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证券行业发展有利与不利因素。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虽然近年来增长速度放缓,但仍保持较高水平。
参考《2016-2022年中国信托行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1、有利因素
(1)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是证券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虽然近年来增长速度放缓,但仍保持较高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 2011 年至 2015 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分别为 9.5%、7.7%、7.7%、7.3%、6.9%,2015 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 676,708 亿元;2011 年至 2015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4,551 元提高到 21,966 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0.84%。
证券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一方面宏观经济持续增长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改善,带来更多的投融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增长,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的资产管理及股票、债券的投资需求会增加。证券公司作为沟通资金供求的中介,其本身也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展。
(2)有利的行业政策导向
中国证券市场成立伊始就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国家对于证券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加大。
2011 年 3 月 1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继续鼓励金融创新,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2012 年 9 月 17 日,《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将着力推进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显著增强证券业竞争力,加强监管,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维护资本市场安全和稳定运行,充分发挥证券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3 年 11 月 15 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2014 年 5 月 8 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加快建设多渠道、广覆盖、严监管、高效率的股权市场,规范发展债券市场,拓展期货市场,着力优化市场体系结构、运行机制、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到 2020 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范透明、稳健高效、开放包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3)证券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日臻完善
以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结束为标志,证券行业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变革,整个证券行业的经营理念和政策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证券行业步入了外部市场约束和内控约束并举的良性发展轨道。
(4)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有利行业的健康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规模不断壮大,参与证券投资的人数越来越多,证券市场已经与广大投资者以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一旦疏于监管,则市场就会发生大起大落,甚至发生流动性缺失的情况。为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加强监管,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只有监管才能保证改革的措施顺利实施。
2、不利因素
(1)资本规模偏小
我国经济总量已高居全球第二,但作为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行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整体规模仍然偏小。我国证券公司经历了将近 30 年的发展,不断通过 IPO、并购重组等方式扩大资本规模,同时业务种类也日益丰富,但与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相比,我国证券公司不论是资产规模还是营业收入,都存在较大差距。根据《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16)》,2015 年我国 125 家证券公司的营业收入合计为 885.72 亿美元,总资产规模为 9,886.66 亿美元(前述两数据按 2015 年 12 月 31 日汇率换算)。同期,美国高盛、摩根士丹利营业收入分别为 400.85 亿美元、379.53 亿美元,总资产规模分别为 8,562.40 亿美元、8,015.10亿美元。我国证券公司整体规模仍然偏小,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
(2)社会直接融资所占比重偏低
长期以来,银行借贷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直接融资所占比重偏低。在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之际,“扩大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虽然国家不断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优化金融结构,积极发展直接融资,但总体来看,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融资比重仍然偏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还难以完全适应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需求。
(3)国际化布局协同效应有待提高
目前国内证券公司在推进自身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尚未把境内机构和境外的分支机构有机地联结起来,境内机构和境外分支机构目前更多的是专注于从事所在地的证券业务,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国内证券公司背靠中国境内的庞大资本市场,应发挥好境内外的协同效应,实现境内境外业务有效互联互通,更好满足国内客户境外投资与融资的需求。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