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资银行“出海”为大势所趋

内容提示:经历了3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1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经历,中国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贸易大国,“十一五”期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累计116806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6倍。同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590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3.8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1.4%提高到2009年的5.1%。

欧债危机的出现,似乎为中资银行大举并购或提速“出海”创造了相当好的机会。而中国银行全球化的步伐与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够吻合,投资金额和扩张速度都相对不足也要求中资银行必须“走出去”。面对风险与机遇,专家表示——

  

中资银行“出海”需修炼内功严控风险

  

深陷欧债危机而申请破产保护的曼氏资产是否会成为中资银行的海外猎物?此消息尚无官方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中资银行的国际版图正在加速挺进。


  

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5家大型商业银行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共设有89家一级境外营业性机构,收购或参股10家境外机构;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5家分行、5家代表处;2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2家代表处。而从2011年11月8日起的20天里,仅交通银行就有3家海外分行或子银行集中开业。

  

尽管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中资银行国际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中国银行业海外扩张是发展趋势所在,但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11月15日在“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上却表示,中资银行应严控“出海”风险。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也指出,和西方国家银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仍是一个略显稚嫩的行业,当务之急是要修炼好内功,为“走出去”做好充分的准备,循序渐进为宜,不可操之过急。

  

“走出去”是大势所趋

  

经历了3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1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经历,中国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贸易大国,“十一五”期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累计116806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6倍。同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590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3.8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1.4%提高到2009年的5.1%。

  

“跟随客户”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的主要动机之一。但中资银行全球化的步伐显然与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够吻合,投资金额和扩张速度都相对不足,资产占比和利润贡献与国际银行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企业客户对境外金融服务的主要要求是服务效率高、网点充足、收费合理、操作便捷,一般更倾向于选择我国商业银行服务。但目前我国境外银行的现状是网点少、人员不足、产品单一。“在业务种类方面,随着中国企业日益从采购、销售全球化发展到投资、生产全球化,其银行服务需求也相应发生变化,从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服务向多元化、综合化发展,衍生出巨大的公司金融和投行服务需求,这些都需要中资银行‘走出去’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表示,从中国的银行发展来看,中资银行要想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银行,就必须要朝跨国公司方向走。“毕竟经济发展国际化的进程是长期趋势,中资银行不论是出于服务企业还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都不能有悖趋势。”

  

金融危机以及接踵而至的欧债危机也给中资银行的并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2011年美国破产银行总数已近90家;而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多家银行面临评级下调,甚至破产分拆的困局,这就使得东道国企业对中资银行的金融需求增加,由于欧美银行业在此次危机中资本受损严重,也使得中资银行能在并购市场上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围绕战略目标筛选并购和参股对象。而危机后为了稳定金融体系、化解金融风险、吸引外资进入,部分国家降低了准入门槛,这也为中资银行“走出去”创造了窗口机遇。

  

多重风险考验

  

“出海”银行

  

然而,好机会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好时机。湖南省怀化市银行监管分局的莫开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虽然欧债出现危机,导致西欧以及世界一些国家金融机构资产的缩水,使其账面股值市价出现不断下跌趋势,为中资银行并购或扩大国外银行的股份提供了比较好的机会。但欧债低迷的谷底很难预见,如果欧债再现危机,股值跌幅很大,那么并购的中资银行就会蒙受资金上的巨大损失。

  

而另一方面,沿袭固有发展模式,依赖单一存贷利差来获取利润的中资银行如何适应国际金融的“游戏规则”也是待解的难题。“中国银行业在国内仍然是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依靠存贷利差获得垄断性收益,建设跨国银行的话,盈利能力将是个极大的考验。”黄泽民说。

  

对于中资银行因为国际化而投入的巨额资金和收益不符,一些投资机构也表示了质疑:银行走出去的目的是赢利,如果成本高企,而利润过低,就可以视为“资本浪费”。中国国有大行在海外“昂贵”扩张,投资巨大、消耗资本金但回报有限,转而又在国内借助资本市场补充资本金。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的做法有时得不偿失。

  

同时,由于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仍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要面临战略定位、机构网络、服务水平、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等多方面挑战。而海外扩张要特别注意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更为复杂的国际政治风险、国别风险、国际市场风险、汇率风险也是不能忽视的。

  

“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稍有不慎便可能招致经营损失和竞争失败。相比之下,‘走出去’要承担的隐患更多、风险更大。国内大银行由于股改上市、不良资产处置、股份机制构建比中小商业银行相对成功、而且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已在国外开设机构,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熟悉了国外一些国家金融监管及其他情况,‘走出去’获得成功的把握比中小银行要大,中小银行切不可盲目跟风,否则会给经营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害。”莫开伟说。

  

真正国际化是场“持久战”

  

“虽然目前大型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改制并成功上市,而且资产优良率、资产盈利能力都在稳步上升,但是,目前我国大型银行在法人治理结构及其他管理方面需要修改和动手术的地方还很多,行政色彩过于浓厚,在经营管理上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能力还相当脆弱,同时,当前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开发相对落后,仍处起步阶段,与国外银行相比差距很大。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苦练内功,把上述问题稳妥地消化并处理好,才能集中精力、轻装进军国外金融市场。”莫开伟表示。

  

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则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提到了人才储备问题,他表示,海外经营需要人才的储备。尽管中资银行有人才储备的传统和优势,但还是缺乏国际化经营管理的人才。“培养懂国际金融业务和国际金融运行规则的高层次人才,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至于“出海”后的发展路线,黄泽民认为,开始阶段,跨国银行应主要为本国的跨国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进而发展华侨客户,最后才可能发展少量的当地客户,网络不能过分扩展。“如果要到国外办银行,我认为应先在当地设立办事处,充分了解当地的金融、法律、经济、市场等情况,广结人脉,为开设分支机构做准备。兼并收购的风险太大。”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也强调,“中资银行‘走出去’不能仅仅满足于境外设立机构,以及业务规模单纯扩大,而是要通过‘走出去’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在客户营销、网络布局、品牌建设等方面实现协同,提高竞争能力。”他提出,银行应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做大做强自己的核心主业。远离高杠杆率或过度创新类金融产品和业务。其次,应该坚持强化风险管控,制定“走出去”风险管理战略,科学拟定风险管理目标。

  

“把好风险掌控关、做足客户营销文章、科学布局海外网络、树立品牌意识做好品牌建设,中资银行只有从这四方面努力夯实竞争基础,走集约化、高效化、品质型提升的质量之路,才能满足国际金融竞争多元化的需要。”莫开伟最后表示。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1-11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 其中东盟贸易占比15.8% 欧盟贸易占比12.8%

2024年1-11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 其中东盟贸易占比15.8% 欧盟贸易占比12.8%

12月10日,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23.04万亿元,增长6.7%;进口16.75万亿元,增长2.4%。

2024年12月11日
2024年1-10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73882亿元 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53160亿元 平均利率3.10%

2024年1-10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73882亿元 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53160亿元 平均利率3.10%

11月29日,财政部发布2024年10月全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10月,全国发行新增债券338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394亿元、专项债券2991亿元。全国发行再融资债券3476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808亿元、专项债券1668亿元。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6861亿元,其中一般债券2202亿元、

2024年11月30日
免签再度扩容 政策持续推动我国入境游行业市场恢复

免签再度扩容 政策持续推动我国入境游行业市场恢复

11月22日,据外交部领事司消息,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4年11月30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对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马耳他、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日本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

2024年11月25日
2024年1-10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0.6%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同比增长2.0%

2024年1-10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0.6%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同比增长2.0%

11月21日下午,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会上通报了2024年1-10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58.3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其中,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66.5亿美元,同比增长3.0%。

2024年11月23日
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货币经济回升向好

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货币经济回升向好

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人民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各项贷款高6.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3.51万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4.8%,均超过全部贷款增速。

2024年11月18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1% 其中清洁能源产业占43.1%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1% 其中清洁能源产业占43.1%

11月10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5.75万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7.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5.67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11.86万亿元和12.04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8%。

2024年11月12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货物贸易顺差5182亿美元 同比增长17%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货物贸易顺差5182亿美元 同比增长17%

11月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4年三季度及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7130亿元;2024年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0441亿元。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顺差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8%,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双向跨境资本流动总体稳

2024年11月11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5% 旅行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42.8%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5% 旅行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42.8%

11月5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5181.4亿元,同比增长14.5%;服务出口22733.4亿元,同比增长15.3%;服务进口32448亿元,同比增长14%;服务贸易逆差9714.6亿元。

2024年11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