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行业扩大开放力度 保险中介市场格局将变


  中国保险业又一次站在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时明确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未来几个月内,保险业对外开放要落到实处的内容包括:人身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3年后不再设限;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全面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两年代表处要求。

  开放的格局和速度既在意料之中,又在估算之外。早在去年初,关于保险扩大开放已有明确说法。2017年1月份和8月份,国务院先后发文,定调推进证券和保险等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同年11月初,国务院新闻办吹风会上透露的保险业对外放开“时间表”为:3年后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投资比例将放宽至51%,5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现在缩短至3年。

  有利于保险业发展

  “这是一次更全面、更深入的开放,是一种双赢的开放。一方面,中国保险业已经有一定基础。从2010年保险资产总额首次突破5万亿元,到今年2月底保险业总资产达16.8万亿元,每年以两位数速度增长,中国已迈入保险大国行列;另一方面,开放可以带来国外更多的先进技术,有助于中国从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迈进。”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说。

  事实上,在银证保金融三驾马车中,保险业的开放最早最彻底。从1980年允许外国保险公司设立代表处算起,1992年国务院选定上海作为我国第一个保险对外开放试点城市,2003年底又对外资开放了北京、天津、苏州、成都、重庆、厦门、宁波、沈阳、武汉和福州等城市;2004年12月11日,按照入世协议,中国保险业实现全面对外开放;2012年对外资非寿险公司开放了交强险业务;2017年11月份,宣布进一步加大保险业对外开放。中国保险业从未停止过对外开放的步伐。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保险业实实在在地发展起来了。2017年7月份,安永发布的《2016—2017保险业风险管理白皮书》显示,中国保险业规模已达世界第二。2017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中,全球57家保险类企业上榜,其中中国平安、国寿集团、人保集团、太平洋保险集团、新华人寿等赫然在列。

  如此这般,如今的中国保险业已不同往昔,更大程度的开放必定带来同台竞技和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中介市场潜力巨大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保险中介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此次有关保险中介市场开放的内容同样引人注目。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将会有外资进入保险代理和保险公估领域,外资保险经纪公司也将与中资保险经纪公司一样,在经营范围上拥有同等权益。

  “放开外资进入中国保险业对中介是利好。第一,会带来产品创新,给予保险客户更多实惠,这正是保险中介的优势所在。第二,会带来国际先进高效的运营体系,加速中国保险中介与国际保险业接轨。第三,外资进入如果选择新设,或者投资排名靠后的保险公司,要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大,中介必然是一个重要销售渠道。”未来汇科技副总裁陈林说。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保险中介市场可谓热闹非凡,大量资本涌入保险中介行业。不仅有中车集团、北汽集团等国有企业,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大佬们也跻身其间,下一步更有外资进来,保险中介市场格局必然发生变化。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2.68万亿元,同比增长24.5%,相比2011年的1.23万亿元翻了一番。有专家预测,2018年,寿险保费规模将会保持50%以上增速,新单规模突破150亿元。中介市场潜力巨大。

  至于外资会不会很快进入,陈林认为,要看国家出台的具体政策措施,但一定有看好中国市场的外资正准备进入。从发展角度看,中国保险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都有差距,而且现在正是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对外资来说是个好机会。

  “保险中介将是互联网金融、外资资本角逐的市场。投资保险公司是重资本投入,回报期较长,但投资保险中介,相对来说是轻资本投入。保险中介未来一定会成为保险销售和专业领域的主力军。”陈林分析说。

  开放利好资本市场

  保险资金,也是当之无愧的机构投资者。从今年1月份到2月份的数据看,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49992.94亿元,较年初增长0.53%。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9263.77亿元,占比12.85%;其他投资59232.57亿元,占比39.49%。

  原保监会统计信息部巡视员王蔚在分析2017年保险资金运用时表示,保险资金的投资配置更趋优化,投资收益稳步增长,尤其是股票投资收益猛增。从新近披露的多家上市公司年报看,保险资金更青睐业绩优良的蓝筹或创蓝筹,选股以业绩为主线。这种稳健的投资风格是由保险资金的特性决定的,这在客观上对稳定资本市场、培育长期投资理念有潜在的促进作用。

  可以期待的是,随着保险市场的开放,将有包括外资在内大量更多元的保险资金进入市场,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一种不可小视的力量。

  “过去的开放主要是在非寿险领域,现在进一步开放了人身险市场。长期寿险资金侧重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这有利于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并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王绪瑾说。

资料来源:互联网,观研天下ZQ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首部《住房租赁条例》已起正式实施 市场进入强监管时代

我国首部《住房租赁条例》已起正式实施 市场进入强监管时代

9月15日起,我国住房租赁领域首部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全面加强对住房租赁市场的监管,明确出租与承租行为规范,对住房租赁企业、经纪机构提出明确要求,着力保障租赁双方合法权益。

2025年09月16日
全球支付产业“区域化”与“基础设施化”并行 卡组织成服务实体经济关键力量

全球支付产业“区域化”与“基础设施化”并行 卡组织成服务实体经济关键力量

9月12日,金融科技50人论坛正式发布《银行卡组织高质量发展推动支付产业服务实体经济》报告。该报告指出,随着全球经贸格局进入新阶段,支付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呈现“区域化”与“基础设施化”并行发展趋势,实时支付系统和区域性互联互通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2025年09月15日
全球旅游强劲复苏 2024年总人次达142亿人次、收入突破6.1万亿美元

全球旅游强劲复苏 2024年总人次达142亿人次、收入突破6.1万亿美元

9月12日,据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发布的《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24–2025)》显示,自2024年以来,全球旅游业实现全面复苏,正朝着高端化、个性化与可持续化方向快速转型。2024年全球旅游总人次达142亿人次,同比增长13.8%;全球旅游总收入突破6.1万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修复力和增长潜

2025年09月13日
阿里、美团转换战场! 我国本地生活行业竞争或将升级 生态和AI成关键变量

阿里、美团转换战场! 我国本地生活行业竞争或将升级 生态和AI成关键变量

2025年9月10日,在阿里巴巴成立26周年之际,旗下国民应用高德推出了全球首个基于真实导航、出行行为,融合AI技术打造而成的生活服务榜单高德扫街榜。该榜单以“10亿人用脚投票的真实榜单”为口号,分为美食、酒店、景区等类别,依托高德覆盖的全国超700万个餐厅点位和每日1.2亿次生活服务搜索数据,旨在为用户提供动态更新的

2025年09月11日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增长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增长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9月2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全面呈现了2024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态势与结构转型成效。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金融租赁行业总资产规模达4.58万亿元,租赁资产余额为4.3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6%和10.24%,整体保持稳健发展。

2025年09月04日
我国出口跨境电商规模再创新高 高科技产品引领出海新浪潮

我国出口跨境电商规模再创新高 高科技产品引领出海新浪潮

8月15日,在2025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上,亚马逊全球开店正式发布《2025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发展趋势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首次揭晓“2025产品创新出海品牌五十强”榜单,深度解读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创新路径与发展趋势。

2025年08月18日
2025年京东二季度收入增速创近三年新高 外卖业务爆发式增长199%

2025年京东二季度收入增速创近三年新高 外卖业务爆发式增长199%

8月14日,京东集团(JD.O;9618.HK)发布2025年二季度财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财报显示,京东二季度实现收入3,5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远超市场预期,并创下近三年来收入增速的新高。这一强劲表现主要得益于核心零售业务的持续增长以及包括京东外卖在内的新业务的迅猛发展。

2025年08月16日
中国《商品二维码》新国标正式实施 “以码为媒”数字经济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中国《商品二维码》新国标正式实施 “以码为媒”数字经济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7月23日,中国新修订的《商品二维码》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通过统一技术规范,实现一个二维码整合价格结算、产品溯源、数字标签等全链条信息,为消费者、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更高效、安全的数字化服务。

2025年07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