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环保部:,坚决守住“散乱污”企业整治阶段性成果


 

  据环保部网站消息,环保部21日在河北廊坊召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散乱污”企业整治暨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阶段总结现场会。环保部部长李干杰指出,坚决守住“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阶段性成果。将量化问责要求进一步细化、实化、制度化,切实传导压力,落实地方大气污染治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李干杰指出,一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第9次、第10次会议精神,办成了一些多年来一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一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2+26”城市排查出的6.2万余家涉气“散乱污”企业及集群已全部分类处置。完成电代、气代煤300多万户,替代散煤1000多万吨。淘汰燃煤小锅炉4.4万台,淘汰小煤炉等散煤燃烧设施10万多个,许多地方基本实现“清零”。天津港、黄骅港等港口已停止接收集疏港汽运煤炭。

  二是大力实施重点行业错峰生产。对钢铁、建材等大气污染重点行业企业实施科学生产调控,11月15日起全面实施错峰生产。制定“一厂一策”错峰运输方案,优先选择排放控制较好的车辆承担大宗物料运输任务。

  三是积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完成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应急减排清单基本做到涉气企业全覆盖,统一更严的预警启动标准,在近期重污染天气应对中发挥重要作用。经过不懈努力,“2+26”城市1-2月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上升23.5%的不利局面已得到全面扭转,3月-11月15日同比下降9.8%;北京市PM2.5浓度连续7个月低于60微克/立方米,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李干杰表示,“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任务,“2+26”城市的做法和经验需要认真总结推广。

  一是全面排查,不留死角。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的原则,彻底摸清行政区域内违法违规“散乱污”企业,逐一登记备案,实行清单制、台账式管理。

  二是分类施策,标本兼治。实行“先停后治”,采取“关停取缔、整合搬迁、整改提升”三种方式,做到“取缔要坚决、搬迁有去处、整改有标准”。

  三是疏堵结合,扶治并举。围绕“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出路在何方”等问题进行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破解企业资金瓶颈,提早布局职工再就业,并为愿意“搬”“转”企业提供战略指导和技术指导。

  四是建立机制,严防反弹。从管理对象看,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层层压实到乡镇、村街,实现督政和督企并重;从管理目标看,推动发展转型与污染防治相结合,实现环境管理向推动绿色发展的长远目标转型;从管理机制方式看,调集优势管理资源与协同式作战相结合,实现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协作模式;从管理手段看,人力与运用现代信息及科学技术相结合,实现管理能力提升。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环保行业市场现状深度调研与投资方向评估分析报告

  五是加强引导,营造氛围。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平台,积极正面引导舆论,加大问题曝光力度,最大限度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

  李干杰指出,总的来看,“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环境倒逼发展转型的生动实践,实现了保护环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多赢的预期目标。然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岁末年初的气象条件总体不利,一些城市PM2.5浓度仍在不降反升,实现《大气十条》要求的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目标的压力仍然较大。

  李干杰强调,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坚定不移全力打赢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常态治理和应急减排相协调、本地治污和区域协作并重的原则,切实扛起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政治责任,对重点工作任务和薄弱环节,增加人力物力,以舍我其谁的精神状态,全面完成好各项任务。

  二要不折不扣完成攻坚行动工作任务。建立并实施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确保各项治污措施持续稳定发挥减排效益。加强施工工地扬尘等无组织排放管控,做好气源、电源保障工作。继续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和本区域应急工作,及时启动相应级别预警,落实应急减排措施。完成颗粒物组分网建设并发挥作用。驻各市科技攻关团队要认真分析每次重污染天气过程,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应对建议。

  三要坚决守住“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阶段性成果。坚持零容忍,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压实基层责任,继续排查“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确保不留死角。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企业整治情况对标先进开展再梳理,推动企业通过整改提升成为行业标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排污许可、考核问责等制度,严格环境准入和审批,避免污染转移。

  四要强化督政问责。将量化问责要求进一步细化、实化、制度化,切实传导压力,落实地方大气污染治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五要切实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引导。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离不开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每一名环保工作者既要当好战斗员,又要做好宣传员。要积极做好环境宣传教育和舆情引导工作,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信息。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S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商品二维码》新国标正式实施 “以码为媒”数字经济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中国《商品二维码》新国标正式实施 “以码为媒”数字经济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7月23日,中国新修订的《商品二维码》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通过统一技术规范,实现一个二维码整合价格结算、产品溯源、数字标签等全链条信息,为消费者、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更高效、安全的数字化服务。

2025年07月25日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7月14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截至2024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总量达1067.01万台套,其中,国产仪器设备992.51万台套,国产仪器设备替代率创新高,数量占比突破93%,显示国产仪器设备在检验检测领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2025年07月16日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7月10日,民政部、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惠老助老、品质生活”为主题,将持续至12月,旨在通过系列惠民举措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2025年07月11日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7月1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微信消息显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降低征信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668号),自2025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的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2025年07月02日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6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2025年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蒋彤介绍,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专利授权质量保持稳定,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审查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5年06月30日
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居民可实时跨境汇款

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居民可实时跨境汇款

6月22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共同推动下,“跨境支付通”系统于6月22日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实现全面互联互通。今后两地居民可通过手机银行实时完成跨境汇款,并可自主选择人民币或港币作为到账币种。

2025年06月24日
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在天津落地 助力能源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

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在天津落地 助力能源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

6月10日,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获悉,中海油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近日成功发行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发行规模达8亿元,期限2年。这是天津市在“两新”债券领域的首次突破。

2025年06月12日
我国标准物质批准数量大幅增长 国际计量互认能力持续位居国际第一梯队

我国标准物质批准数量大幅增长 国际计量互认能力持续位居国际第一梯队

6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5月,我国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468项,同比增长65.9%。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达18926项,标准物质国际计量互认能力持续位居国际第一梯队。标准物质作为化学、生物等领域检测的“标尺”和“砝码”,是国家计量能力建设的重要支撑。

2025年06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