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1报告 出境游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旅游消费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1》及《中国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18》(下称“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出游力指数差距有所弥合,全国城市居民中,上海人最热爱旅行。值得注意的是,居民负债和杠杆率高企对旅游消费有一定的挤出效应,而财富效应和收入效应对旅游消费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

2018年出游力指数TOP10城市

排名

城市

1

上海

2

北京

3

南京

4

武汉

5

杭州

6

苏州

7

广州

8

成都

9

深圳

10

郑州


信息来源:2018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1报告

        城市出游力指数是指该城市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占该城市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居民出游力指数再创新高,达到17.8%,旅游消费大众化已成为趋势。从区域分布来看,出游力指数仍呈现东南沿海地区较高、西北地区较低的局面,但中西部地区出游力指数与东部地区差距有所缩小。2018年全国城市居民出游力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南京、武汉、杭州、苏州、广州、成都、深圳、郑州。

        另外,中西北部地区居民出游意愿及旅游收入增长明显,区域均衡化趋势显现。

        从旅游客源地来看,近年来,中西北部地区居民旅游消费金额占全国旅游消费总金额的比例均不断提升,东部地区占比有所收缩,中西北部地区居民旅游消费意愿明显增强。从旅游目的地来看,近年来,中西北部地区旅游消费人次占比均不断提高,东部地区主导地位有所削弱,区域旅游呈现均衡化发展态势。

不同人群旅游消费金额占比情况


信息来源:2018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1报告

        报告显示,旅游消费人群中,买单男性多于女性,70后及80后人群为主力消费人群,90后人群数量快速增长。从旅游消费金额来看,80后男性旅游消费贡献最高,占比超25%。

        从旅游消费目的地来看,90后游客省内游占比较60后高出5.4个百分点,带薪休假天数较短、收入水平有限促使年轻游客更偏好短距离出游。

2018年旅游消费贡献TOP10客源城市

排名

城市

1

重庆

2

上海

3

北京

4

广州

5

南京

6

武汉

7

深圳

8

杭州

9

厦门

10

成都


信息来源:2018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1报告

2018年旅游消费热度TOP10目的地城市

排名

城市

1

重庆

2

上海

3

北京

4

广州

5

南京

6

武汉

7

深圳

8

杭州

9

厦门

10

成都

信息来源:2018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1报告

2016-2018年客群旅游消费金额占比情况


信息来源:2018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1报告

        数据显示,从2016至2018年,都市休闲客群旅游人数增长迅速,预计至2020年占比将达到36.9%;高净值客群数量也有提升,预计至2020年占比将达到10.4%。从三类客群对消费总金额的贡献度看,大众消费客群贡献近50%的旅游消费金额;都市休闲客群随人数快速增长,旅游消费金额贡献度增长较慢,旅游消费潜力待进一步挖掘。

特色美食消费笔数增长情况


信息来源:2018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1报告

度假别墅消费笔数增长情况


信息来源:2018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1报告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出境游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

        数据也显示了“美食、美宿”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上升,消费升级。随着都市休闲客群快速崛起,旅游消费进一步升级。报告显示,近三年来,游客在目的地“舌尖美食”的消费笔数年增长率超20%,在度假别墅的消费笔数年增长率超30%。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唐晓云指出,居民负债和杠杆率的高企对旅游消费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她称,过去两年数据里有一些细微的变化,可以从居民出游的花费增速、出游人均次数增速的比较中看出。往年出游花费的增速高于出游人均次数的增速,从2017年开始差额在逐步缩减,从2017年的3.16%缩减为2018年的1.54%。另外,全年假日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人均假日期间每次旅游出游花费消费额出现微弱的负增长。

        另外,她还提到了财富效应和收入效应对旅游消费的抑制,尤其是一二线城市金融资产和大类资产增值的空间不大而造成的抑制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居民对自己的收入预期不高,预期传导至旅游消费,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根据报告中的数据,2018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为55.4亿人次,同比增长10.76%。入出境人数2.9亿人次,同比增长7.4%。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对2019年旅游经济保持乐观的信心,预计全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超过6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5.6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9.5%和10%。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保持1%到2%的正增长,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预计全年达到1.66亿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6.52万亿元,同比增长9.3%。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YZ)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增长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增长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9月2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全面呈现了2024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态势与结构转型成效。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金融租赁行业总资产规模达4.58万亿元,租赁资产余额为4.3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6%和10.24%,整体保持稳健发展。

2025年09月04日
我国出口跨境电商规模再创新高 高科技产品引领出海新浪潮

我国出口跨境电商规模再创新高 高科技产品引领出海新浪潮

8月15日,在2025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上,亚马逊全球开店正式发布《2025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发展趋势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首次揭晓“2025产品创新出海品牌五十强”榜单,深度解读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创新路径与发展趋势。

2025年08月18日
2025年京东二季度收入增速创近三年新高 外卖业务爆发式增长199%

2025年京东二季度收入增速创近三年新高 外卖业务爆发式增长199%

8月14日,京东集团(JD.O;9618.HK)发布2025年二季度财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财报显示,京东二季度实现收入3,5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远超市场预期,并创下近三年来收入增速的新高。这一强劲表现主要得益于核心零售业务的持续增长以及包括京东外卖在内的新业务的迅猛发展。

2025年08月16日
中国《商品二维码》新国标正式实施 “以码为媒”数字经济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中国《商品二维码》新国标正式实施 “以码为媒”数字经济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7月23日,中国新修订的《商品二维码》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通过统一技术规范,实现一个二维码整合价格结算、产品溯源、数字标签等全链条信息,为消费者、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更高效、安全的数字化服务。

2025年07月25日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7月14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截至2024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总量达1067.01万台套,其中,国产仪器设备992.51万台套,国产仪器设备替代率创新高,数量占比突破93%,显示国产仪器设备在检验检测领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2025年07月16日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7月10日,民政部、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惠老助老、品质生活”为主题,将持续至12月,旨在通过系列惠民举措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2025年07月11日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7月1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微信消息显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降低征信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668号),自2025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的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2025年07月02日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6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2025年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蒋彤介绍,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专利授权质量保持稳定,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审查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5年06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