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治霾仍需努力:空气监测待完善 减排仍有空间

  据环保部通报,预计在新年之交,自2016年12月29日至2017年1月5日前后,京津冀中南部、山东西部和河南北部等地区将发生一次持续4天以上的重污染天气过程。这将是2016年12月以来的第三次重污染天气。

  雾霾似乎已经成了我国冬天的必然“伴生”现象。距离“大气十条”规定的5年时限就快到了,治理是否能够达到“大气十条”的预期呢?

  自2013年“大气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官方通报,雾霾治理已经取得一定进展。环保部发布的数据显示,PM2.5浓度是逐年下降的。

  然而,每到秋冬,雾霾仍然不缺席。为何群众感受和治理成效不匹配?中央环保督察组的督察结果显示,一些企业偷排严重,甚至在督察组走后继续超标排放。即使是按照现有的监测数据,仍有专家认为,要完全达到“大气十条”的治理目标仍然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空气治理目标

  据科学界分析,雾霾中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细颗粒物。PM2.5浓度也是空气治理标准中主要因素之一。

  2016年12月29日,环保部发布了一份《2013年~2016年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变化趋势分析》,其中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27日,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3%下降8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下降34.6%下降37微克/立方米;74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9%下降6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下降31.9%下降23微克/立方米.

  该分析表示,截止到2016年12月27日,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下降8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下降20.0%下降18微克/立方米;天津市PM2.5平均浓度为6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下降1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下降29.2%下降28微克/立方米;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为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2%下降7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下降36.7%下降40微克/立方米.

  “大气十条”提出,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2.5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为了治理雾霾,中央环保督察、约谈地方主要领导、停产、停工、限行等组合拳不断打出。然而,这些措施是否能够达成“大气十条”的目标?

  “我认为实现降幅的目标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有些地区已经达到了降幅的目标。”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贺克斌表示,但是,要达到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还要付出巨大努力。

  2016年夏天,中国工程院组织了50余位相关领域院士和专家对“大气十条”的实施进行了中期评估,评估结果也认为:“多数省份PM2.5或PM10年均浓度下降幅度达到或超过《大气十条》规定的中期目标要求,可望实现2017年的考核目标。个别省份PM10年均浓度有所上升,北京市完成2017年终期目标需要付出努力。”

  空气监测待完善

  尽管监测数据显示,空气污染治理效果正在向好。然而,日常生活中的感受似乎并不明显。

  环保部机动车污染防治中心副主任丁焰认为,我国现在设置的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有问题,“你把所有的这些监测点位放在山上去可以看到什么,你为什么不敢放在马路边上,为什么不敢放在港口?”

  环保部已经完成的第一批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城市空气中颗粒物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机动车、工业生产、燃煤、扬尘等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污染来源,约占85%~90%。其中北京、杭州、广州、深圳首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

  2016年10月中旬,北京发生空气重污染的时候,环保部督察发现,机动车污染严重,其中运行里程超过30万公里的出租汽车排放超标率达到80%~90%,一半以上进京或过境外地重型车辆无法达到绿标车排放水平。

  “所有的机动车排放占了全国20%的氮氧化物,16%的VOC,以及14%的一氧化碳。”贺克斌介绍。

  船舶、港口排放是空气污染另一大主要来源。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彭传圣介绍,2002年到2014年,我国内河和沿海货物运输完成周转量和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增长幅度是全社会石油消耗量增长幅度的3倍和2倍。

  “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对于交通体系的环境质量监测和港口的质量监测都没有要求,没有要求就无从谈起达标率。”丁焰表示,这是需要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客观地评价污染源。

  减排仍有空间

  为了减轻雾霾,石家庄等地甚至全市企业停产。然而,这些应急措施,在不少专家看来,并不是可持续的。

  贺克斌认为,目前我国在燃煤、工业、机动车三个方面仍有很大的减排空间。

  “目前我国燃煤火电厂可以做到全世界最低的排放水平,但是全世界消耗的煤有一半在中国烧的,其中不到50%是用于火电厂的,其余用于工业锅炉、窑炉以及民用散烧,做饭、取暖等等。”贺克斌认为,民用散煤清洁化、燃煤小锅炉和“散小乱污”企业的淘汰治理是重点工作,治理好才能把京津冀区域冬季采暖期间的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下来。

  机动车是专家们认为的另一个具有非常大的减排潜力的领域,尤其是在大部分交通运输工具、水运工具大量使用柴油发动机的情况下。

  据NGO组织“好空气保卫侠”的调查报告,每天有2万辆为北京运输各种生活物资,包括蔬菜水果,这种车进京要走绿色通道,免高速费,在尾气检查方面一路绿灯,成为监管盲区。北京的公交车中约60%是柴油公交车。此外,假国4标准的柴油车也屡见不鲜。丁焰认为,应该尽快提高柴油标准,推广清洁柴油计划。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商务部公布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中国商务部公布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3月4日,商务部消息显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决定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并采取以下措施:

2025年03月05日
经济新增长!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

经济新增长!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

2月27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冰雪经济研究成果。该研究显示,2024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为0.98万亿元,同比增长8.0%;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六年平均增长率为7.82%,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之一。

2025年03月04日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0%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6.7%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0%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6.7%

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6.8%;第二产业增加值492087亿元,增长5.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6.5%;第三产业增加值765583亿元,增长5.0%,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6.7%。

2025年03月03日
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 资产净值合计31.93万亿元

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 资产净值合计31.93万亿元

2月25日,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

2025年02月27日
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975.9亿元 其中英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324.4%

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975.9亿元 其中英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324.4%

2月19日,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75.9亿元,同比下降13.4%,环比增长27.5%;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29家,同比下降7.8%。

2025年02月25日
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超144000只 规模达19.92万亿元

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超144000只 规模达19.92万亿元

2月2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144071只,存续基金规模19.92万亿元,较去年12月末的19.91万亿元有所增加。

2025年02月22日
破纪录!中国连续第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破纪录!中国连续第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2月7日,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外贸总额首次突破43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连续第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2025年02月10日
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 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 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2月3日,据商务部最新消息显示,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规模创下历史新高,结构持续优化,展现出广阔的发展潜力。

2025年02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