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17年网贷成交额达3.89万亿元 “快偏乱”三大现象被有效改变

  经过一年多的清理整治,网贷行业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称2017年是“合规年”也好,还是“严监管年”也好,可以说,网贷行业的拐点已经呈现。

  第一网贷发布的《2017年全国P2P网贷行业快报》显示,2017年,全国P2P网贷行业成交额3.8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8.87%;平均综合年利率8.57%,比上年降低0.49个百分点;平均期限8.19个月,比上年延长26.39%;日均参与人数68.21万人,比上年增加48.73%;贷款余额1.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2.83%;问题平台的良性退出比例大幅度提升,从过去的10%以下,上升到40%以上。网贷行业已逐渐摆脱了恶性事件的阴影。

  对此,中国P2P网贷指数课题组负责人胡尔义认为,2017年全国P2P网贷大数据表明,P2P网贷发展多年来呈现出的“快、偏、乱”野蛮生长三大现象,经过一年多的整治已经得到有效改变。

  治“快”

  P2P增速回归理性


  以往,P2P网贷规模增长势头过快,多年来网贷行业无论在机构数量还是业务规模均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然而,2017年这些均有所改变。

  第一,机构数量增速大降。全国P2P网贷机构数量增速从过去的400%以上,下降到2017年的5%。数据显示,能进入中国P2P网贷指数样本并存活的平台数量,2013年底至2017年底分别为280家、1472家、2244家、2307家、2426家,2014年至2017年环比增长率分别为425.71%、52.45%、2.81%、5.16%。

  第二,成交额增速大降。全国P2P网贷成交额从过去的近300%下降到2017年的不足40%。全国P2P网贷成交额2013年至2017年分别为892.53亿元、3291.94亿元、11805.65亿元、28049.38亿元、38952.35亿元,2014年至2017年环比增长率分别为289.75%、268.83%、258.62%、137.59%、38.87%。

  第三,贷款余额增速大降。全国P2P网贷贷款余额从过去的300%以上,下降到2017年的40%。全国P2P网贷贷款余额,2013年年底至2017年年底分别为352.23亿元、1386.72亿元、5582.20亿元、12052.22亿元、17214.06亿元,2014年至2017年环比增长率分别为293.70%、302.55%、115.90%、42.83%。此外,2017年全国P2P网贷参与人数增速大降,从过去的200%以上,下降到2017年的不足50%。

  治“偏”

  P2P定位回归本质


  “偏”,是P2P网贷发展多年来呈现出的野蛮生长三大现象之一,大部分网贷机构偏离信息中介定位以及服务小微和依托互联网经营的本质,异化为信用中介,存在自融自保、违规放贷、设立资金池、期限拆分、大量线下营销等行为。去年以来,大部分网贷机构已经回归信息中介定位、以及服务小微和依托互联网经营的本质。

  数据显示,借款人借款余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全国P2P网贷贷款余额占当期总网贷余额之比,从过去80%以上,2017年年底已下降到40%以下。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4年中国P2P网贷行业市场发展动向调查及投资价值前景评估报告

  全国P2P网贷借贷利率继续下降,2013年至2017年分别为24.93%、17.52%、12.05%、9.06%、8.57%,2014年至2017年环比分别下降7.41%、5.47%、2.99%、0.49%。

  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有1410家(不含90家问题平台)P2P网贷机构直接与银行对接进行资金存管,比上年增长460%。其中银行资金存管已经上线的有834家,比上年增长452%;已签订银行存管协议还未上线的有576家,比上年增长470%。

  治“乱”

  P2P风险逐渐释放


  P2P网贷发展多年来问题平台不断累积,风险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平台部分受资本实力及自身经营管理能力限制,当借贷大量违约、经营难以为继时,出现“卷款”、“跑路”等情况;部分机构销售不同形式的投资产品,规避相关金融产品的认购门槛及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在逃避监管的同时,加剧风险传播;部分机构甚至通过假标的、资金池和高收益等手段,进行自融、庞氏骗局,碰触非法集资底线。这些乱象经过去年一年的严厉整治已得到遏制。

  去年全国P2P网贷问题平台(包括主动停止经营、提现困难、失联跑路等)增速大降,从过去的300%以上,下降到2017年的30%以下。第一网贷快报显示,全国P2P网贷累计问题平台数量,2013年年底至2017年年底分别为75家、362家、1518家、2456家、3192家,2014年至2017年环比增长率分别为382.67%、319.34%、61.79%、29.97%。网贷问题平台的良性退出大增,从过去的10%以下,上升到2017年40%以上,2017年下半年上升到接近60%。

  P2P长效机制建设

  初具雏形


  2017年,P2P网贷行业“1+3”(一个办法+三个指引)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政策体系,进一步明确P2P网贷行业规则,有效防范网贷风险,保护投资者权益,加快行业合规进程,实现网贷机构优胜劣汰,真正做到监管有法可依、行业有章可循。

  长效机制是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机制与制度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机制不等同于制度,制度只是机制的外在表现。2017年全国各地P2P网贷监管队伍体制逐渐构建、监管方式逐渐构成、整治验收和备案即将启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出口跨境电商规模再创新高 高科技产品引领出海新浪潮

我国出口跨境电商规模再创新高 高科技产品引领出海新浪潮

8月15日,在2025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上,亚马逊全球开店正式发布《2025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发展趋势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首次揭晓“2025产品创新出海品牌五十强”榜单,深度解读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创新路径与发展趋势。

2025年08月18日
2025年京东二季度收入增速创近三年新高 外卖业务爆发式增长199%

2025年京东二季度收入增速创近三年新高 外卖业务爆发式增长199%

8月14日,京东集团(JD.O;9618.HK)发布2025年二季度财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财报显示,京东二季度实现收入3,5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远超市场预期,并创下近三年来收入增速的新高。这一强劲表现主要得益于核心零售业务的持续增长以及包括京东外卖在内的新业务的迅猛发展。

2025年08月16日
中国《商品二维码》新国标正式实施 “以码为媒”数字经济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中国《商品二维码》新国标正式实施 “以码为媒”数字经济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7月23日,中国新修订的《商品二维码》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通过统一技术规范,实现一个二维码整合价格结算、产品溯源、数字标签等全链条信息,为消费者、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更高效、安全的数字化服务。

2025年07月25日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7月14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截至2024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总量达1067.01万台套,其中,国产仪器设备992.51万台套,国产仪器设备替代率创新高,数量占比突破93%,显示国产仪器设备在检验检测领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2025年07月16日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7月10日,民政部、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惠老助老、品质生活”为主题,将持续至12月,旨在通过系列惠民举措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2025年07月11日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7月1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微信消息显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降低征信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668号),自2025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的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2025年07月02日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6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2025年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蒋彤介绍,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专利授权质量保持稳定,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审查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5年06月30日
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居民可实时跨境汇款

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居民可实时跨境汇款

6月22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共同推动下,“跨境支付通”系统于6月22日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实现全面互联互通。今后两地居民可通过手机银行实时完成跨境汇款,并可自主选择人民币或港币作为到账币种。

2025年06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