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互联网企业纷纷谋求金融业务

  导读:互联网企业纷纷谋求金融业务,从其定义来看,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触动了中国传统金融业的奶酪,这种营销推动的产业透明度实际上对消费者而言是有益的,但目前中国传统金融业的人员、透明度、利润构成、利润保护等不会轻易放开,因此动别人奶酪要做好各项准备,包括监管、运营与规范等,可以预见,这种奶酪之争的演变则取决于政策透明度与监管体系的科学性以及对市场经济竞争公平性的尊重
  从目前中国金融行业的经营与发展来看,传统的金融业面临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挑战,从现实情况来看,无论是支付宝、活期宝等支付形式,还是最近热门的百度百发理财产品争议,实际上互联网金融的推动已是不争的现实。面对如此影响较大且涉及面广的互联网金融形式,其背后的推动依然是社会发展与利益的一种升级,其又动了谁的奶酪呢?
  互联网金融挑战传统金融业
  从其定义来看,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
  目前来看,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国内阿里巴巴的动向与影响最大。从其公司决策人的表态与实际运作来看,要做千亿的规模实际上正是通过资本平台与网络经营的结合的战略构想。而这一切,阿里巴巴集团正在将其作为重要的经营战略来运营,无论是与平安、腾讯成立保险业务,还是推出天弘基金+支付宝,再到寻求美国上市融资来进行互联网金融战略等,这些都说明中国目前有实力的网络公司涉足金融领域的步伐正在加快,而这一切笔者认为,其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将非常之大。
  我们以天弘基金的规模增长来看网络金融的兴起,据最新市场统计显示:作为互联网金融先行者的天弘基金凭借旗下增利宝货币基金余额宝规模的大幅增长异军突起,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升至全行业第16名,一举挺进“1”字头行列。根据天弘基金三季报,截至9月30日,天弘基金管理总规模达668.29亿元,相比二季度136.47亿元的管理规模,单季增长近4倍,是所有基金公司中规模增长最多的公司。其中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以556.53亿元的总规模“笑傲”货币基金,也顺利跻身全市场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这一营销模式的出现无疑对传统银行、证券公司等销售基金与基金发行带来了严重挑战。
  巨大的利润吸引互联网进入
  从中国金融领域目前情况来看,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大多为国有企业,其垄断经营的特色非常明显,而中国目前企业利润的许多都集中在这些领域,比如在中国A股市场上,16家银行类公司利润总和就能够占据中国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一半利润,可谓是巨大的利润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经营机构眼球。从这些企业来看,其透明度或收费方面较难尽如人意,社会呼声较为明显。有社会人士指出,国内银行业掌控着80%的钱,却只服务了20%的客户,收费项目繁杂,单凭这一点,足以让局外者觊觎良久,但不论体制利弊,当今银行、保险、证券相互交叉,商业互联网茁壮成长,中国金融改革已然到了突破瓶颈的良机。
  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
  实际上,在中国金融领域近年均有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呼声,政府也有支持民营机构开办民营银行的相关政策变化,一些民营企业也在准备申领民营银行开办牌照,而这一切实际上是看重了金融领域的利润或发展机会,其对公平竞争将有较好地促进作用,实际上也反映出涉足互联网金融的公司的某种共同目的。
  互联网金融将动谁的奶酪
  那么作为中国金融业巨大的利润市场,风潮涌动的网络金融领域会否一帆风顺呢?
  笔者认为,其在中国目前现阶段这一动别人奶酪的商业运营,并不会一帆风顺,其监管与传统金融领域的障碍依然会构成多个发展障碍。因为触动别人的奶酪,总会有不同的声音与反对者。那么其将动谁的奶酪呢?
  研究来看,实际上如果传统金融公司能够与相关互联网达成利益共分或风险共担愿景,当然是推动的;但如果分走自己利润过高,则会形成反对声。目前来看,尽管民营银行呼声较高,实际上步伐非常之慢,也可能是利益与奶酪问题引发,互联网公司推动的营销革命与透明度,或将触动传统金融领域中的银行、保险、基金等机构利益,因此笔者认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
  会一帆风顺,其间的奶酪之争不会轻易的放手。
  总体来看,互联网金融触动了中国传统金融业的奶酪,无论是阿里的网络金融战略,还是百度目前成立的百度金融理财中心等,在巨大的市场利益面前,这种营销推动的产业透明度实际上对消费者而言是有益的,通过竞争产生的淘汰与生存,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具有较大推动作用的,但目前中国传统金融业的人员、透明度、利润构成、利润保护等不会轻易放开,因此动别人奶酪要做好各项准备,包括监管、运营与规范等,可以预见,这种奶酪之争的演变则取决于政策透明度与监管体系的科学性以及对市场经济竞争公平性的尊重。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货币经济回升向好

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货币经济回升向好

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人民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各项贷款高6.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3.51万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4.8%,均超过全部贷款增速。

2024年11月18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1% 其中清洁能源产业占43.1%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1% 其中清洁能源产业占43.1%

11月10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5.75万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7.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5.67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11.86万亿元和12.04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8%。

2024年11月12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货物贸易顺差5182亿美元 同比增长17%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货物贸易顺差5182亿美元 同比增长17%

11月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4年三季度及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7130亿元;2024年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0441亿元。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顺差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8%,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双向跨境资本流动总体稳

2024年11月11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5% 旅行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42.8%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5% 旅行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42.8%

11月5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5181.4亿元,同比增长14.5%;服务出口22733.4亿元,同比增长15.3%;服务进口32448亿元,同比增长14%;服务贸易逆差9714.6亿元。

2024年11月08日
2023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同比增长3%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

2023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同比增长3%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

指数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23.5,比上年增长3.0%,海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2024年11月01日
13部门联合发布《行动方案》 我国气象服务行业发展迎来利好

13部门联合发布《行动方案》 我国气象服务行业发展迎来利好

9月18日,国家疾控局等13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国气候变化与健康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全社会气候变化健康适应的友好环境基本建成。

2024年09月23日
2024年1-8月中国对东盟中间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9.6%

2024年1-8月中国对东盟中间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9.6%

9月20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二十年来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快速扩大,从2004年的8763.8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41万亿元,年均增长11%,占中国外贸总值比重由2004年的9.2%提升至2023年的15.4%。

2024年09月21日
2024年1-8月沪苏浙皖四省进出口总值超10万亿元 其中苏浙皖外贸平均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

2024年1-8月沪苏浙皖四省进出口总值超10万亿元 其中苏浙皖外贸平均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

近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陆续公布前8个月外贸规模数据。沪苏浙皖分别实现进出口总值2.81万亿元、3.65万亿元、3.49万亿元和5529.6亿元,合计达10.5万亿元。其中,苏浙皖三省外贸平均增速达7.8%,超全国平均水平。

2024年09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