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有钱人的钱从哪来?

        胡润研究院日前发布了《2017胡润财富报告》,把中国有多少有钱人、有钱人都在哪、他们到底多有钱,以及钱是怎么来的,都查了个一清二楚。然而更重要的是…小编看了这份报告,才终于明白自己有多穷。



  大数据告诉我们,中国千万资产高净值家庭的构成人群中,有55%是企业家,20%是金领,15%炒房者,10%炒股者。


  而在亿万资产超高净值家庭的构成人群中,已经全然不见打工者的身影,转而变为75%企业家,15%炒房者,10%炒股者。

  这意味着什么?依靠打工,你可以成为千万富翁,但却很难成为亿万富豪。

  不过,残酷的事实之外,似乎还透露着那么一点点光:大数据还告诉我们,有超过3万户家庭,是靠炒房炒股,炒出了亿万身家。

  这也许也印证了那句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中国到底有多少有钱人?

  如今中国的“有钱人”多到什么程度呢?简单来说,在香港,平均每34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千万富翁;在北京,平均每83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千万富翁;在上海,平均每10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千万富翁;在深圳,平均每170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千万富翁……


  显然,千万富翁在当下已经谈不上是“凤毛麟角”了,充其量也就是个“中等意思”。更加引人瞩目的一组数据是:在香港,每600人中就有1人是亿万富豪;其次是台北、北京和上海,每1200-1600人中有1人是亿万富豪。

  数据显示:

  截至到2017年1月1日,大中华区600万资产家庭数量已经达到460万,比去年增加27.4万,增长率达6.3%,其中拥有600万可投资资产的家庭数量达到161万。

  拥有千万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186万,比去年增加14.7万,增长率达8.6%,其中拥有千万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94.8万。

  拥有亿万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12.1万,比去年增加1.2万,增长率达10.5%,其中拥有亿万可投资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7.1万。

  拥有3000万美金的“国际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7.9万,比去年增加8300户,增长率达11.8%,其中拥有3000万美金可投资资产的“国际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4.8万。

  报告总结称,“高净值家庭的增长速度比GDP快。”

  
  先看下“不那么有钱”的600万资产家庭分布情况:

  1.北京重新超越广东,成为拥有最多600万资产家庭的地区,比去年增加5.5万,达到63.5万,增幅9.5%,其中拥有600万可投资资产的家庭数量有22.3万。

  2.广东第二,比去年增加3.6万,达到62.8万,增幅6%,其中拥有600万可投资资产的家庭数量有22万。

  3.上海首次超越香港位列第三,比去年增加4.9万,达到55万,增幅9.8%,其中拥有600万可投资资产的家庭数量有19.2万。

  4.香港第四,比去年增加1.7万,达到52.8万,增幅3.3%,其中拥有600万可投资资产的家庭数量有18.5万。

  5.浙江第五,比去年增加3.3万,达到47.2万,增幅7.5%,其中拥有600万可投资资产的家庭数量有16.5万。

  再看“中等意思”的千万资产高净值家庭分布情况:

  1.广东连续第二年成为拥有最多千万资产高净值家庭的地区,比去年增加2.8万,达到26.8万,增幅11.7%,其中拥有千万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有13.7万。

  2.北京第二,比去年增加2.5万,达到26.3万,增幅10.5%,其中拥有千万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有13.4万。

  3.上海第三,千万资产高净值家庭比去年增加2.5万,达到23万,增幅12.2%,其中拥有千万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有11.7万。

  4.香港第四,千万资产高净值家庭比去年增加1.1万,达到21.4万,增幅5.4%,其中拥有千万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有10.9万。

  5.浙江第五,千万资产高净值家庭比去年增加1.6万,达到17.6万,增幅10%,其中拥有千万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有9万。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消费金融产业竞争现状调研及运行态势预测报告
  最后来感受一下亿万资产超高净值家庭分布情况:

  1.北京仍然是拥有最多亿万资产超高净值家庭的地区,比去年增加1800户,达到1.74万户,增幅11.5%,其中拥有亿万可投资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有1.03万户;

  2.广东第二,亿万资产超高净值家庭比去年增加1700户,达到1.57万户,增幅12.1%,其中拥有亿万可投资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有9250户;

  3.上海第三,亿万资产超高净值家庭比去年增加2100户,达到1.48万户,增幅16.5%,其中拥有亿万可投资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有8730户;

  4.香港第四,亿万资产超高净值家庭比去年增加700户,达到1.2万户,增幅6.2%,其中拥有亿万可投资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有7100户;

  5.浙江并列第四,亿万资产超高净值家庭比去年增加1,700户,达到1.2万户,增幅16.5%,其中拥有亿万可投资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有7090户。

  钱从哪来?

  报告显示,在千万级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构成中,企业主占比55%,金领占比20%,炒房者占比15%,职业股民占比10%。


  他们的具体情况如下:

  企业主(55%):企业资产占其所有资产的60%,他们拥有180万的可投资资产(现金及部分有价证券),20万以上的车和价值200万以上的住房。

  金领(20%):主要包括大型企业集团、跨国公司的高层人士,他们拥有公司股份、高昂的年薪、分红等来保证稳定的高收入。他们财富中现金及有价证券部分增长至20%,他们拥有500万以上的自住房产,价值50万以上的汽车。(小编注:看来金领比企业家更注重生活品质哦!)

  炒房者(15%):主要指投资房地产,拥有数套房产的财富人士。房产投资占到他们总财富的90%,现金及有价证券占比5%。

  职业股民(10%):指从事股票、期货等金融投资的专业人士。现金及股票占到其总财富的30%。职业股民平均拥有450万以上自住房产,200万以上投资性房产和价值50万以上的汽车。

  而从亿万级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构成来看,金领已经被完全排除在外,企业主的比例上升至75%,炒房者和职业股民占比依旧为15%和10%。

  虽然炒房者和职业股民的占比未变,但他们的资产配置情况较千万级资产的家庭有明显区别:对于炒房者来说,房产投资占其总财富的比例由90%降到到了约80%;对于职业股民来说,现金及股票占其总财富的比例则由30%大幅提升至73%。

  他们的具体情况如下:

  企业主(75%):企业资产占其所有资产的60%,他们拥有1500万的可投资资产(现金及部分有价证券),房产占比他们总财富的20%。

  炒房者(15%):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16、2017年两年房市火速升温,炒房者在这部分人中的占比由2015年的10%上升至15%。房产投资占到他们总财富的80%以上。

  职业股民(10%):现金及股票占到其总财富的73%,房产投资占他们财富的25%。

  2017年,中国亿万资产超高净值家庭总数为12.1万户。这也意味着,有超过3万户家庭,是靠炒房炒股炒出了亿万身家。

  有钱人的偏好

  小编注:本部分为附加内容,你们有钱人可以重点看看,但小编对有钱人的生活方式并不了解,因此不对本部分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有异议者欢迎文末留言。

  《2017胡润财富报告》显示:

  中国千万资产高净值人群平均年龄38岁,平均年消费占平均财富的3.4%。

  地产是他们最主要的投资方向。

  千万资产家庭平均住在240平米的房子。

  对奢侈品的热情已经连续两年上升,比去年回暖20%。

  最想拥有的是健康,喜欢跑步,未来三年最想尝试骑马。

  另据泰康集团与胡润百富刚刚发布的《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中国主力高净值人群画像及生活、投资偏好如下:


  金融机构财富管理转型进行时

  高净值人群的快速增长,也给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从产品驱动模式逐步转向理财规划、资产配置与组合的模式;参与者从银行、信托、券商、基金公司到第三方独立财富管理机构,百花齐放。

  不过,目前国內财富管理行业的商业模式仍处在发展初期,国内近几年金融牌照炙手可热也间接反映了各方资本对于财富管理行业的热潮涌动。

  一位香港地区中资券商负责人介绍称,国内高端财富管理市场外资投行占比相对较高,国内富人在进行全球投资、资产配置等首选的还是外资投行。

  据了解,全球财富管理行业的主要参与者有私人银行、全能型投行、独立咨询机构等,其主要收入来源是:根据客户所委托的资产规模按一定比例收取的资产管理费(即客户将一定规模的资产委托给机构管理,配置什么产品由机构决定,客户不参与);同时,也保有让客户自行选择配置产品的服务模式,在该模式下,除了向客户收费外,仍然会向产品供应商或基金管理人根据产品销售额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当前财富管理行业仍处在以金融产品销售为导向的初级阶段,但中国财富管理专业化的时代大幕已经开启。

  不少券商也纷纷提出了“财富管理转型进行时”、“金融科技引领财富管理转型”、“财富管理布局铸造差异化优势”等口号,尤其一些已经出海的中资机构。

  8月24日,国泰君安国际召开中期业绩发布会,董事会主席阎峰等高管出席会议,并表示,国泰君安国际正从经纪商转型为财富管理的综合服务商,未来将借助风险管控能力和低资金成本优势,发展资本中介业务。

  8月29日,海通国际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海通国际副主席及行政总裁林涌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随着投资者越来越年轻化的未来趋势,海通国际的经纪业务正在进行两个方面的转型:一是10月份,所有传统股票经纪业务全部转型成为私人财富管理,往高端、多元的产品服务方面来发展;二是给客户提供一些便宜的方便的服务平台,比如iBest平台。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商务部公布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中国商务部公布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3月4日,商务部消息显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决定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并采取以下措施:

2025年03月05日
经济新增长!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

经济新增长!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

2月27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冰雪经济研究成果。该研究显示,2024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为0.98万亿元,同比增长8.0%;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六年平均增长率为7.82%,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之一。

2025年03月04日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0%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6.7%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0%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6.7%

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6.8%;第二产业增加值492087亿元,增长5.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6.5%;第三产业增加值765583亿元,增长5.0%,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6.7%。

2025年03月03日
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 资产净值合计31.93万亿元

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 资产净值合计31.93万亿元

2月25日,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

2025年02月27日
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975.9亿元 其中英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324.4%

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975.9亿元 其中英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324.4%

2月19日,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75.9亿元,同比下降13.4%,环比增长27.5%;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29家,同比下降7.8%。

2025年02月25日
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超144000只 规模达19.92万亿元

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超144000只 规模达19.92万亿元

2月2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144071只,存续基金规模19.92万亿元,较去年12月末的19.91万亿元有所增加。

2025年02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