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内容提示:与此同时,有消息称,即将出台的《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国内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左右,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一场席卷华北、江南、华南等地的大雾天气使得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变得“不太平”,本周一北京气象台发布的大雾黄色预警称,京城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300米,大雾将会使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呼吸道病人增多,更严重的是,大雾天气对陆、海、空交通运输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受大雾影响,北京、山东、河北、山西等多个地方航班被延误或取消,多条高速公路被迫关闭。

  持续的大雾阴霾天气使得人们对大气污染治理和生活环境的关注再度升温。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表示,下一步将开征环境保护税等。有消息显示,由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与环保部联合编制的《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11-2015》制定完毕,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根据该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投资总量将达2600亿元。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院长徐文龙介绍说,该规划具体内容将列入三部委的年度计划,不需要上报国务院,目前规划已在实施中。“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的城市垃圾设施建设模式。该规划在明确政府责任,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还将采取有效措施,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纵观世界各国污染治理的不同侧重点,几乎都要走过从水到大气,再到固体废弃物的一条路子,我国也不例外。”中国环境学会固体废物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聂永丰表示,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固废处理是比污水处理、大气治污大得多的产业,超过环保产业总产值2/3.

  国家主席胡锦涛前不久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预计“十二五”时期,中国环保产业将继续快速增长。2015年环保产业总产值有望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2011年至2015年,中国环保投资将达3.1万亿元人民币,较过去5年翻一番。

  与此同时,有消息称,即将出台的《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国内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左右,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核心领域的环保装备产业和环境服务业产值分别达5000亿元。同时,国家鼓励有实力的节能环保类公司做大做强,“十二五”期间,要形成100家左右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环保企业,其中包括50家环境服务型企业。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新闻发言人陈尚芹曾表示,正在酝酿的《国家“十二五”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将围绕“水气声垃”展开,分别是水污染治理,除尘、脱硫、脱硝等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噪声处理等四个方面。“其中,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均会是重点”。

  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被认为是环保产业的两大支柱。有业内人士表示,“十二五”垃圾处理产业面临三大利好:一是随着国家日趋重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标准,环保投资有望大幅追加;二是服务区从城区扩大到郊区、县城,垃圾处理总量的增加扩大了市场需求;三是城区现有收运垃圾的处理率仅为2/3左右,其余的诸如秸秆燃烧、垃圾围城等仍处于“真空地带”,未来仍有较大挖潜空间。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也表示,垃圾处理产业“西部下到县,东部下到乡”的格局将在“十二五”逐步推开,形成“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产业链,点亮更大的环保产业前景。该人士还表示,未来垃圾处理将不仅仅是简单清运和填埋,填埋需要铺设防渗膜,焚烧需要进行二噁英等有毒尾气处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驱动型明显的环保产业,逐步提高的规划目标及逐步加严的行业标准,将为环保产业大发展提供显著空间。

  有业内人士称,“十二五”期间将是环保产业的黄金期,环保产业的市场潜力相当巨大。然而,由于投资主体单一,资本流向环保市场十分困难,再加上环保投资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高风险等特点,此前相应的激励政策一直不到位,环保产业的资本市场不温不火。这次,借政策东风,“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或将迎来期待已久的繁荣,其所蕴含的机会也受到市场的关注。

  平安证券分析师认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和微观条件在不断完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和中国节能减排的承诺,是推动节能环保产业持续发展的宏观因素。随着政策、技术、资金等各项微观条件的不断完善,节能环保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将呈现龙头带动、多点开花的局面。

  该分析师进一步分析说,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将有效提振各行业节能、环保需求,各项财政补贴及融资规划出台有助于引入更多资本及市场参与者。我们认为,节能环保产业有望在未来5至10年迎来飞速发展,整体增速有望保持15%至20%,重点行业龙头有望达到30%。看好变频器、余热利用、脱硝及垃圾处理等相关行业。

  中信证券研究部认为,政策预期或将推动板块活跃,建议投资者关注未来环保大会的召开及环保“十二五”规划、节能环保产业振兴规划、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规划等规划的出台,并把握三方面的投资机会,业绩确定性较高、政策关联度高的细分领域龙头、具备订单/项目等事件性催化剂公司。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1-10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0.6%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同比增长2.0%

2024年1-10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0.6%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同比增长2.0%

11月21日下午,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会上通报了2024年1-10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58.3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其中,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66.5亿美元,同比增长3.0%。

2024年11月23日
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货币经济回升向好

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货币经济回升向好

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人民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各项贷款高6.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3.51万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4.8%,均超过全部贷款增速。

2024年11月18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1% 其中清洁能源产业占43.1%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1% 其中清洁能源产业占43.1%

11月10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5.75万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7.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5.67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11.86万亿元和12.04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8%。

2024年11月12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货物贸易顺差5182亿美元 同比增长17%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货物贸易顺差5182亿美元 同比增长17%

11月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4年三季度及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7130亿元;2024年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0441亿元。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顺差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8%,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双向跨境资本流动总体稳

2024年11月11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5% 旅行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42.8%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5% 旅行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42.8%

11月5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5181.4亿元,同比增长14.5%;服务出口22733.4亿元,同比增长15.3%;服务进口32448亿元,同比增长14%;服务贸易逆差9714.6亿元。

2024年11月08日
2023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同比增长3%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

2023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同比增长3%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

指数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23.5,比上年增长3.0%,海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2024年11月01日
13部门联合发布《行动方案》 我国气象服务行业发展迎来利好

13部门联合发布《行动方案》 我国气象服务行业发展迎来利好

9月18日,国家疾控局等13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国气候变化与健康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全社会气候变化健康适应的友好环境基本建成。

2024年09月23日
2024年1-8月中国对东盟中间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9.6%

2024年1-8月中国对东盟中间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9.6%

9月20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二十年来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快速扩大,从2004年的8763.8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41万亿元,年均增长11%,占中国外贸总值比重由2004年的9.2%提升至2023年的15.4%。

2024年09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