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银行再启打新产品的举动却遇到了“当头棒喝”

       导读:银行再启打新产品的举动却遇到了“当头棒喝”。不过,银行再启打新产品的举动却遇到了“当头棒喝”。当年银监会与证监会分别发布《关于信托公司信托产品专用证券账户有关事项风险提示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限制了机构通过多开账户进行打新股的行为,从而降低了产品收益,使得当年银行打新产品发行量仅在个位数,并在随后几年销声匿迹。
参考:《
中国银行资产托管市场专项调研及未来五年投资定位分析报告

       面对政策放宽、市场回暖的新股市场,银行重燃参与热情。
       记者注意到,近日光大银行发行了一款名为“阳光新股通”的产品,主要投资方向是通过证券公司网下打新通道,集合个人投资者资金,分享机构打新股收益。
       “在严厉的监管条件下,打新股理财产品曾于2009年淡出市场。但是近期监管政策的转向,再次为打新股产品创造了机会。”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向记者表示。
       不过,记者12日从理财市场采访中了解到,投资者对打新产品的收益仍然抱有疑问,业内人士对此类产品也褒贬不一。
       “参与投资新股市场的投资者必然要具有一定专业性,同时从抗风险能力上来讲,这些投资者也要拥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杨春刚说。
       记者了解到,光大银行此次推出的“阳光新股通”计划募资2亿至10亿元之间,运作时间将长达5年,被称做向普通投资者提供丰厚“新股制度红利”的专注网下打新理财产品。
       “除了部分基金投资于新股市场,很久没见到银行发售打新产品了。”一家股份制银行济南分行建设路支行理财经理徐杰对记者说。
       “打新股理财产品曾是银行理财产品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一些银行理财业务的开展就是从打新股开始的。”吴泞江表示,银行打新产品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2007年和2008年是这类产品发行的高峰。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银行共发行打新股理财产品236款,2008年共发行148款。随着2008年9月IPO暂停,打新股理财产品也暂时从市场上消失,2009年6月随着IPO的重启才再次出现。
       不过,银行再启打新产品的举动却遇到了“当头棒喝”。当年银监会与证监会分别发布《关于信托公司信托产品专用证券账户有关事项风险提示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限制了机构通过多开账户进行打新股的行为,从而降低了产品收益,使得当年银行打新产品发行量仅在个位数,并在随后几年销声匿迹。
       而如今,在经历了3年时间后,银行再次推出打新产品,引起各方关注。
       吴泞江表示,银行打新产品的推出缘于监管政策的放宽。据了解,证监会今年4月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将网下配售股份的比例提高,并取消了网下配售股份3个月的锁定期。这为机构打通了网下从事新股投资的渠道。
       徐杰认为,银行此时推出打新产品或因为市场回暖。据了解,11日在A股市场上市的美盛文化 (002699)、博实股份 (002699)当天一改前期新股表现较低迷的态势,涨幅达到18.28%和40.62%,投资收益颇为诱人。收益成疑
       虽然银行重启打新理财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品种,但记者采访发现,投资者对其也存在不少担忧,此类产品能否成为吸引客户眼球的杀手锏,尚待观察。
       “以前的收益确实不错,但那时候资本市场火爆,新股只要能中签就可以挣钱,现在炒新股的收益恐怕不理想。”济南投资者张权对记者说。
       杨春刚表示,今年监管层对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新股发行节奏明显放缓,新股首日定价博弈机制初步形成。数据显示,如今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由2011年的48倍下降到今年7月的29倍,前7个月新股发行市盈率与二级市场市盈率之差比去年四季度下降了27%。
       “市场变得理性,对新股上市的估值会有所降低,投资收益比以往出现下降。”杨春刚分析说。
       记者同时发现,光大银行此次推出的打新产品说明显示,该产品上不封顶下不封底,也就是说,对于投资者并没有设置保本底线,随时有亏损的可能。
       实际上,打新理财亏损的情况以往并非没有出现过。记者注意到,2010年就有深圳发展银行等几家银行的打新产品出现亏损。而今年以来,新股上市首日破发也时有发生。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05只新股登陆沪深两市,上市当日就破发的有29只,占比接近三成;首日实现上涨的新股,以最新的收盘价来看,也有近八成跌破发行价。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投资者认为,面对这种不设保本底线的投资产品会谨慎考虑;而更有投资者表示,该产品的管理费每年达到1.87%,对产品的收益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相比而言,其更愿意购买银行其他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
       杨春刚表示,投资者购买此类产品时应该谨慎考虑自身能够承担的风险,做到合理配置资金,理性投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商务部公布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中国商务部公布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3月4日,商务部消息显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决定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并采取以下措施:

2025年03月05日
经济新增长!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

经济新增长!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

2月27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冰雪经济研究成果。该研究显示,2024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为0.98万亿元,同比增长8.0%;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六年平均增长率为7.82%,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之一。

2025年03月04日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0%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6.7%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0%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6.7%

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6.8%;第二产业增加值492087亿元,增长5.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6.5%;第三产业增加值765583亿元,增长5.0%,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6.7%。

2025年03月03日
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 资产净值合计31.93万亿元

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 资产净值合计31.93万亿元

2月25日,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

2025年02月27日
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975.9亿元 其中英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324.4%

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975.9亿元 其中英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324.4%

2月19日,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75.9亿元,同比下降13.4%,环比增长27.5%;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29家,同比下降7.8%。

2025年02月25日
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超144000只 规模达19.92万亿元

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超144000只 规模达19.92万亿元

2月2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144071只,存续基金规模19.92万亿元,较去年12月末的19.91万亿元有所增加。

2025年02月22日
破纪录!中国连续第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破纪录!中国连续第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2月7日,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外贸总额首次突破43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连续第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2025年02月10日
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 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 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2月3日,据商务部最新消息显示,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规模创下历史新高,结构持续优化,展现出广阔的发展潜力。

2025年02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