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日出台了“旅游30条”,提出了包括开展全域旅游、打造“黄浦江游览”、建设“建筑可阅读”街区、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方面的旅游规划,并确定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超6000亿元的目标。黑龙江日前出台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力争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5亿人次以上,年旅游总收入达到5800亿元以上。江西省也明确了类似目标。提出到2020年,旅游总接待人数达到8亿人次,年均增长16%;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23%;旅游增加值占全省GDP的12%以上。
地方也在积极探索区域间旅游合作。近期东北旅游推广联盟与福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达成合作协议,将加强区域客源互换。新疆和山西等地开展区域间的旅游合作,各地推动旅游援疆。“这表明了各省对旅游消费的增长普遍看好。”国内旅游需求在稳定增长,政策的出台是对于民众需求的回应。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提升,旅游消费已经成为居民消费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民旅游消费需求旺盛,全域旅游聚焦美好生活,旅游与文化、创意、科技的融合创新备受关注,品质提升与绩效改善趋势愈发显现。国内旅游人数28.2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其中,城镇居民19.97亿人次,增长13.7%;农村居民8.29亿人次,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其中,城镇居民花费1.95万亿元,增长13.7%;农村居民花费0.50万亿元,增长8.3%。

2018年上半年,国际旅游收入达61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入境旅游人数692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0.4%。外国人在华花费最高达354亿美元,增长4.6%,人次达1482万人次,增长4.0%;其次是香港同胞在内地花费142亿美元,下降2.5%,人次3908万人次,下降2.7%。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民族文化旅游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


2018年上半年,入境外国游客人数2377万人次,按入境人数排序,我国主要客源市场前17位国家如:缅甸、越南、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蒙古、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泰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德国、英国。

居民出游意愿继续走高,上半年,我国旅游消费和投资保持旺盛,但出现增速放缓迹象,一、二季度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CTA-TEP)分别为119.11和115.93,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3.11个点和下降了2.73个点。同期,旅游产业运行保持在“较为景气”区间运行。一、二季度,旅游产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30.81和128.05,同比和环比都有所下降。
一、二季度旅游经济运行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77.21和76.86,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2.90个点和0.83个点。旅游公共服务、行业服务和发展环境质量等各部分指标都持续优化,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了0.5、1.2和0.6个点。上半年,全国旅游质监与游客投诉指数达到74.80,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未来文化旅游的进一步融合,高品质旅游产品的开发都会进一步促进旅游人数的增加。“国内政策的推动,稳定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预期以及对于旅游的刚性需求将推动全年整体的旅游业发展保持较好的增幅。”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