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出游力指数TOP10城市
排名 |
城市 |
1 |
上海 |
2 |
北京 |
3 |
南京 |
4 |
武汉 |
5 |
杭州 |
6 |
苏州 |
7 |
广州 |
8 |
成都 |
9 |
深圳 |
10 |
郑州 |
城市出游力指数是指该城市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占该城市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居民出游力指数再创新高,达到17.8%,旅游消费大众化已成为趋势。从区域分布来看,出游力指数仍呈现东南沿海地区较高、西北地区较低的局面,但中西部地区出游力指数与东部地区差距有所缩小。2018年全国城市居民出游力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南京、武汉、杭州、苏州、广州、成都、深圳、郑州。
另外,中西北部地区居民出游意愿及旅游收入增长明显,区域均衡化趋势显现。
从旅游客源地来看,近年来,中西北部地区居民旅游消费金额占全国旅游消费总金额的比例均不断提升,东部地区占比有所收缩,中西北部地区居民旅游消费意愿明显增强。从旅游目的地来看,近年来,中西北部地区旅游消费人次占比均不断提高,东部地区主导地位有所削弱,区域旅游呈现均衡化发展态势。

报告显示,旅游消费人群中,买单男性多于女性,70后及80后人群为主力消费人群,90后人群数量快速增长。从旅游消费金额来看,80后男性旅游消费贡献最高,占比超25%。
从旅游消费目的地来看,90后游客省内游占比较60后高出5.4个百分点,带薪休假天数较短、收入水平有限促使年轻游客更偏好短距离出游。
2018年旅游消费贡献TOP10客源城市
排名 |
城市 |
1 |
重庆 |
2 |
上海 |
3 |
北京 |
4 |
广州 |
5 |
南京 |
6 |
武汉 |
7 |
深圳 |
8 |
杭州 |
9 |
厦门 |
10 |
成都 |
排名 |
城市 |
1 |
重庆 |
2 |
上海 |
3 |
北京 |
4 |
广州 |
5 |
南京 |
6 |
武汉 |
7 |
深圳 |
8 |
杭州 |
9 |
厦门 |
10 |
成都 |

数据显示,从2016至2018年,都市休闲客群旅游人数增长迅速,预计至2020年占比将达到36.9%;高净值客群数量也有提升,预计至2020年占比将达到10.4%。从三类客群对消费总金额的贡献度看,大众消费客群贡献近50%的旅游消费金额;都市休闲客群随人数快速增长,旅游消费金额贡献度增长较慢,旅游消费潜力待进一步挖掘。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出境游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
数据也显示了“美食、美宿”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上升,消费升级。随着都市休闲客群快速崛起,旅游消费进一步升级。报告显示,近三年来,游客在目的地“舌尖美食”的消费笔数年增长率超20%,在度假别墅的消费笔数年增长率超30%。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唐晓云指出,居民负债和杠杆率的高企对旅游消费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她称,过去两年数据里有一些细微的变化,可以从居民出游的花费增速、出游人均次数增速的比较中看出。往年出游花费的增速高于出游人均次数的增速,从2017年开始差额在逐步缩减,从2017年的3.16%缩减为2018年的1.54%。另外,全年假日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人均假日期间每次旅游出游花费消费额出现微弱的负增长。
另外,她还提到了财富效应和收入效应对旅游消费的抑制,尤其是一二线城市金融资产和大类资产增值的空间不大而造成的抑制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居民对自己的收入预期不高,预期传导至旅游消费,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根据报告中的数据,2018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为55.4亿人次,同比增长10.76%。入出境人数2.9亿人次,同比增长7.4%。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对2019年旅游经济保持乐观的信心,预计全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超过6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5.6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9.5%和10%。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保持1%到2%的正增长,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预计全年达到1.66亿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6.52万亿元,同比增长9.3%。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