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关于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的意见》要点解读。为做好相关政策解读,财政部、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接受了封面新闻(thecover.cn)记者的采访。他们表示,该项《意见》的实施,是推进教育机会公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
经国务院同意,8月30日,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为做好相关政策解读,财政部、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接受了封面新闻(thecover.cn)记者的采访。他们表示,该项《意见》的实施,是推进教育机会公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
众所周时,普通高中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能力培养、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按照中央决策部署,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普通高中投入力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普通高中教育投入由2006年的59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711亿元,年均增长18.3%,普通高中生均公共财政拨款水平由2006年的2424元提高到2015年的11093元,年均增长18.4%,有力地支持了普通高中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均明确要求:“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对残疾儿童,要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的提供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12年免费教育”。为贯彻中央有关决策部署,财政部、教育部在梳理各省收费政策、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意见》。
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是完善国家助学政策体系、推进教育机会公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施精准扶贫帮困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守住民生底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见》的施行,首先有利于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帮困。其次是有利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第三是有利于完善国家助学政策体系,促进教育机会公平。”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当被问到,本次免学杂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时,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明确指出,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学杂费。免学杂费标准按照各省级人民政府及其价格、财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学费标准执行(不含住宿费)。对因免学杂费导致学校收入减少的部分,由财政按照免学杂费学生人数和免学杂费标准补助学校,以保障学校正常运转。据了解,免学杂费财政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担,其中:西部地区为8:2,中部地区为6:4;东部地区除直辖市外,按照财力状况分省确定。
同时,相关负责人指出,此次出台的免学杂费政策,对于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的民办学校符合条件的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一视同仁”,按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学校免除学杂费标准给予补助。民办学校学费标准高于补助的部分,学校可以按规定继续向学生收取。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免学杂费工作顺利实施,近日,财政部、教育部紧急预拨2016年秋季学期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中央财政补助经费4.4亿元,并下发明电对有关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好免收或退费工作,强化监督检查和信息公开,确保政策和资金落实到位。
参考《2016-2022年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市场竞争态势及十三五市场竞争态势报告》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来源 中国报告网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