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时尚的运动,高尔夫,一进入中国就引起了争议。
有人说这是一项高雅的运动,也有人说这是“绿色鸦片”;有人说这是非常好的社交工具,也有人说这是腐败的重灾区;有人说高尔夫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也有人说高尔夫占用大量耕地;有人说高尔夫的环境太优美了,也有人说高尔夫对环境的污染太严重了……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认识高尔夫?真实的高尔夫到底什么样?
被误解的高尔夫
似乎从1984年新中国第一个高尔夫球场落户广东开始,贵族化、奢侈品等渲染性的词汇就与高尔夫为伴,并不断深入人心。以至今天很多人把高尔夫与奢侈品画上了等号。
1984年,由著名球王美国人阿诺德·帕尔默设计、香港富豪霍英东出资,在广东中山三乡建设的中国内地第一个高尔夫球场——中山温泉高尔夫乡村俱乐部开幕,这正式标志着中国高尔夫的诞生。
从1984年到1987年,仅仅三年中山温泉的公司会籍价格从5万港元,飙升到50万港元。现在动辄百万的会籍费,也是屡见不鲜。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这就是中国高尔夫从一开始便处于房地产开发的附属地位,这与国外刚好相反。有人毫不客气地指出:高尔夫球场不过是房地产(别墅)开发商在投资房产时所建造的“一间豪华会客厅”,高尔夫投资并不具备一般的产业投资要素,尚未形成独立的体育产业。
2007年初,“美国体育经纪之父”利·斯坦伯格来华时认为,中国体育产业最紧迫的是要做三件事,即需要更多的电视体育节目、广告商愿意在体育上投资、必须创造体育明星。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体育产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有影响力的体育明星、专业的传媒等几个要素。硬件设施是组织、运营体育赛事的基本条件,体育明星是为赛事获得人气的重要筹码,媒体则是体育与大众沟通以及投资商盈利的最关键环节。
而这三点恰恰是目前中国高尔夫产业发展的致命瓶颈。
土地资源的短缺一直是笼罩在中国高尔夫头顶的巨大阴影,同时来自各方面的环保问题指责与质疑也让球场建设“雪上加霜”;
本来体育赛事与明星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然而当我们仔细盘点目前国内的各种赛事,不难看出,所有重大的比赛都是“舶来”的,在比赛总奖金超过百万美元的赛事中,几乎看不到中国球员的身影;
而国内关于高尔夫的新闻往往引发社会争议。国内第一个“吃高尔夫螃蟹”的高校是深圳大学。1997年,深圳大学成立了高尔夫学院,开设了高尔夫经营管理、高尔夫场地管理、高尔夫运动与训练等相关专业,结果引发了大家对这一设置的热议。2006年,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向外界宣布:2006级厦大学生都要上高尔夫球课,其中对管理、法学、经济、软件学院的学生还是必修课,“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打高尔夫球”。网上又是反对声和赞成声混在一起。2007年11月,中国青年报也把国内50多所高校开高尔夫专业,收费昂贵引发争议进行了重点报道。
国家体育总局小球管理中心副主任崔志强接受《小康》采访时说:“媒体和业内对高尔夫的过度张扬和炫耀成为致命杀手”。崔志强说,高尔夫正如同它的发源地,欧洲的老贵族一样,原始本质是崇尚传统、低调、不张扬的,注重的是球员对这项运动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尊重。
国内某著名平民报纸举办高尔夫球比赛,在头版刊登消息:一杆进洞奖励豪华别墅,高档汽车。这些新闻其实是对大众的一个误导,同时又会影响高尔夫的发展。
高尔夫在中国有着先天的缺陷。
过去对高尔夫球经营的税收一直采用弹性税,营业税的税率在5%至20%之间浮动。2001年4月,国家调整了娱乐业营业税的有关政策,变浮动为定税,统一按照20%的标准收取,高尔夫球、保龄球、台球等也被列入调整范围内,从此高尔夫球进入“娱乐圈”。如今台球、保龄球的税率已经下调,“重归”体育行业,而高尔夫球仍然深陷在“娱乐业”中无法自拔。
2004年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办发〔2004〕1号文件,《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
2006年4月1日,国家开始征收奢侈品消费税,其中包括高尔夫球具和用品。
2007年1月1日起,奢侈品进口税大幅度上调,旅客携带或邮寄入境的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的进口税税率将由10%调整为30%。
2006年以前国家发改委的用地项目目录中,高尔夫球场建设用地为限制类,2006年版的用地项目目录中,将高尔夫球场建设用地从限制变更为禁止。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提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认真落实新修订的禁止类和限制类项目用地的规定,特别要禁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高尔夫球场、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建培训中心等项目用地。”
其实,高尔夫是一个产业
现代高尔夫的特征之一就是产业化。体育产业在全球经济中超过了汽车产业,仅次于能源和信息,这是经济学家始料未及的。
高尔夫产业是怎样形成的呢?
拿一个球场来说,就涉及到设计、建设、施工,施工中就涉及到机械、草种、地下管网等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一个球手打球,需要球具、服装,打球的人多了,就促进了高尔夫用品的发展。另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广告,因为关注高尔夫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商家发现通过支持高尔夫运动,支持高尔夫球手,获冠名权等,可以带来极大的商机。大概是2001年,高尔夫球手“老虎”个人年收入超过了乔丹,达到了1700多万美金,其中广告收入就达980万,现美国PAG的冠名权就超过800万美金。网球比赛一场下来冠军也就6万至7万美金。再就是电视转播,对高尔夫产业的推动也是巨大的。
五十年代初,美国第一次把电视转播技术运用到高尔夫转播中。高尔夫转播是难度最大的转播之一,它要在7000码范围内,在海边、树林、山地追踪一个小球的轨迹,难度是非常大的。五十年代一场球观众只有几万人,而现在,一个全球转播,情况大不一样,有几千万人同步观看,商机极大。
中国高尔夫网副总经理许雯雯在接受《小康》采访时说,高尔夫运动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与足球、网球一起成为同时受到人们普遍欢迎的三项体育运动。高尔夫产业的贡献在体育运动中排列第三位,有资料记载,高尔夫产业每年的收入为650亿美元,高尔夫运动的发展趋势从美国PGA的奖金的变化就可以看出,20年前是10万美金,现在是800万美金,说明高尔夫产业发展迅猛。
许雯雯说:“高尔夫在亚洲发展最快的是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高尔夫产业对其它产业的带动力达1:13,比会展的1:9还高。”如果谁不重视它,就会在经济社会方面落伍,谁不支持它,也会失去这个经济增长和提高发展的机会。
因此说,对高尔夫经济、高尔夫产业的态度,是对现代人类生活新的理解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高尔夫有着良好的生存空间
中国的高尔夫运动到目前为止已经走过23年。深圳高尔夫俱乐部总经理郁小平说:“时间很短,全球的世界的高尔夫是五百多年。但是我们创造了世界高尔夫运动五百多年历史的很多进步。比方说在成长期,如果按十八洞来算,我们的球场发展速度是最快的。我是经过了比较细致测算的。”
“中国高尔夫运动的实际作用与意义,已远远超过休闲体育运动自身的意义。为什么这么说?”
“中国的高尔夫运动为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为我们经济建设,为我们生态环境建设是做了贡献的,功不可没。那么如何保证高尔夫在中国健康持续地发展,如何保持和放大它的作用,如何让更多的中国人能够参与这项运动,享受到它的健康休闲和快乐”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很多,但有两点最重要。一个是如何解决好水土资源矛盾的问题。第二个如何解决好发展的模式结构。比方针对中国的国情,我们是八山一水一分田,我们可以利用荒山荒坡地,唐山有一个球会,他的球场原来是个一百多年的废矿废弃了,其实中国很多球场都是这样建的,这不仅不占用土地资源,而且我们还给一些荒山披了绿,我觉得这是一个方向。比方说针对社会的质疑,所谓的贵族消费,如何降低消费呢?我觉得这里有很多方式。比如城市现在都在建主题公园,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搞体育公园呢?体育公园有高尔夫项目,网球项目,有攀岩,有游泳,既让人们锻炼了身体,又让人们享受到生态环境,多好啊。再比如我们城郊重大的社区规划当中都要有绿地,我们就可以建迷你球场,国外都是有的。通过这样让更多人参与,把我们的消费门槛降低。”深圳高尔夫俱乐部总经理郁小平如是说。
北京林业大学草坪研究所所长,高尔夫教育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韩烈保对高尔夫用地也提出类似建议。他接受《小康》采访时说:“要尽可能避免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要重点利用沙地、裸土地和裸岩石砾建设高尔夫球场;要科学利用沼泽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苇地、滩涂等”。
“多元化”高尔夫是大趋势
长期作为房地产投资附属的高尔夫产业,要想独立发展,并借助整个体育产业迅速崛起,就必须要打破“贵族神话”,走进大众生活。
从目前国内许多球场悄然在进行的一些营销调整来看,高尔夫球场服务对象的两极分化趋势将日益明显。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几乎全国所有的高尔夫球场在击球价格上差距并不大,各大球会的会籍价格也相对持平。在未来几年,这种格局将逐渐被打破。一方面,部分球场将进一步建成私人球场,会籍价格成倍飙升,有业内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北京等地很可能会出现会籍价格数百万甚至近千万的顶级私人球会;另一方面,更多球场已经开始在调整打球价格,吸引普通老百姓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在上海等地,已经出现了价格低至1000元左右的短期会籍卡,这部分球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大众球场。
对于其生存之道,崔志强对《小康》说:“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能够改变的。积极应对,强调高尔夫球运动的积极正面意义,健康、向上、诚信、和谐,努力消除负面影响,正确引导舆论与公众;强调和突出高尔夫球作为体育运动特质(健身,培养优秀品质,为国争光等);最大限度降低社会冲突的可能性,避免引发任何社会矛盾,尤其是避免与社会弱势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协调社会关系,低调行事。不要言必称贵族,不要与人民为敌!”
球场定位的差异、打球价格的分化,都是中国高尔夫产业的积极尝试。这些尝试也是符合经济学规律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休闲生活的追求,高尔夫产业将会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
客观认识高尔夫才能理解高尔夫
为高尔夫“正名”——访同济大学高尔夫商学院理事长马骏
客观认识高尔夫,才能理解高尔夫。
高尔夫究竟是个什么玩意?有人说其好,有人讲其坏。因此,社会上才有健康高尔夫和腐败高尔夫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观
高尔夫其实是一种时尚文明的体育休闲运动,是健康消费。
回应“占地说”——
《小康》:我注意到一些官方和媒体普遍认为高尔夫球场占用大量耕地,中国的球场太多了。是不是这样?
马骏: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恰恰说明了有些人并不懂得高尔夫的常识。从高尔夫运动的挑战性来说,高尔夫球场不需占用耕地,占用耕地的球场就是不懂高尔夫。简单地说我国土地性质分为三大类: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以及其它的河流水面、湖泊面、苇地、滩涂、冰川和永久积雪地等。根据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办公室1996年10月31日汇总的数据,我国未利用地约393447.2万亩,占我国土地总面积1426010.3万亩的27.6%。2004年初有关方面曾调查走访了全国100家18洞标准高尔夫球场,其中球场占用部分耕地的比例只有8.57%,而其它91.43%的球场占用的都是垃圾场(5.71%)、废鱼塘(8.57%)、林园地(11.43%)、滩地(24.29%)、绿地(14.29%)。
目前全世界建有30000多个高尔夫球场分布在119个国家,高尔夫人口6700万人。球场数量排在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19800个,英国3052个,日本2500个,意大利1560个,德国630个。而中国已建成投入使用的球场仅有250个,还没有泰国的280个多。欧美国家大都在城市里规划一些公众高尔夫球场,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国未利用的土地面积比较大,高尔夫球场的总量还不算多。
回应“高消费说”——
《小康》:高尔夫是高消费?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少。高尔夫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马骏:高尔夫不一定就是高消费。国内高尔夫球场从使用性质上区分有三种:社会公众球场、潜在会员球场和完全会员球场。三种性质球场的平均消费水平分别为200元、400元和180元(会员价),下场打一次球通常需要4个小时的活动时间,有专门的球童为您服务。会员证虽然比较贵,但它是一种有价权证,会员分享到了球场土地的产权和设施的使用权。因此,我觉得这不算高消费。况且,我们的社会发展就是要有人消费,也要有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要提倡健康消费。
但高尔夫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是肯定的。在美国,高尔夫产业年产值高达800—1000亿美元,超过了影视产业的规模。目前国内的广东、北京、上海是拥有高尔夫球场最多的三个地区,占全国球场总数的55.87%,与中国这些地区经济发展20多年之强劲增长势头基本相吻合。高尔夫正在逐渐形成一条经济产业链,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小康》:高尔夫球是国家体育总局下属小球运动管理中心的一项竞技运动,为什么有关部门将其定为娱乐性质收税?对高尔夫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马骏: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在美国,高尔夫是扶持项目,政府将一些荒地、废地无偿给开发商投资兴建球场,并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使许多垃圾死角变成了绿洲,这是一种聪明的做法。但中国恰恰相反,有人把高尔夫看作是腐败温床、畸形消费,有些可利用的土地宁可荒废也不允许你建设高尔夫球场;已建好的高尔夫球场,也要用高税收的歧视性政策限制发展,使之变态。这实质上还是对高尔夫的认识问题。目前高尔夫营业收入的23%纳税,已造成全国90%的球场亏损,生存都困难,何来发展?
回应“污染环境说”——
《小康》:报刊上经常刊登一些专家的看法,认为高尔夫会造成环境污染,也有不少人持相反的观点。高尔夫到底是污染了环境,还是美化了环境?
马骏:假如你到过高尔夫球场,一定会被球场的优美环境景观所吸引。一些从来就没到过高尔夫球场的所谓“专家”,认为球场大面积的草坪使用了化肥、农药,就断定会造成环境污染。那么我问你:我们城市里公园的草坪,农村里耕种的农田,难道就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了吗?高尔夫业内对球场所使用的化肥和农药是有严格标准和要求的,所使用的有机肥料和国际标准的环保农药,对环境的危害性甚至要比农田的危害性小得多。中国草坪协会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从事草坪科学研究多年的博士生导师韩烈保教授,是国内草坪方面的专家权威,他的实验结果证明高尔夫球场只有改善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作用,绝不是“有毒草坪”和“有毒土壤”,更不是“绿色鸦片”。在意大利的研究表明,球场上使用的硝酸盐、磷酸盐和钾的总量比相同面积上的生产性农用地少8-10倍。更有甚者,国际学者NOWACK在作报告时指出,农用地所使用的杀虫剂是球场的30倍!1995年,英国农业部长对500个高尔夫球场进行调研,证明球场所使用的肥料都不超过政府所颁布的标准。2003年7月加拿大第九届国际草坪研讨会上,“高尔夫球场与环境”问题被列入专题研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学家向大会提交了26篇论文,一致的结论是:高尔夫球场在改善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环境没有任何破环或不好的影响。
回应“形象工程说”——
《小康》:有些地方的领导把高尔夫球场当作“形象工程”来搞,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马骏:关键是看一个地区的整体发展和经济水平程度,以及高尔夫的环境条件是否适合。广东、北京和上海是国内目前高尔夫球场较为集中的地方,经济比较发达,交通便捷,外商云集,经济发展水平与高尔夫发展相适应。在这样的条件下,知名度高的球场就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不仅成功举办了今年的世界高尔夫大赛,而且还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规模的球会,它使一个不知名的小镇名声大噪,观澜湖高尔夫的发展是广东经济长足进步的缩影。博鳌高尔夫球场同样也是海南岛的一张名片。这种现象,说明了高尔夫是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如果一个没有外商、也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更不知高尔夫为何物的偏远城镇,硬性去建一座高尔夫球场,搞所谓的政府形象工程,显然就是不合时宜的。
归根结底,反对高尔夫的人,其实还是没有认识高尔夫,人云亦云,甚至去曲解高尔夫。有人说高尔夫是“绿色鸦片”,原意是打高尔夫容易上隐,但到了另外一些人的嘴里,就曲解为“有毒草坪”了;一说球场面积较大,又有人把它与占用耕地联系起来;享受尊贵被歪曲为贵族运动;高端平台则又被误解为高消费。所以我们说,只有认识了高尔夫,才能搞好高尔夫。
《小康》:怎样才能搞好高尔夫呢?
马骏:关键是要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利用土地与占用耕地的关系。即明确高尔夫球场可以利用什么样的土地;二是体育性质与娱乐性质的关系。即明确高尔夫是体育运动项目,并按该性质的有关规定纳税,调整歧视性的政策,使高尔夫产业能够健康发展;三是全面禁止与适度发展的关系。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应与各地经济发展相适应,因地制宜,规范运作,适度建设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搞好中国的高尔夫。