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正式发布,69件法律草案列入第一类项目,个人信息保护法是第61个项目。此前,个人信息保护法“缺席”了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仅被列入十一届立法规划的三类项目,这次在立法序列上出现了“跳跃式前进”。
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空间安全威胁,国际信息安全环境的建设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持续投入,全球的信息安全市场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从市场规模来看,2017年全球信息安全产品与服务开支将达到864亿美元,相比2016年增长7%,预计2018年开支将增长至930亿美元。从全球区域分布来看,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美市场仍然占据全球最大的市场份额。

全球20个国家大约有9.78亿人在2017年遭受网络攻击,经济损失高达1720亿美元,过去4年复合增长11%。而其中中国是遭受网络犯罪攻击最严重的国家,在2017年,大约3.52亿的中国消费者曾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经济损失达到663亿美元,过去4年复合增长15.7%。相比之下,美国的损失却连续下降,由2013年的380亿美元下降到2017年的194亿美元。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信息安全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

我国信息安全行业市场规模增速有望保持20%以上。近年来,网络安全威胁事件频发,网络罪犯造成的经济损失快速增多,损失量位居全球第一。持续增长的网络威胁促进我国信息安全产品的快速发展。根据数据,2016年,中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市场达到336.2亿元,同比增长21.5%,高于全球增长率12.05%。鉴于我国信息安全投入比例较低且相关政策的持续推动,国内网络信息安全市场前景可观,据预估,2017-2019年国内网络信息安全市场呈持续高速增长,增长率都保持在20%以上。

目前,我国信息安全产业链中,下游客户主要为政府部门、电信、金融、能源等信息化程度高且对信息较敏感的行业。而在投入来源中,政府领域的信息安全投入占比最大,接近三分之一,其次是电信(18.7%)和金融(17.9%)领域。信息安全以政府和大型国企投资为主,企业投入占比较低,这是因为信息安全的投入对于公司而言并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主要起到防御作用,只有出现网络安全事件的时候才能凸显其价值。

随着中国信息产业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网络信息安全产品难以满足日益变化的复杂的网络空间,中国的信息安全产品行业必将向国际看齐,由硬件为主转换为以服务为主,安全服务是长期发展方向,安全人才短缺是这一转折的关键原因之一。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