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上半年经济形势发布会上表示,总的来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初步测算,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7.28万亿元,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7.36万亿元,增长9.6%。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良好离不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所取得的初步成效。从上半年三大产业结构的数据变化来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1.3%提高到今年的42.6%,上升了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由上年的50.1%下降到49.7%,下降了0.4个百分点。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服务业既是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领域,又是促进工农业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的重要支撑。当今世界,服务贸易方兴未艾,服务产业转移加快,服务领域国际合作潜力很大,服务业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
我国“十一五”服务业发展目标能否如期实现,逐渐成为一个被关注的焦点问题。
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近年来,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为53%,高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为72.5%,低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为46.1%,相对而言,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早在1985年,“七五”计划就提出,要“加快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但是随后若干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被期待,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多有徘徊,甚至还有退步。
从两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结果来看,我国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中有升。2004-2008年,服务业实际年均增长13.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0.4%上升到41.8%,提高了1.4个百分点。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