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正在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月8日发布的消息称,今年3月底前,北京、天津、上海等46个重点城市要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细化工作内容,量化工作任务。从党政机关、军队单位、医院、学校等率先做起,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扩大到所有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
住建部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今年,46个重点城市均要形成若干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以街道为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
中国人口众多,是垃圾产生大国。据环保部统计,2016年,中国214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达到18850.5万吨。但目前中国在垃圾清运、处理能力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缺口。一些地方垃圾非法倾倒事件频发,生活垃圾违规处置问题突出。能更好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的生活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根据部署,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时间表已经出炉。通知规定,2020年年底前,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形成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在进入焚烧和填埋设施之前,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计达到35%以上。2035年前,46个重点城市全面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住建部表示,要从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加快配套分类运输系统、加快建设分类处理设施4个方面入手,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建设。
垃圾分类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在固废处理产业和资源回收利用并不完善的现代生活中,如何构建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仍然困扰着我们。随着相应政策的出台,行业迎来了连连利好,垃圾分类全产业链的打造已成新趋势,巨大的市场潜力将持续释放。
垃圾分类一体化渐成新趋势 或将打开百亿市场空间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我国生活垃圾总量不断增长。根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统计信息显示,2015年全国有246个大、中城市公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这些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总计约为1.86亿吨。
城镇生活垃圾还在持续递增,垃圾围城正在给越来越多的城市敲响警钟。而在解困“垃圾围城”的探索之路上,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的有效方法,是解决垃圾出路问题的根本手段。
预计未来,垃圾分类收集将在更多的城市达成共识,通过严格的立法和执法保障来推动垃圾分类的实施,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虽然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固然必不可少,但垃圾分类仍应以市场化为主导。
垃圾分类是环卫市场重要的一个版块,也是政策催暖下的一个新诞生的市场。环境司南认为,环卫市场化的另一个可能的新趋势就是“垃圾分类一体化”。
目前垃圾分类市场处在大规模试点阶段。从“源头分类”到“收集转运”再到“资源化利用”,从垃圾桶到处理设备等专用设施,垃圾分类的产业规模巨大。启迪桑德董事长文一波表示,根据估算,垃圾分类行业到2020年左右,市场规模可能达到200亿以上,未来可能会更大。
中国天楹从2017年年初就开始打造垃圾处理行业的全产业链平台,从垃圾末端处置向上游的分类、收运、中转和综合环卫一体化方向拓展,深入布局垃圾分类市场,收获了拉萨再生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江苏连云港垃圾分类试点项目、福州台江垃圾分类项目等业务。启迪桑德目前已经占领垃圾分类市场高地,未来企业将致力于打通垃圾分类、环卫、再生资源全产业链条。北京环卫集团将垃圾清运和废旧物资回收“两网融合”,探索发展“垃圾智慧分类模式”。
预计在未来的发展中,互联网和物联网将为垃圾分类提供支撑,垃圾分类的产业链将深度融合。国家政策的利好与环卫市场大火的形势都为垃圾分类市场的升温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此背景下,垃圾分类的市场化或许将成为环卫领域的一匹黑马。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