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保险资产负债管理诞生 险企经营上一张模式将生变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保险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竞争战略研究报告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黄蕾)对于重资产属性较强的保险业来说,资产负债管理是决定命运的关键准绳。如何通过资产端、负债端的良性互动实现动态平衡、防范系统性风险,已成为监管与企业的共同使命。

  今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日前保监会发布《关于征求对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的意见及开展行业测试的通知》,而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的顶层设计及整套制度计划于今年年底正式发布,自2018年起开始试运行。这意味着,保险业即将迎来又一个重要监管工具——资产负债管理。

  谈及这一新工具的意义时,多位业内权威人士向记者表示,于机构而言,可改善产品定价与资产管理“两张皮”等问题,从而影响到经营模式的转变;于行业而言,有利于回归保险本源和引导保险资金“脱虚向实”,发挥长期稳健的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于监管而言,可前瞻性地掌握保险公司的期限错配、利差损、流动性等风险情况,有利于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

  保险监管新工具来了

  一直以来,偿付能力充足率被视为保险监管的核心标准。但随着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二代”新监管体系的落地,资产负债管理这一更多元、更丰富的新监管工具应运而生。

  所谓的资产负债管理,浅白地讲,就是保险公司在风险偏好和其他约束条件下,持续对资产和负债相关策略进行制订、执行、监控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的是资产端与负债端良性互动、动态平衡的连续性,具体表现在收益、风险、久期等方面实现动态匹配。

  其实,资产负债管理作为保险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保险公司的重视。但在实际运行中,各家保险公司的标准与要求存在较大差异,整个行业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亦是良莠不齐。

  保险资产负债管理顶层设计——《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办法》的即将出台,无疑为行业资产负债管理建立了标准,更将过往分散在不同制度里的软约束转为系统化的硬约束,对保险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尤其是监管等外部力量的推动将“强制”中小保险公司建立规范、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机制,中小险企将更受益于此次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的建设。

  保监会相关人士透露称,资产负债管理制度将区分财产险公司和人身险公司,分别制定能力评估规则和量化评估规则,从长期经济价值、中期盈利能力、短期流动性和偿付能力底线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估资产负债匹配状况和管理能力,依据评估结果实施差异化监管。

  差异化监管具体表现在:通过扶优限劣,引导公司主动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比如,对于资产负债匹配状况好且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强的公司,适当给予资金运用创新试点、产品试点等鼓励政策;对于匹配状况差且管理能力不强的公司,采取限制投资比例和投资能力申请,限制中短存续期产品销售,提高偿付能力要求等监管措施。

  险企经营模式将生变

  对于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建设的出炉,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资产负债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成方认为,有利于行业落实保监会“1+4”系列文件的要求,推动行业回归保险业本源,提升行业经营管理能力。

  对于机构的影响,英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刘开俊认为,首先将会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资产负债管理制度将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以资产负债错配风险为代价换取快速发展的保险公司,解决发展规模与效益的矛盾。”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资产负债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牛增亮。“寿险企业的资产负债管理将从自发行为转变为必须遵守的规范准则和标准模式,从而极大促进全行业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优化。寿险企业在经营中将更加重视资产端和负债端的互动和沟通,综合利用投资、精算、财务和风险等各领域专业人才的优势,形成合力不断提升资产负债管理的整体能力等。”

  近年来,保险行业发展较快,保费增长强劲,以万能险为代表的理财型保险增长更为迅猛。在“低利率、资产荒、成本刚性”等不利环境下,保险公司以高收益吸引保费,投资偏激进,短钱长配,放大了经营风险。

  这一现象日趋加剧的根源在于,产品定价与资产管理“两张皮”的问题较为突出。在一些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的保险公司内部,分别承载着负债管理和资产管理使命的产品部、投资部互不交流、各干各的,销售和投资决策各行其是。

  针对“两张皮”现象,保险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建设出台后将会大为改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要求保险公司要建立‘上下左右’联动的投资决策体系和沟通协调机制,有效打通投资、产品、精算、风控、财务等职能部门间的壁垒。资产端将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资产负债管理工作中,如提前介入到产品研发阶段,通过科学制定产品投资结构及收益率等相关假设,科学评估新开发产品对公司经营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调整定价策略。反之,资产配置亦需充分考虑公司经营目标和负债端产品信息,结合宏观研判、市场分析和情景假设等,拟定配置策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资产负债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韩向荣分析说。

  投资决策将愈加审慎

  除了影响经营模式外,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建设对投资端的影响,则体现在有助于保险公司在资产端更加客观、公允地评估资产风险,更加全面、科学地防范信用风险,在重大投资决策上会愈加审慎与稳健,同时将促使公司提升投资能力。

  “根据保险资产负债管理制度要求,重大投资应综合考虑偿付能力约束、风险偏好、市场环境、监管要求等多重因素,从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多维度出发,评估分析投资活动对公司及相应账户的资产负债状况的影响。同时,要求设立资产负债管理执行委员会,每季度评估分析重大投资对资产负债管理状况(特别是流动性)的影响。”韩向荣分析说,因此,资产配置在重大投资决策上会愈加审慎。资产配置时不仅要高度重视“偿二代”下各投资品种的风险因子,还需兼顾短期财务表现及中长期经济价值,增强稳健经营,防范利差损风险。

  沈成方也认为,资产负债管理能有效降低保险资金过分追求短期收益而引发的资产负债不匹配风险,使保险资金的运用过程中既要关注短期目标,又要关注长期目标,确保保险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

  “全面推进保险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建设,将促使保险公司提升投资能力。未来,以抬升投资风险承受度获取较高投资收益的方式将大打折扣,从而促使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框架下提高自身的投资能力,在投资研究体系与投资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投资决策,才能实现相对较高的投资收益。保险投资将回归价值投资的本源,实现提高投资收益与风险管控的有机统一。”刘开俊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货币经济回升向好

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货币经济回升向好

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人民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各项贷款高6.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3.51万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4.8%,均超过全部贷款增速。

2024年11月18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1% 其中清洁能源产业占43.1%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1% 其中清洁能源产业占43.1%

11月10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5.75万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7.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5.67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11.86万亿元和12.04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8%。

2024年11月12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货物贸易顺差5182亿美元 同比增长17%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货物贸易顺差5182亿美元 同比增长17%

11月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4年三季度及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7130亿元;2024年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0441亿元。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顺差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8%,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双向跨境资本流动总体稳

2024年11月11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5% 旅行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42.8%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5% 旅行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42.8%

11月5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5181.4亿元,同比增长14.5%;服务出口22733.4亿元,同比增长15.3%;服务进口32448亿元,同比增长14%;服务贸易逆差9714.6亿元。

2024年11月08日
2023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同比增长3%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

2023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同比增长3%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

指数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23.5,比上年增长3.0%,海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2024年11月01日
13部门联合发布《行动方案》 我国气象服务行业发展迎来利好

13部门联合发布《行动方案》 我国气象服务行业发展迎来利好

9月18日,国家疾控局等13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国气候变化与健康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全社会气候变化健康适应的友好环境基本建成。

2024年09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