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房企迎资金链大考 海外融资创历史新高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融资租赁产业发展态势及投资商机研究报告


境内融资难度加大,房企正在争抢海外融资窗口期。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7月单月,房企海外融资合计达到32.8亿美元,房企年内累计海外融资额度达到255.7亿美元。相比2016年同期的82.7亿元上涨了209%。房企海外融资额度创造了历史同期境外融资最高纪录。

从发行规模看,恒大(03333.HK)位列首位。恒大6月22日公告显示,发行38亿美元债券,加上要约交换债券28.24亿美元,合计发债66.24亿美元;其次是佳兆业(01638.HK),达到35亿美元。此外,中国海外发展、龙湖、碧桂园、绿地也都发行了5亿-10亿美元不等的境外债。

加速海外融资

在海外发债程序简化、政策鼓励外汇流入的大背景下,中资企业发行美元债正迎来窗口期。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资企业共发行142只美元债,总发行规模1020亿美元,较2016年同期大幅增长。

其中,房企发行美元债最为积极。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最新报告预测,今年中国离岸美元债发行量持续增长,总金额或将超过去年两倍。房地产发行美元债规模较大,占总发行规模的39%。

中原地产统计,房企1月发行海外融资共计9笔,2月3笔,3月11笔,4月4笔,5月6笔,6月11笔,7月9笔。

其中,一些房企发行新票据为旧债融资。以恒大为例,其将现有多笔1-3年到期的优先票据,交换成4年、6年、8年期优先票据,金额28.24亿美元,并额外发行4年、6年、8年期合计38亿美元优先票据。换言之,本次发债总额达66.24亿美元,其中8年期优先票据占比超七成。

为何中资企业自2017年掀起美元债发行潮?

民生证券研究报告分析,跨境资本格局演变更多取决于政策预期。美元发债增多的首要原因来自政策层面的推动——2017年,“资本管制+加大吸引外资+鼓励境内机构海外资本回流”组合拳使出,简化海外发债程序,政策层面鼓励外汇流入。

同时也有业内专家补充,从发行趋势看,当前美国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依旧处于2014年以来的低点,对发债企业来说,处于较好的发行窗口期。同时,考虑到境外发行美元债具有发行条件便利、发行限制低等优势,美元债正在逐步成为国内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从房企层面看,中原地产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房企海外融资步伐继续加快,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境内融资难度加大。境内房企融资总量在减少,资金价格上行已成为趋势。这种情况下,企业开始在海外寻找融资机会,虽然美元资金价格也在上行。

张大伟认为,美元走强后热钱将流出中国市场,叠加内地债券市场融资难,会加剧房地产企业“钱荒”窘境。而房企为补充现金流,依然会努力在海外融资,预计2017年房企海外融资或继续刷新纪录。

房企迎资金链大考

不过,易居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海外融资的最好时机也在慢慢消失,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全球利率出现上升态势,尤其是美元加息后更是如此。所以收紧的信贷政策环境,值得此类企业关注。后续对于此类融资来说,或有救急含义,如国内大规模拿高价地后,需要海外融资弥补短期资金不足,但偿债压力也是较大负担。

严跃进表示,近期海外发债动作,或与部分房企持续拿地后资金压力增大有关,这是一个救急方式,从侧面也说明,很多房企的发债资信不错,融资依然还有机会。

CRIC发布的6月房企月报显示,目前房企融资前景仍不容乐观。6月,若除去恒大引入战投和新发票据,企业新增融资额仍然有限。日前,央行公布的5月金融数据统计报告显示,M2增速几十年来首次落至个位9.6%,因此资金面仍然趋紧,而房地产又被政策重点“照顾”,未来融资环境改善可能性不大,再加上目前债市波动,对房企短期融资也造成一定压力,逼迫房企海外发债,而房企海外评级普遍较低,因此融资成本也会上升,房企再要拿到便宜的钱,已是难上加难。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房企融资数据继续低迷,合计包括私募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等(不包括股权融资)的境内融资仅为2238.97亿,2016年前7月同期发行融资额度高达7923.7亿,同比减少71.7%。2017年7月单月房企融资金额467亿,而2016年7月同期为1187.8亿,月度同比跌幅61%。

不仅如此,从资金价格看,2017年来发行的债券利率均在5%-6%以上,6月,多宗融资的资金成本已接近或超过7%。整体看,所有房企的融资成本相比2016年平均4%,均有明显上行。目前很多融资的年化收益率在5.5%以上。

张大伟认为,从资金成本看,支持2016年房地产市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房企的各种渠道低价格资金,债券是价格最低的资金来源,2017年上半年房企发债难度加大,资金压力也明显加大。他认为,海外融资难度会越来越大。

国泰君安证券数据显示,从2016 年4季度起,房企公司债发行骤然收紧,2017年以来没有一家A股上市房企发公司债。从 2017下半年开始,房地产公司债回售和到期量逐步攀升,偿债压力加大。2017下半年,房企债券回售到期在1000亿左右,但2018-2019年回售到期接近5000亿,部分激进扩张的中小房企,面临愈来愈大的偿债风险和资金链压力。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7月14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截至2024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总量达1067.01万台套,其中,国产仪器设备992.51万台套,国产仪器设备替代率创新高,数量占比突破93%,显示国产仪器设备在检验检测领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2025年07月16日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7月10日,民政部、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惠老助老、品质生活”为主题,将持续至12月,旨在通过系列惠民举措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2025年07月11日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7月1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微信消息显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降低征信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668号),自2025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的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2025年07月02日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6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2025年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蒋彤介绍,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专利授权质量保持稳定,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审查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5年06月30日
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居民可实时跨境汇款

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居民可实时跨境汇款

6月22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共同推动下,“跨境支付通”系统于6月22日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实现全面互联互通。今后两地居民可通过手机银行实时完成跨境汇款,并可自主选择人民币或港币作为到账币种。

2025年06月24日
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在天津落地 助力能源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

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在天津落地 助力能源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

6月10日,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获悉,中海油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近日成功发行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发行规模达8亿元,期限2年。这是天津市在“两新”债券领域的首次突破。

2025年06月12日
我国标准物质批准数量大幅增长 国际计量互认能力持续位居国际第一梯队

我国标准物质批准数量大幅增长 国际计量互认能力持续位居国际第一梯队

6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5月,我国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468项,同比增长65.9%。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达18926项,标准物质国际计量互认能力持续位居国际第一梯队。标准物质作为化学、生物等领域检测的“标尺”和“砝码”,是国家计量能力建设的重要支撑。

2025年06月11日
银发经济带动适老化产品高速增长 2025年1-4月全国适老化产品新增量同比激增255.2%

银发经济带动适老化产品高速增长 2025年1-4月全国适老化产品新增量同比激增255.2%

5月26日,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在政策支持和老龄化加速的双重推动下,中国适老化产品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1-4月,全国适老化产品新增2.87万种,同比增长255.2%,展现出银发经济的强劲潜力。截至4月底,全国消费品品种总量为21860.4万种,其中适老化产品总量21.6万种,涉及近1万家企业。

2025年05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