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一个 “套利”模式的“李嘉诚跑了”不足虑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公共资源交易行业深度研究及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报告

李嘉诚代表的其实是一种资产“套利”的传统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对货币变化、资产价值变化的可能性都十分敏感,“跑跑跑”甚至可以说是李嘉诚这种“套利”模式的天性。

几乎是在继续加仓欧洲的同时,李嘉诚再一次出售了其在香港的业务。这一回,李嘉诚要卖掉的是其在香港的固网业务——和记环球电讯。2017年7月30日晚,和记电讯香港发布公告称公司同意以144.97亿港元现金代价(约合125亿元人民币)出售HGC全部股权。

而在高价卖掉香港业务的同时,李嘉诚却在欧洲大肆买买买。就在7月27日,长实地产长江基建集团发布联合公告,拟成立合资公司以收购德国能源管理综合服务供应商ista Luxemburg GmbH(简称依斯塔)及其附属公司,收购价格合计约414亿港元。

虽然对于该交易的原因,和记电讯香港在公告中解释称,该交易将使本公司得以更有效地集中资源向客户提供核心业务——流动通讯服务,但公众普遍解读为,这是“李嘉诚跑了”的延续。虽然近年来,李嘉诚及旗下公司数次高调否认,但李嘉诚正在“跑了”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无需过度解读“李嘉诚又跑了”

对此,包括内地和香港都有不少人呼吁,“别让李嘉诚跑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一呼声呢?

笔者认为,李嘉诚代表的是一种“套利”商业模式,并不是当前及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防控风险,李嘉诚跑与不跑都要做,我们需要保持产业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定力才是关键,不必夸大“李嘉诚跑了”的危害。

对于“李嘉诚跑了”,我觉得,人们更多是信心层面或有一些杂音,因为李曾经多次从香港房地产波动中“逃顶”并“抄底”。我们需要正视并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是必要的,但也无需过度解读。事实上,在如今复杂的环境下,即便没有“李嘉诚跑了”的杂音,也会有其他杂音出现,防控风险、发展符合未来产业方向的产业才是关键所在。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李嘉诚在内地和香港投资的产业:

一类是占主业的地产、建筑、码头等大地产项目,尤其在内地几乎以地产类为主。实际上,李嘉诚跑与不跑,内地及香港资产增值空间有限已经是摆在每个人眼前的事实,并不需要李嘉诚发出什么信号。显然,如果说“李嘉诚跑了”影响到信心有点言过其实了。

另一大类就是通信、能源等资源类项目,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这一类只要完成初期投资,形成成熟的网络之后,无论卖给谁都不会出现多大的问题。

李嘉诚父子对新经济并不敏感

透过对李嘉诚产业的分析,我们更能发现一个事实:李嘉诚代表的其实是一种资产“套利”的传统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往往对货币变化、资产价值变化的可能性都十分敏感。它不是基于“创新”创造价值并获取利润,而是依靠类似李嘉诚对“套利”的敏感。“跑跑跑”甚至可以说是李嘉诚这种“套利”模式的天性,实际上这种“跑跑跑”,并不必然是“逃顶”,而是需要寻找更大的“梯度”而已。例如,李嘉诚在内地的地产项目就错过了暴涨的最佳获利机会。

一个更能佐证的事实是,李嘉诚在新经济面前并未展示出“商业之神”的敏感性:一是其子李泽楷在投资互联网和互动电视融合的项目——电讯盈科时,李嘉诚当初并不看好;二是李泽楷卖出腾讯股份,错失高达4000亿的投资获利机会,也是李嘉诚的“盲区”。这说明在新经济面前,李嘉诚父子也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客观地说,从信心等方面而言,“李嘉诚跑了”也许会带来一定的眼前困难,但毕竟这不是未来的方向。无论是香港或者说内地,不可能为了留住李嘉诚而在资产泡沫上进行妥协,那才是真正的经济风险。窃以为,除了必要的应对措施以外,我们更需要看清楚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保持产业发展的定力,保持更为宝贵的“市场精神”。一个代表“套利”模式的“李嘉诚跑了”不足虑,而代表实业、新经济的任正非、董明珠、马云马化腾们才是内地及香港经济的未来。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7月14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截至2024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总量达1067.01万台套,其中,国产仪器设备992.51万台套,国产仪器设备替代率创新高,数量占比突破93%,显示国产仪器设备在检验检测领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2025年07月16日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7月10日,民政部、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惠老助老、品质生活”为主题,将持续至12月,旨在通过系列惠民举措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2025年07月11日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7月1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微信消息显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降低征信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668号),自2025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的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2025年07月02日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6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2025年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蒋彤介绍,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专利授权质量保持稳定,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审查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5年06月30日
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居民可实时跨境汇款

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居民可实时跨境汇款

6月22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共同推动下,“跨境支付通”系统于6月22日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实现全面互联互通。今后两地居民可通过手机银行实时完成跨境汇款,并可自主选择人民币或港币作为到账币种。

2025年06月24日
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在天津落地 助力能源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

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在天津落地 助力能源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

6月10日,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获悉,中海油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近日成功发行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发行规模达8亿元,期限2年。这是天津市在“两新”债券领域的首次突破。

2025年06月12日
我国标准物质批准数量大幅增长 国际计量互认能力持续位居国际第一梯队

我国标准物质批准数量大幅增长 国际计量互认能力持续位居国际第一梯队

6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5月,我国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468项,同比增长65.9%。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达18926项,标准物质国际计量互认能力持续位居国际第一梯队。标准物质作为化学、生物等领域检测的“标尺”和“砝码”,是国家计量能力建设的重要支撑。

2025年06月11日
银发经济带动适老化产品高速增长 2025年1-4月全国适老化产品新增量同比激增255.2%

银发经济带动适老化产品高速增长 2025年1-4月全国适老化产品新增量同比激增255.2%

5月26日,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在政策支持和老龄化加速的双重推动下,中国适老化产品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1-4月,全国适老化产品新增2.87万种,同比增长255.2%,展现出银发经济的强劲潜力。截至4月底,全国消费品品种总量为21860.4万种,其中适老化产品总量21.6万种,涉及近1万家企业。

2025年05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