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四家保险集团的高层将‘官升一级’

       内容提示:“应该很快,届时中组部将会分别莅临相关保险集团考察,走完程序之后,即升级为副部级单位;这也意味着四家保险集团的高层‘官升一级’。”11月10日,一位消息人士说。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下称“中国人寿”、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下称“中国人保”、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下称“中国太平”以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信保”的组织关系及人事权将统一交至中组部。

  “应该很快,届时中组部将会分别莅临相关保险集团考察,走完程序之后,即升级为副部级单位;这也意味着四家保险集团的高层‘官升一级’。”11月10日,一位消息人士说。

  保监会方面拒绝对此评论,但一位监管层人士透露,此事由决策层动议,可能性很大,不过,具体施行时间不好确定。“这样更为公平,保监会应监管行业而非个别企业。”他说。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说,现有体制下,类似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大型国有保险集团,资产规模很大,其组织关系、人事权理应由中组部负责管理。

  回归还是变革?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几大国有保险集团之组织关系及人事权的一种回归。

  1996年前,中国只有一家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简称“老人保”,其领导干部人事关系均在中组部。

  1996年之后,按照业务种类划分的“老人保”被拆分为四家保险公司:如寿险业务为中国人寿、财产业务为中国人保、再保险业务为中国再保险公司简称“中再集团”、以及总部设在香港的中保国际后更名太平保险集团;2001年,中国人保的出口信用保险部又被划出,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信保”.

  在中央金融工委1998年6月成立之后,这几家国有险企的组织关系及人事任命权则移至金融工委组织部。不过,随着金融“三会”的成立及中央金融工委的撤消,相关保险公司之人事任命权又被移至保监会。

  今年5月6日,原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副主席周延礼等亲临中国人寿集团宣布,原保监会主席助理、新闻发言人袁力接任中国人寿集团总裁和党委书记。杨超已到退休年龄,将正式退休。

  由于汇金对中再集团进行注资股改,中再集团的人事组织关系则早在2009年已从保监会转交由中投公司负责管理。因此,此次人事关系将从保监会“上交”至中组部的四家险企分别是: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平、中信保。

  未来,其人事权移至中组部之后,则由中组部企业干部局五局决定四大保险集团的高层任免,保监会负责行业监管。

  有意思的是,保监会对于人事权剥离之后的中再,其监管似乎更为严格。例如,保监会在今年7月到9月三个月的综合性现场检查时间内,查出中再集团诸多违规违法问题,中再集团及其旗下子公司共吃了7张罚单,罚金逾220万,中再可能因此成为今年来处罚最重的公司之一。

  业界人士分析,中再集团的罚单背后与其业务的特殊不无相关。“不过,监管层似乎没有看到这些内因,也驳回了我们的申辩。”一位接近中再高层人士说。他认为,某种意义上,7张罚单里潜藏了监管层的一些情绪因素。

  “由于没有人事权,保监会认为中投委派的高管并非出身保险业,未必真正了解保险。”上述人士称。

  问题是,未来同样的情况是否会出现在人事权即将划拨的上述四家保险集团?作为监管层,保监会既管制度建设又管人事任命,就像裁判与运动员不分,显然不利于高效监管。

  一位保监会官员说,虽然中再领导班子的管理权划给了中投,但按照《保险法》有关规定,其高管的任职资格审查还在保监会。如此,也许失去几家保险公司人事权的保监会可以找到某种平衡。

  事实上,关于保险集团高管人事调整的传言已有时日。据一位业界人士透露,之所以在此时点上明确方向,也有“目前保险集团规模、体量太大,市场影响力日益提升,但行政上,相应的保险集团高管只是局级干部,明显与其所掌管的保险机构不相适应”的考量。

  金融国资委猜想

  此次四险企的人事权移交,再次引发了业界对“金融国资委”的猜想。它们都是国有金融机构,而财政部一直在积极主张建立国有金融机构的管理机制,即金融国资委。

  也有专家呼吁设立金融国资委,区分监管者与出资人的角度,形成统一的金融监管。

  不过,消息人士说,调整利于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且决策层已经确定调整方向,理论上,与金融国资委的设想关系不大。

  此前,在财政部看来,随着国有金融资产规模的壮大与国资业态的变化,有必要明确国有金融资产出资人的职责,仿照国资委建一个管人、管事、管资产的平台。但中央国有企业的人事权并不在国资委,而是在中组部;此次四大国有险企组织关系、人事权划转至中组部,或许也是某种铺垫。

  财政部曾在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前的2006年底就动议设立金融国资委,但囿于各种客观原因,建议未被采纳,财政部也从未放弃该“诉求”。其初步设想是,财政部金融司与汇金共同设立金融国资委,负责管理所有的国有金融资产。财政部的政策依据是,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曾于2003年专门印发有关文件,称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继续由财政部负责。

  竹立家认为,成立金融国资委确有其必要性。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金融机构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我国大型国有金融机构需要统一管理,不妨直接在国务院下设相关机构。“但财政部是政府的大管家,其职能是如何使用好公共财政收入,不宜成为国有金融机构的管理者。”他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商务部公布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中国商务部公布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3月4日,商务部消息显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决定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并采取以下措施:

2025年03月05日
经济新增长!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

经济新增长!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

2月27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冰雪经济研究成果。该研究显示,2024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为0.98万亿元,同比增长8.0%;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六年平均增长率为7.82%,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之一。

2025年03月04日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0%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6.7%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0%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6.7%

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6.8%;第二产业增加值492087亿元,增长5.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6.5%;第三产业增加值765583亿元,增长5.0%,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6.7%。

2025年03月03日
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 资产净值合计31.93万亿元

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 资产净值合计31.93万亿元

2月25日,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

2025年02月27日
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975.9亿元 其中英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324.4%

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975.9亿元 其中英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324.4%

2月19日,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75.9亿元,同比下降13.4%,环比增长27.5%;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29家,同比下降7.8%。

2025年02月25日
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超144000只 规模达19.92万亿元

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超144000只 规模达19.92万亿元

2月2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144071只,存续基金规模19.92万亿元,较去年12月末的19.91万亿元有所增加。

2025年02月22日
破纪录!中国连续第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破纪录!中国连续第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2月7日,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外贸总额首次突破43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连续第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2025年02月10日
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 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 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2月3日,据商务部最新消息显示,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规模创下历史新高,结构持续优化,展现出广阔的发展潜力。

2025年02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