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多重政策举措密集推进 去杠杆成效显现

  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十九大代表和业内人士表示,去杠杆政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现阶段消除金融风险隐患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包括企业去杠杆、抑制居民部门过快加杠杆等多重政策举措均在密集推进,且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风险管理的任务仍主要集中在去杠杆上。

  十九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此前在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年会期间表示,从货币供应和信贷数据看,今年初以来,中国已进入去杠杆进程,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持续放缓,当前已低于9%。整体杠杆率开始出现下降。虽然幅度不大,但趋势已经形成。他表示,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危机,所以在2009年后的两年内中国债务占GDP的比重大幅上升,但这是值得的,因为中国经济很快从危机中恢复。现在,中国需要将杠杆率降下来。

  十九大新闻发言人庹震也表示,我们坚持积极稳妥去杠杆,坚持多管齐下、多种措施去杠杆,妥善处理好稳增长与去杠杆的关系,确保去杠杆不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目前,去杠杆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没有对经济产生明显的紧缩效应。”他说。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截至一季度末,我国总体杠杆率为257.8%,同比增幅较上季度末下降4.7个百分点,连续4个季度保持下降趋势。业内人士也表示,中国的债务和实体经济杠杆率体现出了比较明显的结构性特点。目前,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并不高;居民部门债务占GDP的比例仍然处于低位,但增长较快;主要的问题是企业部门债务占GDP的比例较高。

  “我国企业部门的杠杆率相对比较高,这里既有直接融资比重低,企业靠借贷、靠债务融资比重过高的问题,也确实存在企业运用资金效率不够高的问题,包括投资的效益、使用流动资金的效益等。因此,我们特别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不仅涉及企业,也涉及银行如何看待自己的资产质量,必须两方面共同努力来调整。”周小川表示。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去杠杆是去杠杆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国有企业稳定降杠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他同时表示,要有序去杠杆,把去杠杆节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统筹各方面政策,通过债转股、优化债务结构、僵尸企业退出等政策,有效达到国有企业降杠杆的目标。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消费金融产业市场规模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规划预测报告

  国务院此前印发《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企业去杠杆迎来首份顶层设计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所附《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债转股的总体思路、实施方式和政策措施。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大幕正式开启。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截至9月22日,各类实施机构已与77家企业签署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协议金额超1.3万亿元。与此同时,我国企业杠杆率已开始下降。根据BIS数据,截至一季度末,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65.3%,连续3个季度环比下降或持平。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尽管债转股项目存在签约多、落地慢等问题,但这一轮债转股工作总体来说是在积极稳妥地推进之中。他表示,未来相关部门可加快落地配套政策,便利债转股落地操作,并完善激励机制,探索不同主体间收益共享机制。

  居民部门杠杆快增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应的政策措施也悉数出台,也成为去杠杆政策的另一个侧面。“从全球比较来看,中国家庭部门的债务杠杆率还不算高,但是最近几年增长很快。这个快的程度大家要注意,不是说现在就要去杠杆,而是说增长的过程要注意质量,要使增量部分保持稳健,同时又是高质量的。”周小川说。

  从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来看,去年,以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速较快,而今年以来,以消费贷款为主的居民短期贷款则增长迅猛。另外,一些借款主体也存在从民间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过度借贷的可能。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2017年第二季度)》显示,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依然延续上升趋势,从一季度的46.1%上升到二季度的47.4%,上升了1.3个百分点,整个上半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居民部门在全部实体经济中加杠杆的速度依然较快。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银监会通过一系列措施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风险防控,个人消费贷领域就是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与此同时,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监管部门已经对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下发通知,收紧个人消费贷款。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表示,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风险管理和加强监管的任务主要集中在去杠杆上,而增加GDP,即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也是去杠杆的治本之道。

  庹震表示,不能把去杠杆和稳增长对立起来看。从长期看,主动去杠杆有利于消除影响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风险隐患,增强经济中长期发展韧劲。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为去杠杆和经济增长营造良好稳定的宏观环境。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商务部公布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中国商务部公布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3月4日,商务部消息显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决定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并采取以下措施:

2025年03月05日
经济新增长!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

经济新增长!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

2月27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冰雪经济研究成果。该研究显示,2024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为0.98万亿元,同比增长8.0%;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六年平均增长率为7.82%,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之一。

2025年03月04日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0%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6.7%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0%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6.7%

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6.8%;第二产业增加值492087亿元,增长5.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6.5%;第三产业增加值765583亿元,增长5.0%,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6.7%。

2025年03月03日
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 资产净值合计31.93万亿元

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 资产净值合计31.93万亿元

2月25日,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

2025年02月27日
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975.9亿元 其中英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324.4%

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975.9亿元 其中英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324.4%

2月19日,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75.9亿元,同比下降13.4%,环比增长27.5%;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29家,同比下降7.8%。

2025年02月25日
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超144000只 规模达19.92万亿元

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超144000只 规模达19.92万亿元

2月2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144071只,存续基金规模19.92万亿元,较去年12月末的19.91万亿元有所增加。

2025年02月22日
破纪录!中国连续第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破纪录!中国连续第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2月7日,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外贸总额首次突破43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连续第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2025年02月10日
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 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 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2月3日,据商务部最新消息显示,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规模创下历史新高,结构持续优化,展现出广阔的发展潜力。

2025年02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