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一个 “套利”模式的“李嘉诚跑了”不足虑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公共资源交易行业深度研究及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报告

李嘉诚代表的其实是一种资产“套利”的传统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对货币变化、资产价值变化的可能性都十分敏感,“跑跑跑”甚至可以说是李嘉诚这种“套利”模式的天性。

几乎是在继续加仓欧洲的同时,李嘉诚再一次出售了其在香港的业务。这一回,李嘉诚要卖掉的是其在香港的固网业务——和记环球电讯。2017年7月30日晚,和记电讯香港发布公告称公司同意以144.97亿港元现金代价(约合125亿元人民币)出售HGC全部股权。

而在高价卖掉香港业务的同时,李嘉诚却在欧洲大肆买买买。就在7月27日,长实地产长江基建集团发布联合公告,拟成立合资公司以收购德国能源管理综合服务供应商ista Luxemburg GmbH(简称依斯塔)及其附属公司,收购价格合计约414亿港元。

虽然对于该交易的原因,和记电讯香港在公告中解释称,该交易将使本公司得以更有效地集中资源向客户提供核心业务——流动通讯服务,但公众普遍解读为,这是“李嘉诚跑了”的延续。虽然近年来,李嘉诚及旗下公司数次高调否认,但李嘉诚正在“跑了”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无需过度解读“李嘉诚又跑了”

对此,包括内地和香港都有不少人呼吁,“别让李嘉诚跑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一呼声呢?

笔者认为,李嘉诚代表的是一种“套利”商业模式,并不是当前及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防控风险,李嘉诚跑与不跑都要做,我们需要保持产业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定力才是关键,不必夸大“李嘉诚跑了”的危害。

对于“李嘉诚跑了”,我觉得,人们更多是信心层面或有一些杂音,因为李曾经多次从香港房地产波动中“逃顶”并“抄底”。我们需要正视并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是必要的,但也无需过度解读。事实上,在如今复杂的环境下,即便没有“李嘉诚跑了”的杂音,也会有其他杂音出现,防控风险、发展符合未来产业方向的产业才是关键所在。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李嘉诚在内地和香港投资的产业:

一类是占主业的地产、建筑、码头等大地产项目,尤其在内地几乎以地产类为主。实际上,李嘉诚跑与不跑,内地及香港资产增值空间有限已经是摆在每个人眼前的事实,并不需要李嘉诚发出什么信号。显然,如果说“李嘉诚跑了”影响到信心有点言过其实了。

另一大类就是通信、能源等资源类项目,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这一类只要完成初期投资,形成成熟的网络之后,无论卖给谁都不会出现多大的问题。

李嘉诚父子对新经济并不敏感

透过对李嘉诚产业的分析,我们更能发现一个事实:李嘉诚代表的其实是一种资产“套利”的传统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往往对货币变化、资产价值变化的可能性都十分敏感。它不是基于“创新”创造价值并获取利润,而是依靠类似李嘉诚对“套利”的敏感。“跑跑跑”甚至可以说是李嘉诚这种“套利”模式的天性,实际上这种“跑跑跑”,并不必然是“逃顶”,而是需要寻找更大的“梯度”而已。例如,李嘉诚在内地的地产项目就错过了暴涨的最佳获利机会。

一个更能佐证的事实是,李嘉诚在新经济面前并未展示出“商业之神”的敏感性:一是其子李泽楷在投资互联网和互动电视融合的项目——电讯盈科时,李嘉诚当初并不看好;二是李泽楷卖出腾讯股份,错失高达4000亿的投资获利机会,也是李嘉诚的“盲区”。这说明在新经济面前,李嘉诚父子也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客观地说,从信心等方面而言,“李嘉诚跑了”也许会带来一定的眼前困难,但毕竟这不是未来的方向。无论是香港或者说内地,不可能为了留住李嘉诚而在资产泡沫上进行妥协,那才是真正的经济风险。窃以为,除了必要的应对措施以外,我们更需要看清楚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保持产业发展的定力,保持更为宝贵的“市场精神”。一个代表“套利”模式的“李嘉诚跑了”不足虑,而代表实业、新经济的任正非、董明珠、马云马化腾们才是内地及香港经济的未来。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央行《报告》显示三季度贷款结构优化 工业与科创领域增长强劲

中国央行《报告》显示三季度贷款结构优化 工业与科创领域增长强劲

10月24日,中国央行发布了《2025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报告显示,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贷款结构持续优化,工业中长期贷款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表现突出,凸显金融对实体经济关键领域的支持力度增强。

2025年10月27日
国家出台节能降碳投资新规 强化长效机制建设 算力基础设施纳入支持范围

国家出台节能降碳投资新规 强化长效机制建设 算力基础设施纳入支持范围

10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和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在节能降碳领域的管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该办法特别强调通过“软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并明确将算力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纳入支持范围,体现了政策的前瞻性与精准性。

2025年10月16日
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数字消费 扩大多元化供给

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数字消费 扩大多元化供给

9月24日,商务部等八部门正式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围绕供需两侧协同发力,从四方面提出14项具体任务举措,旨在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激发社会经济活力,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

2025年09月26日
我国首部《住房租赁条例》已起正式实施 市场进入强监管时代

我国首部《住房租赁条例》已起正式实施 市场进入强监管时代

9月15日起,我国住房租赁领域首部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全面加强对住房租赁市场的监管,明确出租与承租行为规范,对住房租赁企业、经纪机构提出明确要求,着力保障租赁双方合法权益。

2025年09月16日
全球支付产业“区域化”与“基础设施化”并行 卡组织成服务实体经济关键力量

全球支付产业“区域化”与“基础设施化”并行 卡组织成服务实体经济关键力量

9月12日,金融科技50人论坛正式发布《银行卡组织高质量发展推动支付产业服务实体经济》报告。该报告指出,随着全球经贸格局进入新阶段,支付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呈现“区域化”与“基础设施化”并行发展趋势,实时支付系统和区域性互联互通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2025年09月15日
全球旅游强劲复苏 2024年总人次达142亿人次、收入突破6.1万亿美元

全球旅游强劲复苏 2024年总人次达142亿人次、收入突破6.1万亿美元

9月12日,据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发布的《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24–2025)》显示,自2024年以来,全球旅游业实现全面复苏,正朝着高端化、个性化与可持续化方向快速转型。2024年全球旅游总人次达142亿人次,同比增长13.8%;全球旅游总收入突破6.1万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修复力和增长潜

2025年09月13日
阿里、美团转换战场! 我国本地生活行业竞争或将升级 生态和AI成关键变量

阿里、美团转换战场! 我国本地生活行业竞争或将升级 生态和AI成关键变量

2025年9月10日,在阿里巴巴成立26周年之际,旗下国民应用高德推出了全球首个基于真实导航、出行行为,融合AI技术打造而成的生活服务榜单高德扫街榜。该榜单以“10亿人用脚投票的真实榜单”为口号,分为美食、酒店、景区等类别,依托高德覆盖的全国超700万个餐厅点位和每日1.2亿次生活服务搜索数据,旨在为用户提供动态更新的

2025年09月11日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增长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增长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9月2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全面呈现了2024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态势与结构转型成效。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金融租赁行业总资产规模达4.58万亿元,租赁资产余额为4.3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6%和10.24%,整体保持稳健发展。

2025年09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