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用世界7%土地养活了全球20%人口

去年此时,金融危机还未呈愈演愈烈之势,粮食日的主题是讨论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与生物能源,而今年的主题则是更为宏观的“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如果注意到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不久前在伦敦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的2009年全球饥饿人口的数量将在历史上首次超过10亿的数字,或许更能理解这一主题的意义所在。

    “金融危机是目前全世界粮食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丁声俊说。

    尽管如此,国内的情况似乎更为乐观。据报道,农业部部长孙政才10日在河北调研时表示,今年秋粮仍然有望获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生产大局已定,丰收在望。根据农情调度分析,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近40年来首次连续6年增产。

    “我们国家的粮食储备非常充足,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丁声俊说。

    “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从长远来讲应该高度重视农业及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这仍然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话锋一转,丁声俊又说道。

    而我国著名水稻专家、中国农业大学王象坤教授在说到这一话题时用到了“居安思危”这个词。那么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又该如何保证粮食安全?

    “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提高单产,而科技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王象坤表示。

    事实上,过去60年里,中国书写了用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奇迹,而农业科技做出了重要贡献。据专家测算,“七五”时期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7%,至“十五”期末已达到48%。

    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发出的“2030年谁来养活中国人”,牵动了全世界的神经。但是不久后,中国的杂交稻和超级稻带动的中国水稻增产回答了布朗——中国依靠科技进步和共同努力,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可能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1998年,我们的粮食连续4年丰产,当时政府宣布我国的粮食基本满足需求,丰年略有结余,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王象坤说。

    但由于从2000年到2003年,我国粮食却连续减产,库存不断减少,“布朗甚至认为他的‘2030年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可能提前到来。”王象坤说。

    王象坤分析,除了政策外,粮食减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近20年未出现像矮化育种和杂交稻这样对粮食生产带来突破性进展的科技成果。

    他认为:“出现这种原因主要是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特别是新品种推广的力度不够,品种是粮食生产中最为活跃与重要的因素,没钱没人,好品种得不到应用。”

    不管怎样,减产引起了各方重视。据王象坤回忆,2004年春天,相关部门连续4次召开农业会议。“当时科技部的863项目中,第一项就是关于两系杂交稻的。”

    “此后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王象坤说,“尤其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逐渐加大,一批种业公司起到重要作用,它们也可以承担项目来推广某个新品种,这是此后几年粮食增产的重要原因。”

    但与发达国家60%—80%的农业科技贡献率相比,我国农业科技还有很多上升空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尹成杰曾撰文指出,到2070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将达到70%。

    “在农业科技贡献率中,育种至少应该占到一半的比重。”王象坤说。

    两位专家也一致认为,利用生物技术提高优良品种的选育效率是重要途径。

    “当前农业生产对品种的要求越来越多,不仅要高产优质,还要抗病、抗虫、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等等,但要聚合这么多的优良性状仅靠常规育种很困难,而以转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主的生物技术育种则有可能实现,也就是说现代作物育种必须将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结合起来。”

    他强调,生物技术育种特别是转基因育种应尽快开放,使已有的大批转基因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此外,他认为应大力推广杂交粳稻的种植,“杂交籼稻的种植面积已经占整个籼稻种植面积的很大比例了,但我国种植粳稻的面积是1亿3千万亩,这其中杂交粳稻只占500万亩,所以还有很大的增产空间。”

    “提高粮食产量的另一个方面是要改造中低产田,这一途径对于粮食增产也非常重要。”王象坤说,“我国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现在高产田的产量已经达到六七百公斤,再往上大面积提高难度相对比较大,而中低产还可以开发。”他表示,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主要可以通过改良土壤、科学灌溉、选育合适品种等途径来实现。

    丁声俊则强调,应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尤其是对农村的科技投入。“农村始终是农业的主战场,现在农村的科技人员、科研机构都比较薄弱,所以在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的装备等方面我们都需要增加投入。”

    来源:科技日报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商务部公布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中国商务部公布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3月4日,商务部消息显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决定将莱多斯公司等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并采取以下措施:

2025年03月05日
经济新增长!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

经济新增长!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

2月27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冰雪经济研究成果。该研究显示,2024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为0.98万亿元,同比增长8.0%;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4万亿元,六年平均增长率为7.82%,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之一。

2025年03月04日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0%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6.7%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0%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6.7%

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6.8%;第二产业增加值492087亿元,增长5.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6.5%;第三产业增加值765583亿元,增长5.0%,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6.7%。

2025年03月03日
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 资产净值合计31.93万亿元

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 资产净值合计31.93万亿元

2月25日,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

2025年02月27日
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975.9亿元 其中英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324.4%

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975.9亿元 其中英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324.4%

2月19日,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75.9亿元,同比下降13.4%,环比增长27.5%;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29家,同比下降7.8%。

2025年02月25日
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超144000只 规模达19.92万亿元

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超144000只 规模达19.92万亿元

2月2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144071只,存续基金规模19.92万亿元,较去年12月末的19.91万亿元有所增加。

2025年02月22日
破纪录!中国连续第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破纪录!中国连续第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2月7日,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外贸总额首次突破43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连续第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2025年02月10日
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 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 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2月3日,据商务部最新消息显示,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规模创下历史新高,结构持续优化,展现出广阔的发展潜力。

2025年02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