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洋垃圾污染形势严峻,受本国垃圾处理能力不足以及“洋垃圾”泛滥等因素的影响,东盟多国更成为海洋垃圾污染的重灾区。关于海洋垃圾治理的“曼谷宣言”的通过,意味着东盟国家对海洋垃圾治理急迫性的普遍认同。海洋垃圾具有跨区域、跨国界流动的特点,共同治理海洋垃圾污染不仅对东盟地区,对亚太地区甚至全球海洋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积极影响。
海洋污染是环保产业其中一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盛,世界环保市场也出现迅速发展的势头,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2017年中国环保行业总产值达到6.87万亿元,预测2019年中国环保行业总产值将达8.87万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07%,并预测在2023年中国环保行业总产值将接近14万亿元。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垃圾处理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
海洋垃圾不仅会造成视觉污染,还会造成水体污染,造成水质恶化。而今,塑料的触角已经从陆地伸向海洋,在太平洋上就形成了一个面积有得克萨斯州那么大的以塑料为主的"海洋垃圾带"。得州是美国内陆面积最大的一个州,约70万平方公里。
我国于2007年起组织开展全国海洋垃圾污染监测工作,并于2016年开展了微塑料试点监测。随着对塑料垃圾在海洋环境中的逐渐积累,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现有监测工作已不能满足管理需求及有效应对相关国际事务。
尽管我国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海洋垃圾的法案,但是针对海洋垃圾的污染防治问题,我国陆续出台和制定了多项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我国是较早发布“限塑令”的国家之一,并不断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专家认为,当前亟待制定阻截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的途径,并且研发河流、海洋环境中塑料垃圾的收集、处理技术以及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拦截和降解工艺技术。同时,对涉及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问题的政策、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增补,强调河、湖、湾长制下塑料垃圾的管控职责。我国还应建立完善的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公共环境意识教育体系,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激发公众对海洋环保意识。
总而言之,要基于国际法整合海洋垃圾污染问题,构建污染治理的区域化合作新模式,积极整合管理要素和管理要求,从可持续发展路径出发,减少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
资料来源:环保局,观研天下(YZ)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