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养老基金补空账近尾声?

  导读:我国养老基金补空账近尾声?2012年参保人数约2.8亿人,其中职工约2.1亿人,退休人员0.69亿人,退休人员占总参保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10年抚养比年均增长0.7%

  人社部昨日在其官方网站公布“2003—2012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情况”,其中2012年总收入18363亿元,财政补助2430亿元,总支出14009亿元,结余22968亿元。养老保险基金的总收入、财政补贴、总支出、结余额均逐年递增。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参保职工人数和离退休人数增加了近一倍,抚养比也逐年增长。养老基金总收入年均增速为21.4%,超过总支出年均增速,养老基金累计结余额年均增速为33%。
  2012年参保职工人数为离退休人数3倍
  昨日,人社部在其官方网站对近10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昨天公布的相关数据包括“2003—2012年全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情况”和“2003—2012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情况”两个统计表格。
  “2003—2012年全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情况”显示,过去10年,我国参保总人数从1亿3881万人增加到2亿8272万人,增加了1亿4391万人,增长了一倍多,年均增长8.2%。其中参保职工人数从1亿324万人增加到2亿1361万人,增加了1亿1037万人,增长一倍多,年均增长8.4%。离退休人员从3557万人增加到6911万人,增加了3354万人,年均增长7.7%。
  参保总人数、参保职工人数和离退休人数在这10年间基本都增长了一倍左右,参保职工人数年均增长8.4%,超过离退休人数7.7%的年均增长率。
  2012年参保人数约2.8亿人,其中职工约2.1亿人,退休人员0.69亿人,退休人员占总参保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
  10年抚养比年均增长0.7%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4.3%, 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超过2亿。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曾表示,到2025年前后,由于人口红利结束,我国将出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状态,“交钱的人越来越少,领钱的人越来越多了,把交的钱都发出去还不够。”
  抚养比,即参保职工人数除以离退休人数。人口抚养比是反映社会经济负担的一项重要指标。抚养比比值越大,证明劳动力人均承担的抚养人数就少。抚养比比值越小,证明劳动力人均承担的抚养人数就多。
  但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06年,抚养比一直在2.89至2.98之间浮动,2007年突破3,达到3.01,之后5年在3.01至3.16之间上下浮动。抚养比分别在2004年、2009年和2012年出现过3次负增长,但10年间总趋势呈增长态势,年均增长0.7%,并没有出现整体下降趋势。
  养老基金结余额年均增速为33%
  近年来,多位专家提出养老基金空账问题,有专家估计我国养老基金空账超过2万亿元。2012年12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报告称中国14省份2011年养老基金收不抵支,缺口达767亿元,再次引发对于养老基金双轨制讨论的热潮。
  近期,《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被许多专家解读为可用于解决养老基金空账问题。
  人社部昨天公布的“2003—2012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情况”显示,2012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为22968亿元。
  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基金总支出呈现较快增长趋势,达到年均20%,养老基金总收入年均增长21.4%,增速超过支出的增速,而国家对此的财政补助也以年均接近两成的速度增加。养老基金累计结余额年均增速为33%。
  本月18日,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目前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之间养老保险政策不统一,各地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与结余不平衡,去年全国一半以上的结余资金主要集中在东部少数几个省市,而中西部地区都要靠中央财政提供不同程度的补助资金来确保养老基金按时足额发放。去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超过2万亿元,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不会动用作为国家战略储备基金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来弥补部分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支缺口。制图/潘璠
  解读
  “此时公布养老基金结余旨在澄清空账问题”
  解读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
  “抚养比”增长 养老基金现状乐观
  北青报: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今年老年人将超过2亿,有观点认为劳动人口数量会逐年减少,未来会出现更少劳动人口供养更多老年人口现象,而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10年抚养比年均增长0.7%,这是为什么?
  唐钧:这个数据指的是企业参加保险的职工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等,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劳动人口和老年人口。我国老龄化加剧是事实,但是在养老保险方面,过去很多农民工没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现在他们参加了,所以抚养比会增长,这说明养老基金现状还是挺乐观的。
  养老基金“空账”与结余基本“扯平”
  北青报:我国养老基金空账问题一直是热点,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基金累计结余额近2.3万亿元,这是不是说明空账问题不存在,或者没有那么严重?
  唐钧:空账就是个人账户里本来应该有钱,但实际上没有。我们平时说的养老基金空账就是指企业职工的养老基金空账,因为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养老靠财政拨款,没有空账这个说法。
  我们经常说的空账问题是存在的,因为各省养老基金情况不均匀,现在空账估计达到2.3万亿元。按照人社部公布的这个数据,有超过2万亿元的累计结余额,那么说明如果全国统筹的话,空账已经基本补齐了,也就是说,现在把结余的钱放到个人账户里,就快扯平了,这说明现在养老基金的问题没那么严重。
  公布养老基金结余旨在澄清“空账”问题
  北青报:多年来一直有人呼吁人社部公布我国企业职工养老基金的基本情况,为什么突然选择在这个时候公布?
唐钧:近年来全社会都在讲空账问题,有些人为了某种目的,夸大了空账问题的严重性。普通百姓可能不会去仔细研究空账问题,而会认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空账,我们的钱哪儿去了?公布这些数据,可能会有澄清这些问题的考量。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基金市场产销调研与运营战略研究报告(2013-2017)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出口跨境电商规模再创新高 高科技产品引领出海新浪潮

我国出口跨境电商规模再创新高 高科技产品引领出海新浪潮

8月15日,在2025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上,亚马逊全球开店正式发布《2025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发展趋势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首次揭晓“2025产品创新出海品牌五十强”榜单,深度解读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创新路径与发展趋势。

2025年08月18日
2025年京东二季度收入增速创近三年新高 外卖业务爆发式增长199%

2025年京东二季度收入增速创近三年新高 外卖业务爆发式增长199%

8月14日,京东集团(JD.O;9618.HK)发布2025年二季度财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财报显示,京东二季度实现收入3,5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远超市场预期,并创下近三年来收入增速的新高。这一强劲表现主要得益于核心零售业务的持续增长以及包括京东外卖在内的新业务的迅猛发展。

2025年08月16日
中国《商品二维码》新国标正式实施 “以码为媒”数字经济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中国《商品二维码》新国标正式实施 “以码为媒”数字经济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7月23日,中国新修订的《商品二维码》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通过统一技术规范,实现一个二维码整合价格结算、产品溯源、数字标签等全链条信息,为消费者、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更高效、安全的数字化服务。

2025年07月25日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7月14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截至2024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总量达1067.01万台套,其中,国产仪器设备992.51万台套,国产仪器设备替代率创新高,数量占比突破93%,显示国产仪器设备在检验检测领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2025年07月16日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7月10日,民政部、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惠老助老、品质生活”为主题,将持续至12月,旨在通过系列惠民举措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2025年07月11日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7月1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微信消息显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降低征信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668号),自2025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的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2025年07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