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智贸易结构的互补性与投资环境的差异性,行政(adminis-tration)、地理(geography)和经济(economy)四个方面的差异大小,如果两国在这四个方面的综合差异较小,那么两国在开展跨国投资时会相对容易;反之,往往会因削减跨国投资的动机或要求更高的投资能力而导致跨国投资的减少。
中智间的贸易结构,直接反映了两国之间要素的互补性。智利的国土面积和市场规模虽然较小,但智利的矿产和农业资源丰富。而中国,一方面作为世界的制造中心,虽然具有强大且相对低成本制造的生产能力,但在基础原料和资源方面相对匮乏。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及三十多年的经济增长,培育了巨大的国内市场,对智利优质的农副产品也有极强的购买力。两国这种高度的要素互补性,在中智自由贸易协定的支持和全球产业链的布局下,就形成了上述贸易结果。
然而,从国际投资理论出发,良好的贸易互补条件,并不必然会引发相互的投资:只有当一方或双方企业具有跨国投资的动机和能力时,跨国投资才会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差异大小。为此,在跨国企业进行跨国投资选址时,往往会利用哈佛商学院教授Panka-jGhemawat提出的CAGE模型对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差异进行初步检验。根据CAGE模型,投资者可以对比投资国与东道国在文化(culture)、行政(adminis-tration)、地理(geography)和经济(economy)四个方面的差异大小,如果两国在这四个方面的综合差异较小,那么两国在开展跨国投资时会相对容易;反之,往往会因削减跨国投资的动机或要求更高的投资能力而导致跨国投资的减少。
采用CAGE模型分析中国与智利的差异,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与智利的确属于综合差距较大的国家。在文化方面,由于智利早期曾受到西班牙长达300年的殖民统治,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并拥有大量的来自欧洲的移民,因此深受西班牙和欧洲文化的影响;而中国有着自己5000年的东方传统文化传承,与欧洲文化差异很大,与智利之间的文化差异也非常大。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智利从70年代起就开始实行全面开放政策,并深受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而中国作为追赶型国家,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一直是依靠中央集权式的国家管理方式,因此两国在行政管理方式上也体现出巨大的差异。在经济发展程度方面,智利也明显高于中国。智利是OECD成员国,人均GDP是中国的两到三倍,经济发展程度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在地理位置方面,智利与中国之间遥远距离是显而易见的。
由此,对于中国年轻的跨国企业而言,要克服上述巨大差异、最终实现对智利的投资,显然是难度很大的。特别是,作为对外投资的后来者,面对已经高度国际化的智利市场和对智利环境非常熟悉国际竞争者,不少中国企业对投资智利望而却步,是可以理解的。由此,利用CAGE模型在国家层面对中智综合差异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前中国企业鲜有投资智利以及中国与智利之间投资与贸易不平衡的现象。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人力资源派遣市场现状调研及运营战略研究报告(2013-2017)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