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证报:当前经济稳中向好 下半年货币政策不宜过紧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6-2022年中国计算器及货币专用设备制造产业专项调研及十三五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通货膨胀水平较低,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专家认为,物价水平整体温和,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也为宏观调控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和环境。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中性,同时监管部门综合运用多项政策工具,维持流动性基本稳定。

  经济保持良好态势

  展望下半年,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全球经济回暖,我国出口增速将显著好于过去两年,出口回暖将对全年经济增长形成重要支撑。部分行业市场出清和产品价格回升推动工业生产,助推经济增长。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不弱。

  “在二季度经济增长环比暂时放缓后,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将彰显‘韧性’。”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虽然金融条件有所收紧,但目前实际利率仍处低位,政策环境尚未对经济增长构成制约。

  诺亚财富研究报告认为,今年中国的内需和外需均有令人乐观的表现。内需方面,制造业的复苏表现较为抢眼;外需方面,美国、日本、欧盟等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今年以来虽有波动,但整体还是保持回升趋势。

  从通胀水平看,梁红认为,鉴于农业供给侧改革导致食品价格有所下降,因此预计CPI涨幅更趋温和。连平认为,在CPI保持温和上涨的情况下,物价不再是货币政策关注的主要目标。物价绝对水平不高并维持平稳运行态势,为政策调控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和环境,有助于经济平稳运行。

  维持流动性基本稳定

  对于资金面,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由于央行曾在6月初为补充跨季流动性而重启28天逆回购操作,7月将面临资金集中到期。7月共有9175亿元资金到期,其中逆回购有5600亿元,MLF有3575亿元,并且约七成资金量将在上半月到期,资金面仍将保持紧平衡格局。

  央行近期多次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涵认为,这说明在近期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的情况下,央行有意收紧流动性。这可能体现了央行“削峰填谷”、平滑流动性的意图。在二季度末MPA考核前夕,央行适当投放流动性缓解市场紧张气氛。待流动性稍显充裕后,央行开始回收流动性以保持货币政策的中性。

  在连平看来,央行仍会使用逆回购和结构性工具对流动性进行综合管理。未来流动性调控机制可能在充分利用公开市场微调、加强流动性询量和预调、优化结构性工具配置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以维持流动性基本稳定。

  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指出,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从人民币汇率来看,货币政策也无转向必要。业内人士表示,下半年中美利差或较上半年有所收窄。美联储年内可能还有一次加息并启动缩表,而缩表带来的影响甚于加息。虽然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小幅贬值。但欧元上涨有望成为制约美元上涨的重要因素。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资本流动和汇率的影响趋于减弱。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后,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进一步减弱。总体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或阶段性地双向波动,汇率预期基本平稳。

  货币政策不宜过紧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当前稳增长压力较小,同时金融去杠杆虽有一定成绩,但监管新框架和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此时监管如果放松,则杠杆可能卷土重来,因此货币政策短期内难言放松。

  货币政策也不宜过度收紧。任泽平表示,由于面对再通缩和实体融资成本上升的压力,货币政策边际不宜过度收紧,应逐步回归逆周期调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宏观审慎和监管政策可以适当保持压力以降杠杆、稳杠杆,堵住资金流向房地产和金融加杠杆的管道。

  在连平看来,为兼顾流动性基本稳定、实体经济稳步增长、金融去杠杆协同推进的目标,下半年货币政策可能维持稳健中性的基调不变,不会上调基准利率,上调流动性工具的操作利率也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

  “对于央行货币政策,我们不认为央行需要进一步紧缩,而是维持‘不松不紧’。”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当前中国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已达到历史中枢水平,考虑到经济增速和企业盈利能力较过去明显下降,央行进一步提高利率中枢的必要性不足。同时,银监会和央行等监管部门去杠杆措施非常充分,进一步通过货币政策去杠杆可能导致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

  央行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明确,继续落实“三去一补一降”各项决策部署,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为经济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国家出台节能降碳投资新规 强化长效机制建设 算力基础设施纳入支持范围

国家出台节能降碳投资新规 强化长效机制建设 算力基础设施纳入支持范围

10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和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在节能降碳领域的管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该办法特别强调通过“软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并明确将算力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纳入支持范围,体现了政策的前瞻性与精准性。

2025年10月16日
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数字消费 扩大多元化供给

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数字消费 扩大多元化供给

9月24日,商务部等八部门正式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围绕供需两侧协同发力,从四方面提出14项具体任务举措,旨在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激发社会经济活力,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

2025年09月26日
我国首部《住房租赁条例》已起正式实施 市场进入强监管时代

我国首部《住房租赁条例》已起正式实施 市场进入强监管时代

9月15日起,我国住房租赁领域首部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全面加强对住房租赁市场的监管,明确出租与承租行为规范,对住房租赁企业、经纪机构提出明确要求,着力保障租赁双方合法权益。

2025年09月16日
全球支付产业“区域化”与“基础设施化”并行 卡组织成服务实体经济关键力量

全球支付产业“区域化”与“基础设施化”并行 卡组织成服务实体经济关键力量

9月12日,金融科技50人论坛正式发布《银行卡组织高质量发展推动支付产业服务实体经济》报告。该报告指出,随着全球经贸格局进入新阶段,支付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呈现“区域化”与“基础设施化”并行发展趋势,实时支付系统和区域性互联互通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2025年09月15日
全球旅游强劲复苏 2024年总人次达142亿人次、收入突破6.1万亿美元

全球旅游强劲复苏 2024年总人次达142亿人次、收入突破6.1万亿美元

9月12日,据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发布的《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24–2025)》显示,自2024年以来,全球旅游业实现全面复苏,正朝着高端化、个性化与可持续化方向快速转型。2024年全球旅游总人次达142亿人次,同比增长13.8%;全球旅游总收入突破6.1万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修复力和增长潜

2025年09月13日
阿里、美团转换战场! 我国本地生活行业竞争或将升级 生态和AI成关键变量

阿里、美团转换战场! 我国本地生活行业竞争或将升级 生态和AI成关键变量

2025年9月10日,在阿里巴巴成立26周年之际,旗下国民应用高德推出了全球首个基于真实导航、出行行为,融合AI技术打造而成的生活服务榜单高德扫街榜。该榜单以“10亿人用脚投票的真实榜单”为口号,分为美食、酒店、景区等类别,依托高德覆盖的全国超700万个餐厅点位和每日1.2亿次生活服务搜索数据,旨在为用户提供动态更新的

2025年09月11日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增长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增长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9月2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全面呈现了2024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态势与结构转型成效。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金融租赁行业总资产规模达4.58万亿元,租赁资产余额为4.3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6%和10.24%,整体保持稳健发展。

2025年09月04日
我国出口跨境电商规模再创新高 高科技产品引领出海新浪潮

我国出口跨境电商规模再创新高 高科技产品引领出海新浪潮

8月15日,在2025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上,亚马逊全球开店正式发布《2025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发展趋势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首次揭晓“2025产品创新出海品牌五十强”榜单,深度解读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创新路径与发展趋势。

2025年08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