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地方力推政策落地见效 重组整合聚焦国企主业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循环经济园区市场运行态势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地方国企改革在这个盛夏继续升温。据记者汇总统计,7月下旬以来,已有山东、江苏、江西、吉林、福建等多个省市自治区召开了高规格会议,总结上半年国企改革经验成果,并对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重点、难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

         改革成效方面,公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国有企业实现了同比达两位数的整体利润增幅,成为进一步改革的基础和动力。而多位地方国资系统人士向记者透露,下半年,地方国企改革的范围和尺度还将扩大,尤其是混改,会进一步提速。

         力推“落地见效”

         “落地见效”之年业已过半,从中央到地方,推进国企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加强。

         自7月10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经验交流会在京召开之后,已有山东、江苏、江西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召开会议,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

         如在国企资产总额位列全国第六的山东,7月23日召开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会上,山东省省委书记刘家义强调,“国企改革已经进入制度体系完善期、重点领域攻坚期”,要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突破口,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做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不断把各项改革推向深入。又如,7月28日,吉林省省长刘国中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通过了《省属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扭亏增盈攻坚指导意见》。

         另一方面,改革的成效也已显现。各地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山东、江苏、广东等绝大多数地区,均实现了国有企业同比达两位数的利润增速。一些地方国企的利润增长甚至可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上半年,北京市属国企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0.6%;山东、陕西的省管企业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达152%和149%。

         重组整合聚焦主业

         此轮国企改革中,一个重要的主题是突出主业,通过重组整合、优化布局,实现做强做优做大。

         以江苏国资为例,即要求下属国企主业定位明确,涉及产业数量不超过三个(最好是一到两个);主业之间要互有联系,或形成产业链,或互补促进。记者注意到,上半年,江苏多个省属国企退出与主业方向不符、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如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相继完成苏铁工程、重庆海运、星汉投资、颐和地产等13户企业的清理整合,变现回笼资金6亿元。

         北京则着力推进市属国企强强联合,完成京能集团与京煤集团、首发集团与公联公司等一批企业的合并重组,此外还推动京粮股份市场化整合珠江控股,获得了上市平台,提高了证券化率。

         与北京国资一样,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国资部门也瞄准了资本市场,拟通过提升资产证券化率,推动国企改革。上述省份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已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资产置换等形式实现集团整体上市或主业板块上市。如上海正在推进下属国企中规模较大的上海电气整体上市。今年,上海计划推动两到三家国有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实现核心业务资产上市。

         浙江方面,以“一企一策”推进省属国有企业证券化工作。除物产集团整体上市、浙江巨化集团对菲达环保实施重组外,还推进了杭钢股份(8.240,宁波港等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截至目前,浙江省属国有企业证券化率达47%,较2010年末提高了25个百分点。

         作为长三角腹地,安徽省要求,到2020年,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要从目前的40%左右提升到60%。截至今年6月,江淮汽车、安徽水利已完成整体上市,目前正在推进淮南矿业(控股皖江物流)等企业整体上市。

         竞相引入战略投资者


         作为国企改革的亮点之一,吸引战略投资者实施混改一直最受资本市场关注。

         记者注意到,江西省近日在我国香港地区举办了省大型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对接洽谈会,推出8个大项目。其中,江西铜业集团、新余钢铁集团和江西国际公司的项目是集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另外5个项目则为集团重要子企业的混改。

         上半年,江西省旅游集团、招标咨询集团已完成混改。其中,旅游集团引入了阳光保险集团、建银国际控股、上海积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3家战略投资者都是在江西省产权交易所以竞争摘牌方式引进的。

         江苏省则根据省属企业子公司的行业类型、市场属性和经营效益等情况,引进战略投资者。徐州矿务集团分三批完成13家非煤二级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去年9月,通过引入复星医药、泰康人寿公司完成徐矿集团医疗产业重组,设立了徐州淮海医院管理公司,一次性获得10亿元股权融资,有效解决了资金短缺和体制机制问题。此外,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有限公司所属独资子公司南京空港机电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引入两家民营股东投资人,完成混改。

         在老工业基地吉林,省国资拿出了48户企业拟开展混改试点,其中有38户企业报送了初步混改方案。从中筛选出与浙江省有合作意愿的29户企业名单和初步混改方案在浙江产权交易中心和浙江省国资委所属企业进行推介,遴选确定了19户企业作为全省首批混改试点。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7月14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截至2024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总量达1067.01万台套,其中,国产仪器设备992.51万台套,国产仪器设备替代率创新高,数量占比突破93%,显示国产仪器设备在检验检测领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2025年07月16日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7月10日,民政部、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惠老助老、品质生活”为主题,将持续至12月,旨在通过系列惠民举措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2025年07月11日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7月1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微信消息显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降低征信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668号),自2025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的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2025年07月02日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6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2025年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蒋彤介绍,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专利授权质量保持稳定,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审查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5年06月30日
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居民可实时跨境汇款

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居民可实时跨境汇款

6月22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共同推动下,“跨境支付通”系统于6月22日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实现全面互联互通。今后两地居民可通过手机银行实时完成跨境汇款,并可自主选择人民币或港币作为到账币种。

2025年06月24日
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在天津落地 助力能源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

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在天津落地 助力能源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

6月10日,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获悉,中海油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近日成功发行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发行规模达8亿元,期限2年。这是天津市在“两新”债券领域的首次突破。

2025年06月12日
我国标准物质批准数量大幅增长 国际计量互认能力持续位居国际第一梯队

我国标准物质批准数量大幅增长 国际计量互认能力持续位居国际第一梯队

6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5月,我国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468项,同比增长65.9%。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达18926项,标准物质国际计量互认能力持续位居国际第一梯队。标准物质作为化学、生物等领域检测的“标尺”和“砝码”,是国家计量能力建设的重要支撑。

2025年06月11日
银发经济带动适老化产品高速增长 2025年1-4月全国适老化产品新增量同比激增255.2%

银发经济带动适老化产品高速增长 2025年1-4月全国适老化产品新增量同比激增255.2%

5月26日,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在政策支持和老龄化加速的双重推动下,中国适老化产品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1-4月,全国适老化产品新增2.87万种,同比增长255.2%,展现出银发经济的强劲潜力。截至4月底,全国消费品品种总量为21860.4万种,其中适老化产品总量21.6万种,涉及近1万家企业。

2025年05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