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国建材工业协会会长张人为同志委托,我对“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现场交流会”进行总结。在会议开幕式上,国家发改委环境资源司副司长何炳光、中国建材工业协会会长张人为等领导同志作了精彩的报告,我们要领会报告的内容,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谈一谈对会议的感受。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合理地利用现有宝贵资源将是我国今后如何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水泥行业是耗能大户,同时也是最具有节能潜力的对象,水泥行业要想进一步节能降耗、采用循环经济模式提高水泥行业运行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和手段。充分利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废气余热建设纯低温的余热发电装置,既可大量回收和利用余热用以发电,又可减少水泥生产对环境的废热及粉尘等污染。目前,水泥行业纯低温余热发电在技术、应用、政策、资金方面都取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这标志着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的时机已经成熟。
技术条件已经成熟
经过10多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的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投资成本大幅下降,吨熟料发电量逐步提高。
在天津院、南京院、合肥院、成都院等水泥研究设计院所和杭锅、杭汽等设备厂家的通力协作下,我国自主开发的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基本成熟。现在我国已完全有能力为水泥行业提供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和服务。
像三狮集团等水泥企业都采用国产的纯低温余热发电设备,达到了很好的使用效果,并且取得了可观的收益。
应用条件已经成熟
通过结构调整,我国水泥工业正在向设备大型化和管理现代化转变。截止2005年,全国共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15条,其中规模在2000t/d以上的有300余条。这些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平均运转率能达到86%,有些企业可以达到90%以上,这为纯低温余热发电的应用创造了必要条件。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运转率达到这个水平,就可以保障纯低温余热发电的持续进行,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目前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技术和装备水平已经十分成熟,这将非常有力地保障新型干法生产线的运转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正是在水泥装备大型化和保持稳定的运转率基础上,凸显出纯低温余热发电的良好收益,同时也激发了水泥企业实施纯低温余热发电的积极性。
政策条件已经成熟
我国政府为水泥行业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并为实施该项技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力保证了其在水泥行业的实行。
在国务院颁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中,把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实施余热发电列入鼓励类项目;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委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求到2010年采用余热发电生产线达到40%以上,并且还要对余热发电技术加大科研及开发投入力度;同时,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的余热发电技术已经进入“十一五”发展规划,成为下一个五年的发展目标。国家各项政策已经充分表明,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是一件于国、于民、于行业、于企业都有益的事情。
资金条件已经成熟
当前,大力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的资金不再缺乏。经过多年发展,水泥企业自身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相当一批企业可以达到自行实施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的能力。此外,社会上的资金也很看好水泥行业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尤其是国外的资金。
例如,通过CDM项目引进国外资金就是一条有效途径。发达国家拥有大量资金,而水泥企业拥有他们需要的CO2减排能力,企业不应该错过这个引资的机会。现在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水泥CDM项目只有新汶矿业集团泰山水泥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水泥企业正在或拟实施余热发电的项目有很多,企业不应因为CDM项目手续繁杂、费时费力、监督严格就不愿参与。协会应该发挥服务作用,帮助企业学习CDM项目,了解CDM项目、实施CDM项目,促成更多的企业加入CDM项目。
由此可见,水泥行业大力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各个方面的条件已经成熟,水泥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实施纯低温余热发电,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国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广大水泥企业要重视并认真贯彻落实“八部委”刚刚下发的《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中的要求。这个文件对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做出了明确规定,国家发改委、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和中国水泥协会在文件颁布后联合召开会议,对《意见》中的要求进行过认真学习。
同时,各省、市、自治区行业主管部门也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建议。国家发改委、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和中国水泥协会还将在近期召开会议,研究“八部委”文件,尽快落实文件要求。
交流会召开得非常成功,我们要感谢三狮集团对这次交流会的大力支持;感谢科研院所、余热发电设备厂家科技人员的贡献,还要感谢各水泥媒体对交流会的转播、报道。让我们在座的参会代表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