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最严食品安全提速走上制度落实之路

  一直以来,围绕食品安全的话题从未淡出公众视野。在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自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至今,已经一年有余,相关制度落实正走上不断提速的道路。自11月下旬以来,围绕食品安全建立随机抽查工作机制,以及针对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开展专项督查工作纷纷启动推进,让社会各界目光进一步聚焦至食品安全相关制度落实上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12月4日公开对外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药品安全随机抽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中明确,2016年年底前,建立食品药品随机抽查工作机制,明确随机抽查事项的比例和频次,以及随机抽查的推进方式和实现形式。力争2017年年底前,对食品药品监管相关执法事项,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的各项要求。

  实践证明,主管部门层面明确对包括食品在内的监管事项建立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对于屡屡踩到红线的食品安全现状而言显得十分必要。实际上,以抽查手段检验或者客观促进食品安全目标的实现在我国由来已久,且早已成为有关部门监管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与之相配套的是,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层面,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时刻都将抽查与信息公开相结合,也正在实现着由部门监督向公众监督过渡的目标。

  早在2015年2月1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议通过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即正式施行,其中将食品划出“八大类”实施重点抽查范围;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执法人员的权力,即执法人员可主动抽检,抽检不受时间、地点、数量等方式限制,只要执法人员怀疑该食品可能存在问题,可以随时抽检。

  不难发现,食品安全监管专业性较强,部门监管的责任堪称重大。正因如此,国家屡次强调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手段,实行包括“零容忍”“黑名单”等制度在内的严厉监管,其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确保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而不同于对食品安全从制度构建到形成全局把控,个别领域以及特定地区的食品安全形势更加值得引起重视,比如农村地区。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于11月底印发的《关于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专项督查工作的通知》指出,为全面实现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治理工作目标,净化农村食品生产经营环境,切实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会同公安部、农业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成联合督查组,于2016年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专项督查工作。

  根据安排,此次督查具体方式包括查阅文件档案、现场检查、随机走访、召开座谈会、反馈意见等。督查的内容包括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部署进展情况、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清源”行动落实情况、农村食品安全“净流”行动落实情况、农村食品安全“扫雷”行动落实情况、打击食品违法犯罪“利剑”行动落实情况、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全过程监管情况、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开展情况、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的创新举措。

  可以看出,此次督查就此前一系列针对农村食品安全展开工作的落实情况,同时探寻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工作的创新举措,旨在形成长效机制,并对农村食品安全形成制度性监管措施。而之所以我国农村地区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与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多、小、散、低现象严重关系密切,同时相关食品行业从业人员依法诚信经营意识淡薄,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监管手段落后等都是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的原因之一。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与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卫生质量意识淡薄的关系。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较城市仍处于落后阶段,消费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求便宜仍然是农村居民在选择商品时首先考虑的。买东西看价格已经成为农村消费者的一种普遍消费习惯。

  由于农村地区消费能力薄弱,一些大型、正规超市企业因利润微薄而不愿进驻农村地区。这也造成农村流通领域经销食品的经营主体主要集中在集贸市场、个体副食品商店、小食品批发部等业态形式。这些经营主体上架销售的商品也极为低档,且有大量假劣食品充斥其中。

  实际上,食品安全问题的本质是一种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即因制度安排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出现扭曲现象,而非任何一个市场参与方的事前选择。不可否认的是,农村消费者现存观念的相对落后衍生出了农村消费的畸形需求,继而形成了农村低级的市场业态并为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温床。而农村消费者也成为了假冒伪劣食品的主要受害者。

  要想彻底转变这一局面,还真正的食品安全于农村,首先应该设法转变农村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提升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卫生质量意识。对此,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早在2009年发布《关于严厉打击假劣食品进一步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通知》时便明确要求,要加强农村地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加大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力度,倡导安全健康消费理念。

  当前,城市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走上了一条“强化监管确保食品安全环境”的道路,而农村食品安全要想对接城市,达到食品安全的城乡一体化,还需要观念转变和完善监管的共同推进。毕竟,最严食品安全监管的贯彻和落实,必须实现城市和农村两条腿并肩前行,否则,最严食品安全监管难免沦为空中楼阁。

  需要提醒的是,凸显最严格、全覆盖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必须有令行禁止的高效执法才能达成确保食品安全的目的,这也注定了新食品安全法将是我国最难执行的法律之一。毕竟,一部法律只能概括性地关注全局性问题,但具体到法律对食品的质量标准要求、各级标准、企业标准、食品的安全工艺、规范的要求等,都需要各级地方立法部门和有关部门予以细化,并出台具备实际操作性的实施条例,照此看来,上述两项文件的出台和落实显然重任在肩。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商务部公布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中国商务部公布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3月4日,商务部消息显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决定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并采取以下措施:

2025年03月05日
经济新增长!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

经济新增长!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

2月27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冰雪经济研究成果。该研究显示,2024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为0.98万亿元,同比增长8.0%;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六年平均增长率为7.82%,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之一。

2025年03月04日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0%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6.7%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0%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6.7%

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6.8%;第二产业增加值492087亿元,增长5.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6.5%;第三产业增加值765583亿元,增长5.0%,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6.7%。

2025年03月03日
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 资产净值合计31.93万亿元

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 资产净值合计31.93万亿元

2月25日,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

2025年02月27日
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975.9亿元 其中英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324.4%

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975.9亿元 其中英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324.4%

2月19日,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75.9亿元,同比下降13.4%,环比增长27.5%;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29家,同比下降7.8%。

2025年02月25日
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超144000只 规模达19.92万亿元

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超144000只 规模达19.92万亿元

2月2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144071只,存续基金规模19.92万亿元,较去年12月末的19.91万亿元有所增加。

2025年02月22日
破纪录!中国连续第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破纪录!中国连续第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2月7日,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外贸总额首次突破43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连续第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2025年02月10日
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 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 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2月3日,据商务部最新消息显示,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规模创下历史新高,结构持续优化,展现出广阔的发展潜力。

2025年02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