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推进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截至目前有北京、上海、沪郊、宁波、长春、江西、河北、山东青岛、南京、合肥、浙江、河南、贵州等各省市全面展开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不断推进,社会物质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全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8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17年,202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0194.4万吨,处置量20084.3万吨,处置率达99.5%。202个大、中城市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最大的是北京市,产生量为901.8万吨。

垃圾产生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了垃圾清运量的不断攀升。2009-2017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总体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到2017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了21521万吨,同比增长5.69%。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环保行业分析报告-行业现状调查与发展动向预测》
随着环卫市场化的提升,环卫装备行业作为与环境民生工程密切相关的成长性产业,也进入了加速放量阶段。2018年环卫装备市场空间为526.79亿元。未来随着国内环卫行业机械化率进一步提升和中高端环卫车占比增加,环卫装备市场空间增量有望进一步扩大,2019年和2020年的增量空间分别为190亿元和260亿元。

2019年6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今后10余年,我国仍将是城市化推进时期,年新增城市生活垃圾量还将持续增加。2018年6月29日,住建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18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将全面部署生活垃圾分类,强制分类的范畴由“46城”扩容为294个地级以上城市。
随着环保市场潜在市场的开发,预计到2020年,囊括环卫设备、环卫服务、垃圾处理等领域在内的环卫产业总规模将达到2400亿~2500亿元。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