板和边角料数量大,又占用堆场,企业要自行消化或提供给专业厂家,生产马赛克等其他产品。
(六)利用省外和国外资源战略。支持鼓励石材企业参与中西部矿山开发,利用国家对中西部开发的优惠政策,瞄准商机,抢滩发展,实现沿海与内陆石材产业的优势互补。要适时地制定和出台鼓励企业对国外资源和国内中西部资源进行开发的政策,抓住发展中国家石材资源丰富、政策优惠的有利时机,鼓励有实力的石材企业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材资源,在当地投资矿山和开办石材加工厂,产品直接进入终端市场。
(七)实行矿山荒料集中销售。要引导加工企业和矿山企业联合投资建设荒料销售市场,规范和完善石材荒料的集中与统一销售。要逐步在主要矿山建立“五个统一”的矿山管理模式,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开米、统一排放、统一运输、统一税费”,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进大型物流企业组织对国外和省外资源的联合采购,建立荒料集散中心。
石材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在,要大力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和沿海内陆省份优势互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再造石材产业创新机遇,实现石材产业在全球经济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而不懈奋斗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