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治理“白色污染”的成效引热议 绿色包装或成出路?

          近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我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的消息,邀请社会各界围绕不同领域塑料制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见建议。

          这份由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发出的邀请指出,近年来随着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发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装等的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资源环境压力。塑料垃圾被随意丢弃会引起白色污染,不规范处理塑料垃圾存在着环境风险。

          根据公开数据保守估算,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三大外卖平台日订单量总和在2000万单左右。以每单外卖用1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0.06平方米计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能覆盖120万平方米的面积,铺满168个足球场。

          此外,还有环保组织调研发现,每单外卖平均会消耗3.27个一次性塑料餐盒/杯,这意味着外卖每天消耗的餐盒超过6000万个。以每个餐盒5厘米高计算,摞起来高度相当于339座珠穆朗玛峰。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还透露,正在研究制定防治塑料垃圾污染的政策文件,按照“限制一批、替代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对不同生产、生活、消费等情形中使用的塑料制品,分领域、分品类提出政策措施。

          一方面是社会对“限塑令”效果的质疑,一方面是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对塑料包装的刚需,中国与“白色污染”的拉锯战前路如何?
 

          各种外卖带来的垃圾泛滥,久遭诟病。据报道,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在电商、快递、外卖等领域推行绿色物流、绿色包装的实施方案。这一“绿色方案”,有望减少外卖包装带来的“白色污染”。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镍污染治理产业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投资价值前景评估报告

          目前,包装垃圾的猛增,已成为生活垃圾的主要增量。2016年,我国仅消耗瓦楞纸箱原纸便多达4600万吨,占全球消费总量1/3。随处可见的包装垃圾,对城乡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明知包装既增加污染,又有一定成本,电商为何还要过度包装?担心运输途中破损,进而引起差评,或许是主要考虑。买家也有同样的心理,导致电商主动减少包装的意愿降低。而对物流行业和包装行业来说,回收再利用成本波动较大、技术瓶颈短期难以克服、行业自治及绿色监管联盟等尚在探索中等因素,也是客观存在。市场各方主体各有各的小算盘,是包装垃圾泛滥的根源。酝酿中的“绿色方案”强调多管齐下,突出治理的“主心骨”,发挥好政府的公共监管与服务职能,正是有的放矢。

          从包装设计的供给侧看,减少外卖带来的白色污染,需要源头治理。监管者要对相关企业实施有效引导,加大环保督查和惩戒力度。应当看到,在传统实体店模式下,经验丰富的包装工程师从结构、材质、制作成本、空间利用等多方面不断改进,已经形成完善的包装体系。比如相机等精密器材的包装大都采用再生纸,紧致、小巧且安全,“简陋”得令人惊讶。可见,网购包装的减量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今天的线上监管需要拿出过去的线下标准,从整个设计生产销售回收链的细节入手,稳步推行商品和快递包装的“绿色方案”要求。

          对治理者来说,要注重疏堵结合,不仅要监管企业“不准做什么”,还要在该主动补位的地方挑大梁,去干那些市场主体“不愿干也干不好”的事情。比如,共建公共回收平台的倡议,就需要政府部门出面牵头、协调,促进单个企业的内生成本共同负担。再比如,对选择绿色技术的企业给予必要支持,包括绿色基金的设立,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循环经济的产业激励,都需要相关机构统筹协调,避免政策之间的冲突。

          复杂问题的精准施治,考验着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多管齐下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快递业巨大的“绿色”缺口中,其实蕴含巨大的商机,可以预见,未来的包装新业态必将会层出不穷。党的十九大要求,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政府既要用严格的标准指导与监管,又要放松管制,营造适当宽松的市场环境,鼓励竞争与技术创新。另外,对于包装的上下游相关行业,比如快递与物流中的暴力拆卸、磕碰,及垃圾分类回收等,也都离不开职能部门精准施策、有所作为。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包装垃圾期待“绿色转身”,成为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新产品。过去几年,快递封装用品“国标”的修订起草工作基本完成,电子运单占比大幅提升,胶带、塑料袋使用量明显减少,末端回收体系建设初见成效。行百里者半九十,清除过度包装的白色垃圾,还需要各方协同发力,久久为功。

资料来源:互联网,观研天下ZQ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商务部公布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中国商务部公布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3月4日,商务部消息显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决定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并采取以下措施:

2025年03月05日
经济新增长!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

经济新增长!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

2月27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冰雪经济研究成果。该研究显示,2024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为0.98万亿元,同比增长8.0%;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六年平均增长率为7.82%,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之一。

2025年03月04日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0%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6.7%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0%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6.7%

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6.8%;第二产业增加值492087亿元,增长5.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6.5%;第三产业增加值765583亿元,增长5.0%,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6.7%。

2025年03月03日
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 资产净值合计31.93万亿元

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 资产净值合计31.93万亿元

2月25日,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

2025年02月27日
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975.9亿元 其中英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324.4%

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975.9亿元 其中英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324.4%

2月19日,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75.9亿元,同比下降13.4%,环比增长27.5%;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29家,同比下降7.8%。

2025年02月25日
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超144000只 规模达19.92万亿元

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超144000只 规模达19.92万亿元

2月2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144071只,存续基金规模19.92万亿元,较去年12月末的19.91万亿元有所增加。

2025年02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