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石材生产、销售大国和主要出口国。广东作为我国石材出口基地,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广东石材制品出口19.1万吨,价值6824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7.8%和44.1%,出口均价357.9美元/吨,上涨33.7%。其主要出口特点有:
一、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为主,加工贸易出口快速增长。前4个月广东以一般贸易出口石材制品16.2万吨,增长6.9%,占同期石材制品出口总量84.8%;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2.7万吨,增长12.1%,占同期石材出口总量14.2%。
二、碑石、建筑用石等初级产品出口下降,石刻、石雕等深加工产品出口发展快速。前4个月,广东出口各类碑石、建筑用石等初级加工产品出口9.5万吨,下降10.4%,占同期石材出口量49.7%。其中花岗岩碑石、建筑用石出口6.7万吨,下降20.8%,占同期碑石、建筑用石出口总量70.5%;石刻、石雕等深加工产品出口8.9万吨,增长30.1%,占出口总量46.5%。
三、出口市场集中在香港(地区)、欧盟和美国。前4个月,对上述3国(地区)出口石材占总量55.4%。其中对香港(地区)欧盟、美国分别出口4.7万吨、3.1万吨和2.8万吨,分别增长19.8%、36.0%和46.5%;而对韩国和日本出口呈下降态势,分别出口1.7万吨和1.1万吨,分别下降14.0%和12.9%。
我国的石材资源储量世界第一。近年来,我国石材出口贸易呈现出高速发展势头,但由于石材矿开发管理不严,开采手段落后,石材产业存在一哄而上、滥采乱挖、行业秩序混乱、不可再生资源和生态被毁灭性的掠夺和破坏等系列问题,整个产业结构极不合理,企业的规模、技术水平和分布呈现“小、土、散、乱”的特点。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石材行业中小企业数量占总数量的95%以上,其中的中型企业占不到4%,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0%。企业数量多、分布面广,规模小,缺乏抵御市场风浪的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由于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划,造成矿山无序开采,在破坏森林植被的同时,加工石材产生的粉尘、废水(灰泥)和噪声,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有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在石材资源开发上抱着“有水快流”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只顾眼前,不看长远,不但不注意保护资源,而且用资源作筹码,廉价地吸引投资,急于把管辖地区内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一些地方甚至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开发矿山,导致政府管理缺失,区域性的行业混乱。
针对石材产业畸形发展的现状,地方政府必须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行业宏观调控和管理上加强力度。
一、纠正畸形发展观,控制总量,科学规划。我国现行的石材产业企业准入“门槛”较低,对企业的规模、技术工艺水平、环保投入等,都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很多矿山开发处于“群众运动”的无序状态。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从产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对矿山的开发进行统一规划,加快石材行业结构调整,科学设置企业行业准入“门槛”,淘汰“小石材”企业,扶持优势企业。
二、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落实环保要求。全国很多地方的石材矿山企业在结束作业后都是缴纳低廉的环境补偿费了事,有些企业还经常不缴任何环境补偿就一走了之。因此必须真正落实国家环保政策对石材企业的要求,迫使企业把破坏性开发矿山所导致的经济补偿纳入成本,从而推动企业充分利用资源。还要加快石材行业及生产废料消解装备的研制开发,加大废料的再使用比重,把石材行业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
三、适度运用出口税收杠杆,对荒料石出口征收从量税,适当提高深加工石材制品的退税率,以达到限制石材原料出口、鼓励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效果,提高我国石材制品的出口档次。
此外,一些业内人士反映,要科学、规范地开发石材矿山,需要企业前期投入相对较高。我国大多数小矿山企业拿到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只有3至5年,矿山开发的平均承包期短,导致企业不愿作过多进行前期性投入,而是拼命掠夺性开发。因此,政府可以在引导优势企业进入、搞好开发规划的前提下,适当延长采矿许可证有效期。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