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新一线”城市成“95后”就业首选

         伴随着各大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招聘会的陆续开展,社会各界再次将目光聚焦到大学生就业问题。

         今年,“慢择业”成为大学生求职中的一个热词。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近两年会出现大学生“慢择业”趋势,很重要的一点是,随着社会发展,部分家庭不再给孩子施加就业压力,“没有理想的单位就再等等看”成为不少学生找工作时的心态。

         “95后”大学毕业生如何定义“理想的单位”呢?腾讯教育-麦可思的大学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收回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有效答卷共2414份。

           “新一线”城市 对男生吸引力更大

         调查研究显示,总体来看,2018届毕业生就业首选“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等15个城市)比例达到37%,而首选传统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仍高达31%。

         但不同学历毕业生对首选就业地期待存在差异。具体来看,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中,44%仍将资源更为丰富的“北上广深”作为首选就业地,比选择“新一线”城市群体比例(37%)高出7个百分点。但本科及大专学历的毕业生首选“北上广深”就业的比例,则比选择“新一线”城市比例(本科:39%,大专:34%)分别低11个、9个百分点。

         如果对同等学历下不同性别2018届大学毕业生首选就业地进行分析则又可以发现,“新一线”城市对男生的吸引力明显高于女生。具体来看,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男生中,41%就业首选“新一线”城市,比同等学力女生该比例(31%)高10个百分点。本科学历的男生中,40%就业首选“新一线”城市,比同等学力女生该比例(37%)高3个百分点。大专学历的男生中,36%就业首选“新一线”城市,比同等学力女生该比例(32%)高4个百分点。

         在传统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不断上涨导致生活压力增大的同时,“新一线”城市纷纷推出落户、购房等吸引人才政策,这可能是大学毕业生,尤其是购房压力更大的男生,更愿意将“新一线”城市作为首选就业地的主要原因。

          就业地不同 单位类型存明显差异

         数据显示,在用人单位类型的选择上,2018届大学毕业生中超过四成表示“没有要求,只要适合都可以”。

         如果首选就业地不同,大学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类型的要求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传统一线城市中,“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相对更高,有20%的大学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用人单位。

         在“其他各省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及以下”,“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吸引力明显相对更高,分别有23%、27%的大学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用人单位。“国有企业”在各类城市中均具有相对较高吸引力,近两成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用人单位。

           关注个人发展空间 成求职首要因素

         工资收入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不能回避的问题。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6-2022年中国公共就业服务市场运营态势及十三五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本次研究对大学毕业生求职时能够接受的最低月收入范围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对薪资要求较高,44%能接受最低月收入范围为8000元以上;73%的本科学历毕业生表示,3000至6000元是能接受最低月收入范围;大专学历的毕业生能接受最低月收入范围普遍在5000元以下,并且有22%表示可以接受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工作。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对薪资要求较高,除了他们对自身学历所能产生价值期待较高外,可能还与他们倾向于在生活成本更高的一线城市工作、需要高工资满足日常开销有关。

         福利待遇中“租房补助”最具吸引力。数据显示,“个人发展空间”(76.6%)是201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时最看重的因素,其后依次为“薪资”(68.6%)、“福利待遇”(56.3%)、“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46.4%)。在同等薪资条件下,除五险一金、带薪年假等常规福利外,“租房补助”(66.0%),“教育培训”(57.8%),“旅游、拓展”(46.8%)是即将踏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认为最具吸引力的三项福利待遇。

         延伸阅读

         “慢择业”的理性与无奈

         张西流

         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有820万人,“95后”毕业生将开始走向职场。目前,各高校秋冬季校园招聘已逐渐接近尾声,相比“80后”、“90后”毕业生,“95后”毕业生求职紧迫度明显降低,一部分毕业生呈现出“慢择业”现象。

         大学毕业,工作赚钱,回报父母,反哺家庭……这是一条人们习惯的“路径”。

         近些年来,“毕业却不就业,转身宅家啃老”的毕业生却多了起来,尤以“95后”比较突出,这显然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此,有媒体称之为“慢择业”现象,还美其名曰“陪父母”。笔者认为,“慢择业”现象折射出了当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焦虑。

         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事件,由于不甘心100万元的高投入与2000元的低收入形成强烈反差,留学归国的“白富美”小美,宁可宅在家里“啃老”,也不做低工薪的就业者。事实上,在选择“慢择业”的大学毕业生中,抱有小美这种心态的不在少数,实际上是迫于无奈。由于就业门路狭窄、专业不对口、劳动报酬偏低等因素,让他们在人生抉择的十字路口迷茫和徘徊;别看他们在“啃老”时,表现出一副无所事事、悠闲自得的样子,其实,学成之后,不能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发挥才智、感恩父母、奉献社会、回报祖国,他们的内心深处隐藏着比父母更大的焦虑。

         最近,某省一家文化事业单位,面向大学毕业生招录4名工作人员。原以为报考者会蜂拥而至、竞争也会异常激烈,谁料最终报考者仅9人,还达不到三比一的招录比例,令招考单位非常尴尬。然而,在理性分析大学毕业生弃考原因之后,他们也就释然了。假如是一名外地考生,过五关斩六将之后,有幸成为这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起薪不到2600元,要租房,要吃饭,要交通和通信,要参加各类保险,还要奉养父母等。2600元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此,我们应读懂“慢择业”背后的理性和无奈。对于“慢择业”现象,我们一味地质疑和指责,是徒劳无益的,更不能视其为“读书无用论”的范本,去教育和误导孩子,应给予“慢择业”者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同时,国家和地方要采取更多的措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专业对口、薪酬合理的就业机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商品二维码》新国标正式实施 “以码为媒”数字经济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中国《商品二维码》新国标正式实施 “以码为媒”数字经济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7月23日,中国新修订的《商品二维码》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通过统一技术规范,实现一个二维码整合价格结算、产品溯源、数字标签等全链条信息,为消费者、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更高效、安全的数字化服务。

2025年07月25日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7月14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截至2024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总量达1067.01万台套,其中,国产仪器设备992.51万台套,国产仪器设备替代率创新高,数量占比突破93%,显示国产仪器设备在检验检测领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2025年07月16日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7月10日,民政部、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惠老助老、品质生活”为主题,将持续至12月,旨在通过系列惠民举措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2025年07月11日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7月1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微信消息显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降低征信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668号),自2025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的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2025年07月02日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6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2025年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蒋彤介绍,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专利授权质量保持稳定,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审查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5年06月30日
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居民可实时跨境汇款

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居民可实时跨境汇款

6月22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共同推动下,“跨境支付通”系统于6月22日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实现全面互联互通。今后两地居民可通过手机银行实时完成跨境汇款,并可自主选择人民币或港币作为到账币种。

2025年06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