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阿里打假特战队成果显著: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

    10日,阿里巴巴对外发布《2017年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打假年报》),2017年阿里运用9大“黑科技”防控假货,对24万个疑似售假店铺做了关店处理。


 

    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共有24万个淘宝疑似侵权店铺被关闭;阿里主动删除的疑似侵权链接中,97%一上线即被封杀;在与阿里合作权利人数目增长17%的背景下,整体知识产权投诉量下降42%;每1万笔订单中仅有1.49笔为疑似假货。

    《打假年报》披露,目前阿里在假货防控上运用的商品大脑、图像识别算法、生物实人认证等9大“黑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对平台上近20亿商品进行识别,使假货识别与拦截能力大幅提高。

     报告指出,阿里作为平台在2017年曾发起中国第一例针对售假卖家的民事诉讼,目前该案入选2017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案件、入围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开展的“2017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评选活动。

     此外,截至2017年底,阿里打假特战队已与全国23个省开展线下打假合作,累计向全国执法机关推送涉假线索1910条,协助抓捕涉案人员1606名,捣毁窝点数1328个,涉案金额约43亿元。

     尽管阿里在网络假货治理取得历史性突破,但报告同时也指出线下假货源头并未根除,制售假分子在相关部门的严厉打击下,呈现跨国境、跨平台流窜销售的特点。

     多方共治 网络假货治理获历史性突破

    “以大数据思维模式,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侵权领域的类罪监测模型建设,通过模型应用产出涉假犯罪线索,在第一批7条涉及耗材、汽配、化妆品的线索中,涉案7省统一收网,捣毁12处造假窝点、抓捕犯罪嫌疑人20余名,取得显著战果。”2017年的最后一天,公安部向阿里平台治理部发出了当年的第二封感谢信。


    时间往前推10个月,公安部2017年发给阿里的第一封感谢信这样写道:“2016年以来,阿里充分发挥数据技术优势,向公安机关依法推送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线索1000余条,各地公安机关据此破案400余起。”

    “2017年,这样的信我们收到了30封。”1月10日,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总监叶智飞在发布会现场透露。在叶智飞看来,这30封信的背后,一是全国多地执法机构对全社会热议的“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有了深切共识。另外,已转化为打假巨大推动力的数据技术,在2017这个全社会假货治理的“共振”之年,让多地公安机关感觉拥有了假货治理的利器。

    《打假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阿里打假特战队已与全国23省执法机构开展线下打假合作,利用数据技术优势,累计向全国执法机构推送涉假线索1910条,协助抓捕涉案人员1606名,捣毁窝点数1328个,涉案金额约43亿元。

     阿里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还介绍,2017年阿里巴巴与全国20余个工商、质检、食药监及公安等执法机构签署共治协议,向全国各级执法机构推送涉假线索。消费者、品牌权利人同样表现出了对阿里巴巴打假工作的认可,郑俊芳说,去年在与阿里合作的权利人数目增长17%的背景下,整体知识产权投诉量下降了42%。

    线下假货源头未除 假货跨境跨平台流窜

    据叶智飞介绍,2016年,阿里巴巴对18万个网上疑似售假店铺做了关闭处理,发现这些店铺基本掌握在数以千计的制售假团伙手中。2017年,被关闭的网上疑似售假店铺24万个,数据分析发现,有相当部分售假分子店铺被关闭后,改头换面重新售假,且基本集中在全国多地的区域性、行业性、领域性假货带上。

    《打假年报》显示,2017年, 阿里巴巴作为平台发起中国第一例针对售假卖家的民事诉讼。淘宝网以违背合同约定、侵犯商誉为诉由,通过民事诉讼对多个平台售假商家持续追偿。

    截至目前,阿里巴巴已向法院提起诉讼12起,全获立案,一审宣判2起。其中,淘宝网起诉商家姚某出售假冒玛氏猫粮的“全国首例电商平台诉售假店铺案”胜诉,获赔12万元。该案入选了2017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案件、入围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开展的“2017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评选活动。

    “诸多‘第一案’获得‘让售假者痛’的司法判决,意味着被诟病多年的网络售假行为在司法上获得高度重视。涵盖刑事、民事、行政在内的国家行政执法和司法合围打击的实施运用,彰显中国在打击制售假方面的治理体系日趋完善。”郑俊芳说。

    阿里打假剑指线下源头

    在将数据技术转化为打假巨大推动力的同时,阿里也一直在联合执法机关向线下制假源头宣战。

    “多地的实地打击案件也印证,假货源头并未根除,反而分工越发细致,反侦察和隐蔽能力不断加强。”叶智飞说,线下假货源头不根除,假货治理就无法真正收工。

    浙江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知识产权支队长陈竞凯称,多地的实地打击案件也印证,假货源头并未根除,且基本集中在全国多地的区域性、行业性、领域性假货带上,分工越发细致,反侦察和隐蔽能力不断加强。

    陈竞凯说,正如阿里《打假年报》所显示的,各地制售假团伙为攫取利益、逃避打击,跨国境跨平台流窜现象日益严重:一些制售假分子开始向多个社交平台及其他电商平台转移;另一些制假分子开始搭建海外网站引流售假。

    2017年12月底,公安部针对各地屡打不绝的地域性造假,部署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春雷行动”。

    “阿里将不惜代价配合执法机关,推动解决假货区域性、行业行、领域性问题,全力围剿线下假货源头。”郑俊芳说,2018年阿里将继续推进“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呼吁制假直接入刑,让售假者真正感到痛,“不惜一切代价协助执法机关打击线下制假源头,切除假货这一经济毒瘤。”

资料来源:互联网,观研天下ZQ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商务部公布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中国商务部公布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3月4日,商务部消息显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决定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并采取以下措施:

2025年03月05日
经济新增长!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

经济新增长!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

2月27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冰雪经济研究成果。该研究显示,2024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为0.98万亿元,同比增长8.0%;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六年平均增长率为7.82%,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之一。

2025年03月04日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0%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6.7%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0%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6.7%

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6.8%;第二产业增加值492087亿元,增长5.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6.5%;第三产业增加值765583亿元,增长5.0%,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6.7%。

2025年03月03日
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 资产净值合计31.93万亿元

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 资产净值合计31.93万亿元

2月25日,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

2025年02月27日
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975.9亿元 其中英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324.4%

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975.9亿元 其中英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324.4%

2月19日,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75.9亿元,同比下降13.4%,环比增长27.5%;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29家,同比下降7.8%。

2025年02月25日
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超144000只 规模达19.92万亿元

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超144000只 规模达19.92万亿元

2月2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144071只,存续基金规模19.92万亿元,较去年12月末的19.91万亿元有所增加。

2025年02月22日
破纪录!中国连续第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破纪录!中国连续第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2月7日,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外贸总额首次突破43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连续第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2025年02月10日
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 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 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2月3日,据商务部最新消息显示,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规模创下历史新高,结构持续优化,展现出广阔的发展潜力。

2025年02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