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用世界7%土地养活了全球20%人口

去年此时,金融危机还未呈愈演愈烈之势,粮食日的主题是讨论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与生物能源,而今年的主题则是更为宏观的“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如果注意到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不久前在伦敦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的2009年全球饥饿人口的数量将在历史上首次超过10亿的数字,或许更能理解这一主题的意义所在。

    “金融危机是目前全世界粮食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丁声俊说。

    尽管如此,国内的情况似乎更为乐观。据报道,农业部部长孙政才10日在河北调研时表示,今年秋粮仍然有望获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生产大局已定,丰收在望。根据农情调度分析,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近40年来首次连续6年增产。

    “我们国家的粮食储备非常充足,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丁声俊说。

    “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从长远来讲应该高度重视农业及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这仍然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话锋一转,丁声俊又说道。

    而我国著名水稻专家、中国农业大学王象坤教授在说到这一话题时用到了“居安思危”这个词。那么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又该如何保证粮食安全?

    “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提高单产,而科技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王象坤表示。

    事实上,过去60年里,中国书写了用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奇迹,而农业科技做出了重要贡献。据专家测算,“七五”时期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7%,至“十五”期末已达到48%。

    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发出的“2030年谁来养活中国人”,牵动了全世界的神经。但是不久后,中国的杂交稻和超级稻带动的中国水稻增产回答了布朗——中国依靠科技进步和共同努力,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可能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1998年,我们的粮食连续4年丰产,当时政府宣布我国的粮食基本满足需求,丰年略有结余,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王象坤说。

    但由于从2000年到2003年,我国粮食却连续减产,库存不断减少,“布朗甚至认为他的‘2030年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可能提前到来。”王象坤说。

    王象坤分析,除了政策外,粮食减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近20年未出现像矮化育种和杂交稻这样对粮食生产带来突破性进展的科技成果。

    他认为:“出现这种原因主要是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特别是新品种推广的力度不够,品种是粮食生产中最为活跃与重要的因素,没钱没人,好品种得不到应用。”

    不管怎样,减产引起了各方重视。据王象坤回忆,2004年春天,相关部门连续4次召开农业会议。“当时科技部的863项目中,第一项就是关于两系杂交稻的。”

    “此后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王象坤说,“尤其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逐渐加大,一批种业公司起到重要作用,它们也可以承担项目来推广某个新品种,这是此后几年粮食增产的重要原因。”

    但与发达国家60%—80%的农业科技贡献率相比,我国农业科技还有很多上升空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尹成杰曾撰文指出,到2070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将达到70%。

    “在农业科技贡献率中,育种至少应该占到一半的比重。”王象坤说。

    两位专家也一致认为,利用生物技术提高优良品种的选育效率是重要途径。

    “当前农业生产对品种的要求越来越多,不仅要高产优质,还要抗病、抗虫、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等等,但要聚合这么多的优良性状仅靠常规育种很困难,而以转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主的生物技术育种则有可能实现,也就是说现代作物育种必须将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结合起来。”

    他强调,生物技术育种特别是转基因育种应尽快开放,使已有的大批转基因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此外,他认为应大力推广杂交粳稻的种植,“杂交籼稻的种植面积已经占整个籼稻种植面积的很大比例了,但我国种植粳稻的面积是1亿3千万亩,这其中杂交粳稻只占500万亩,所以还有很大的增产空间。”

    “提高粮食产量的另一个方面是要改造中低产田,这一途径对于粮食增产也非常重要。”王象坤说,“我国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现在高产田的产量已经达到六七百公斤,再往上大面积提高难度相对比较大,而中低产还可以开发。”他表示,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主要可以通过改良土壤、科学灌溉、选育合适品种等途径来实现。

    丁声俊则强调,应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尤其是对农村的科技投入。“农村始终是农业的主战场,现在农村的科技人员、科研机构都比较薄弱,所以在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的装备等方面我们都需要增加投入。”

    来源:科技日报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商品二维码》新国标正式实施 “以码为媒”数字经济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中国《商品二维码》新国标正式实施 “以码为媒”数字经济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7月23日,中国新修订的《商品二维码》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通过统一技术规范,实现一个二维码整合价格结算、产品溯源、数字标签等全链条信息,为消费者、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更高效、安全的数字化服务。

2025年07月25日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突破93%!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仪器国产化率创新高

7月14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截至2024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总量达1067.01万台套,其中,国产仪器设备992.51万台套,国产仪器设备替代率创新高,数量占比突破93%,显示国产仪器设备在检验检测领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2025年07月16日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民政部、商务部牵头主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 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7月10日,民政部、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惠老助老、品质生活”为主题,将持续至12月,旨在通过系列惠民举措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2025年07月11日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大幅下调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7月1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微信消息显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降低征信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668号),自2025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的征信服务收费标准。

2025年07月02日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 我国正加速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型

6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2025年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蒋彤介绍,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专利授权质量保持稳定,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审查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5年06月30日
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居民可实时跨境汇款

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居民可实时跨境汇款

6月22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共同推动下,“跨境支付通”系统于6月22日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实现全面互联互通。今后两地居民可通过手机银行实时完成跨境汇款,并可自主选择人民币或港币作为到账币种。

2025年06月24日
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在天津落地 助力能源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

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在天津落地 助力能源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

6月10日,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获悉,中海油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近日成功发行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两新”中期票据,发行规模达8亿元,期限2年。这是天津市在“两新”债券领域的首次突破。

2025年06月12日
我国标准物质批准数量大幅增长 国际计量互认能力持续位居国际第一梯队

我国标准物质批准数量大幅增长 国际计量互认能力持续位居国际第一梯队

6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5月,我国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468项,同比增长65.9%。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达18926项,标准物质国际计量互认能力持续位居国际第一梯队。标准物质作为化学、生物等领域检测的“标尺”和“砝码”,是国家计量能力建设的重要支撑。

2025年06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